三四歲的孩子不愛吃飯,如何改變呢?

羅利超

孩子不吃飯,都說餓一餓就好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專家說:寶寶不愛吃飯的原因有很多種,餓兩頓的做法不宜提倡,家長得具體問題具體看待。

  寶寶不愛吃飯的常見原因:

1。有些孩子不愛吃飯是因為吃了太多糖份較多的零食

胃總是忙著“消化”工作,沒有排空的機會。所以勞累的胃就沒有了飢餓感,自然不愛吃飯。

2。有的小寶寶是因為家長添加輔食不及時,到了吃乳類之外食物的時段,而沒有吃到。這樣會影響孩子的咀嚼能力,進而影響孩子的食慾。

  3。家長無意間和孩子說了喜歡哪種菜,

**不好吃,不想給了孩子暗示作用,孩子經常聽這些說法,就會對某種食品產生反感,變成挑食。

    4。孩子的作息時間不固定,玩耍時錯過吃飯,睡眠不好,活動量不夠,這些都會影響了胃腸的消化功能,所以食慾不振。

  

  5。孩子吃飯的環境太複雜,有人看電視、有人抽菸喝酒、有人吵吵鬧鬧,這樣不利於孩子進食。

當我們知道孩子不愛吃飯的具體原因以後,如果只是所謂餓兩頓就好,而放任不管,即不能解決孩子不吃飯的問題,還可能給孩子的身體帶來更大的傷害。提醒家長,規律的一日三餐,均衡營養的飲食攝入對寶寶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不要等到問題發生了的時候再去解決。同時,父母的榜樣作用也很關鍵。如果父母的飲食習慣健康科學,那麼孩子自然也會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關注芝麻育兒專注於0-8歲孩子家庭在健康、養育、教育方面的需要。芝麻大的孕育問題,關注我們就有答案!

芝麻育兒

三四歲的孩子不愛吃飯,變得很瘦弱,這已經影響到了孩子的生長髮育。三四歲是孩子長身體的關鍵時期,如果因為不好好吃飯影響了發育,我們做家長的應該認真對待這個問題,儘快找出原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孩子不愛吃飯,一般有幾個原因: 1.孩子生病了。孩子脾胃不和,吃東西以後不愛消化,孩子覺得不舒服所以不愛吃飯。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請中醫給孩子看看,通過捏脊來調理脾胃,平時多吃點黃色的食品。

2.孩子不餓。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家裡買來各種水果、點心、堅果等零食,這些東西一般都比較好吃,孩子就會這個吃一點,那個吃一點,即使每種都不多,種類多了,用量很容易就多了。孩子的胃容量是一定的,零食吃多了,自然不愛吃飯了。這種情況的孩子,我們就要控制孩子的零食,每天有計劃的給孩子吃,既能保證孩子的營養,又不影響孩子吃飯。

3.飯菜不能引起孩子的食慾。有的家長可能沒時間或者不太會做飯,每天做的飯口味、顏色都不變,或者做的太硬或者太大,孩子吃起來很費勁,幾次以後孩子就不愛吃飯了。這種情況,我們應該積極學習,學習做飯菜的技巧。做出來的飯菜顏色要好看、味道要鮮美、軟硬要適合,還可以通過各種造型來吸引孩子,讓孩子變得有食慾,慢慢的孩子的胃口變大,就會喜歡上吃飯的。


高興媽媽聊育兒

三四歲的孩子正是好動、長個子時,運動量一般都挺大的,消耗體力很快的,所以很容易產生飢餓感。這時候孩子不愛吃飯,究其原因,找尋辦法。最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則,把孩子不愛吃飯的習慣給徹底改正過來。我個人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n


\n

第一,家裡儲備零食過多,孩子以其當主食。孩子抵禦不了形形色色的零食對他的誘惑,甚至有些父母也會特別愛吃零食。看電視或者和家人聊天時,閒下來就會拿兩袋零食嘮嘮嗑,而且一吃就停不下來。

\n

孩子放學到家通常第一件事就是拿出零食來墊肚子,有的孩子吃的沒有節制。所以到真正吃飯的時候有飽腹感,沒有多餘的地方在裝下飯了。

\n

解決方法:父母以身作則,管住自己的小饞嘴,儘量少在孩子面前吃零食以及控制孩子吃零食的量。或者家裡的零食只留些牛奶、水果、堅果類的對身體有益處的零食。

\n


\n

第二,菜色過於單一,讓孩子沒有食慾感。現在家庭的媽媽大多數都是有工作的,所以沒有太多精力去研究菜色,往往是挑些簡單省時方便的菜來做。


\n

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常常吃那幾樣菜肯定會膩的,從而讓人感到沒有食慾,孩子往往是草率的象徵性的吃兩口或者直接不吃了來表達對食物的不滿。

\n

解決方法:父母們可以利用休息時看看飲食之類的書籍或者網上學習怎樣利用有限的材料快速做出美味的佳餚。也可以學習一下怎麼擺盤,用五顏六色的蔬果來引起孩子的食慾。

\n

第三,運動量小,孩子沒有飢餓感。現在的父母都有點“惰性”,平時上班累,休息時就想在家裡好好歇著,哪都不想去。導致孩子的戶外運動量很小,甚至孩子也養成了這種“惰性”的習慣。



\n

家裡的玩具堆積如山,孩子一吃完飯就坐在那一玩就是半天,哪來的什麼運動量,這種情況下孩子不肯吃飯那是很正常的。

\n

解決辦法:父母可以經常帶孩子戶外運動或者參加一些親子活動。把家裡一些不必要的玩具清理掉,讓孩子自己發散思維去創造一些遊戲來娛樂,父母也可以陪伴孩子一起玩,從而消耗他的體力。

\n

當然不排除一些孩子消化功能弱的一些病理性原因,這需要父母們幫助孩子好好調理。平時給孩子吃些易消化食物,少油少鹽。多吃水果蔬菜,慢慢來改善胃腸道。

\n


\n

我家寶寶在一歲多的時候也不愛吃飯,我糾結了很長一段時間,甚至還會對孩子發火。試過很多方法,連哄帶騙的孩子就是不怎麼肯吃。最後終於找出原因所在,原來是孩子常吃那幾樣輔食,已經感到膩煩了,於是我花了一些精力去做輔食。



\n

孩子吃飯不要總催,不要總用我們的方式去幹擾他,這樣孩子會感到厭煩,從而對吃飯產生了反感。有一次實在沒耐心了,自己去做別的事情不管孩子了,過幾分鐘回來寶寶把碗裡的飯吃得乾乾淨淨的。雖然弄的到處是,但孩子自己很開心,並且很享受吃飯的過程。

\n

其實只要用心去觀察孩子為什麼不肯吃飯,找出原因對症下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吃,營造一個輕鬆快樂的就餐氛圍,相信用不了多久孩子就能養成愛吃飯的好習慣。


美羊媽咪

在小動物們都知道飢飽、都會吃東西的情況下,高智商的我們生下的孩子吃飯居然成了個問題。

在幾十年前,用糧票換糧食、糧食不足的時代,吃飯都得用搶的。那時候,是沒有現在這種吃飯問題的。即使有,也是“如何才能吃飽飯”的問題。

所以,當下孩子吃飯成為問題,與我們的社會進步(太多的食物和零食)和家庭的環境(太多的人呵護包辦)有分不開的關係。

說實話,我也是個曾經被孩子吃飯問題弄的很頭疼的媽媽。

我有兩個孩子,兒子淏仔七歲,女兒玥玥五歲。

我家淏仔就是那個讓我頭疼的孩子。

(一)花樣做飯與餵飯

淏仔的嬰兒肥結束,就越來越瘦,到了兩歲左右,體檢是體重偏低身高偏低。

想著我166的個頭,老公雖然矮點171,可是兒子一般多隨媽媽呀,再說淏仔的大長腿,也不應該會身高偏低呢。

於是,我開始了花樣做飯,花樣誘導淏仔吃飯。

曾經,我認真的翻看買的寶貝食譜,費盡心思把飯菜做的美味漂亮,有時甚至一頓飯換了三個花樣,都只是為了淏仔能多吃一點,能多長一點點。

即便這樣,淏仔的身高和體重還是偏低。

於是,我和婆婆又開始餵飯。

為了讓他多吃幾口,可以看動畫片吃,可以玩著玩具吃。

可是,這種努力的效果卻是反效果。

看著動畫片吃飯,玩著玩具吃飯,讓淏仔的吸收情況不好。而且越這樣,淏仔越不會好好吃飯,形成了惡性循環。

更要命的是,孩子一邊玩一邊吃,就忘了喊停,即使飽了,也慣性的看著電視張開嘴巴繼續吃。當時的我們還會慶幸這頓飯多吃了不少。可是,等到第二天,積食帶來的後果就足夠讓我後悔好幾天的。

因為一頓積食,淏仔不但容易上火,嗓子發炎或者發燒,而且傷了脾胃後食慾大減,連續好幾頓飯甚至兩三天都不想吃東西。這樣反而更是耽誤孩子的成長。

在兩三次積食之後,我徹底否決了這個做法。

在婆婆還堅持喂的時候,我也是積極喊停。我說:“淏仔想吃就吃,不想吃咱就不餵了。”

可是,吃飯問題哪是一兩句話能夠解決的。

我還得繼續想辦法。

(二)吃飯規則的制定

接下來,我又想出一個辦法,制定了一個規則:

淏仔好好吃飯的話,兩餐之間餓了,可以吃點健康的零食;

但如果不好好吃飯,則不許吃零食,直到下一頓好好吃飯為止。

最初淏仔很難接受,公婆看到“孩子不好好吃飯我也不管不喂”也很難受,偶爾還會偷著給孩子吃點零食。

我不能要求老人一定得改變,但是我可以自己堅持規則。

若是哪一頓飯,淏仔沒有好好吃,那我就減少公婆與淏仔相處的時間,我會帶著淏仔出去玩,玩夠了,回家做飯吃飯。淏仔也會喊餓,可是我會堅持不給他零食,會抱抱他說:“媽媽知道你很餓,可是我們約定好的,不好好吃飯是不能吃零食的。今天媽媽早點做飯,讓淏仔早點吃上飯,好不好?”

淏仔就這樣餓了一兩次之後,他就明白了媽媽的堅定與堅持。吃飯的狀態越來越好了。

我就用了這樣一條規則,不但把我自己解放了出來,也讓淏仔形成了好好吃飯的習慣,同時也節制了他吃零食的量。

因為好好吃飯,就代表吃飽了,孩子吃飽的情況下,很少會想著去吃零食的。

(三)初見成效

吃飯的規則就這樣一直堅持著,慢慢的,淏仔的身高與同齡的孩子差距越來越小。

記得他在幼兒園小班時,是班裡倒數幾名的身高,很瘦小,基本可以忽略的那種。

可是到了幼兒園畢業時,他的身高已經在班裡進步了一二十名。

而且,不但身高追上來了一些,淏仔的身體狀況也好了很多。淏仔不再像之前那樣一兩個月或者一個季度就生病一次,不是感冒、發燒就是咳嗽,特別折騰,也特別影響身體。

到目前為止,我已經很滿足了。

(四)吃飯好的玥玥

因為前面已經有了淏仔餵飯吃飯的曲折經驗,所以對玥玥,我直接就使用了驗證後的正確方式。因此,玥玥從小就沒有吃飯問題。

玥玥在兩歲左右就能自己用勺子完整的吃完一頓飯了,到三歲開始用筷子吃飯。

在我家沒吃完飯時不能離開餐桌,不能玩玩吃吃。只有說吃飽了才可以下餐桌。

而且,以前吃飯都是我給他倆盛飯盛菜,從去年開始他倆自己盛飯盛菜,自己決定自己吃多少,盛到碗裡的就要吃完。

當然,偶爾孩子沒掌握住量,盛多了,我也會靈活處理的。每每此時,孩子們就會很感謝媽媽那麼善解人意。


綜上所述,關於吃飯問題,可以掌握以下幾點:

1、不要餵飯,更不要喂多

對於飯量不算大的淏仔,誘導他吃太多,是有害無益的。積食後更難受。

每個孩子的身體情況和飯量都是不同的,還是得讓孩子自己選擇吃與不吃,因為他更清楚自己的身體感受。

所以,一旦孩子會自己吃飯了,就讓他自己吃吧,別再重複類似我之前的錯誤了。

2、控制零食

零食真的要控制。

大多不好好吃飯的孩子,都是零食吃的太多,但就餐時間了肚子不餓,所以不好好吃飯。可是等到兩餐之間,他又餓了,那時沒飯了又吃零食,待到下一頓飯時又不餓了,如此惡性循環。

零食的添加劑實在太多,不但影響正餐,還會對身體有害。

我很少帶孩子去超市,都是自己去超市給他們選擇健康一點的零食儲備在家裡。

偶爾帶著他們去超市了,也會指著包裝袋上的配料表給看:這個有8種添加劑,那個有13種添加劑……

慢慢的,孩子會有選擇食物的能力。

3、加強戶外鍛鍊

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好處多多。

在戶外活動,沒有零食誘惑,比如廣場、爬山,看不到零食,看不到便想不到吃,既鍛鍊了身體,又迴避了誘惑。

戶外活動能增強孩子的運動量,運動量上去了,消化就好了,孩子就容易餓,餓了就會好好吃飯,補充能量,更好的長高。

4、注重吃飯環境

孩子吃飯時,千萬不要開著動畫片,不要玩著玩具吃飯。一邊玩一邊吃,不但影響消化吸收,還會大大減緩吃飯速度,秋冬季節,飯菜很容易涼,吃了涼飯對腸胃不太好。

而且一邊玩一邊吃的習慣很不好,一旦養成,不好改善。

在我家,吃飯的時候杜絕所有電子產品和玩具,我們一家一邊吃飯一邊聊天,也是增加親子時間的機會,多多珍惜才是呀。

如果我們做不到以上幾點,還真沒有什麼理由可以抱怨孩子不好好吃飯。因為但凡孩子不好好吃飯的,原因癥結基本都在家長身上,我們沒給孩子好的引導和好的環境。只有家長改變做法,改變態度,堅持正確的對孩子有益的規則,孩子吃飯的狀態才會改變。

我們要相信孩子,孩子是有能力處理好自己的吃飯問題的,我們不要給他太多擔憂的眼神,更不要把手伸的太長干涉太多,反而造成了孩子不好好吃飯的問題。

當然孩子也有淘氣耍賴的時候,我們在這時只要做到和善而堅定,好好的改善孩子的狀態,孩子會理解並做到的。

我們相信孩子,把信任給到孩子,孩子能感受到並會越做越好的。

加油,爸爸媽媽們!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孩子不愛吃飯,真的是家長的煩惱,我家寶貝從小的時候就不愛吃飯,真的給我愁壞了,每天較勁腦汁的去想做他會喜歡吃的菜。不愛吃飯真的是重傷,現在孩子都九歲了也特別瘦才42斤,身高也不算高,沒有營養的攝入量,影響身體發育,我的一塊心病,好在現在一點點的比以前好多了。經過我的磨練意志各種各樣的想法,沒白費。

看來不只是我很憂心,原來很多家庭都會碰到!很多孩子都曾經這樣!所以,請你不要擔心,會好起來的。想想你自己,什麼時候最有食慾呢?什麼時候吃飯最香呢?是啊!要是你剛好運動過後肚子空空;要是你正好發現飯桌上是你最愛吃的糖醋排骨;要是有幾位食友和你一起大塊朵頤;要是...哈哈,不用我說,你也會狼吞虎嚥,更何況孩子?

所以,為孩子的吃飯問題多花點心思,也不為過。不過,我認為更為重要的是,你應該培養孩子良好的用餐習慣。雖不說得定時定量,卻也應該有規律。飯前先洗手,不能再吃零食;先告訴孩子有什麼好吃的,勾起他的食慾;就餐時多鼓勵,不挑食;不妨比比誰第一;吃完飯,學習收碗...這一切都讓孩子覺得,吃飯是一件“大事”,而他已經長大了,足以做大人做的事情了。

零食是造成寶寶吃飯困難的一大“罪魁”。兩餐之間不要給孩子零食,讓他保持飢餓感,才會好好吃飯。孩子好好吃飯的時候,應多多鼓勵他。 大家一起吃飯的氣氛是很有感染力的。當寶寶發現父母吃得有滋有味,他也會嘴饞。開始的時候餐桌上要有一兩樣他愛吃的菜,然後逐漸地增加和調配食物的種類,孩子慢慢地就會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再好的東西也會吃膩。可以在三餐中選一餐做他最喜歡的食物,而另外兩餐則選其他食物。一方面,孩子的習慣已經得到滿足;另一方面,在其它兩餐中,孩子不論選哪一個,都是一種新的嘗試,也是可喜的進步。 “比一比看誰吃得快?”“看誰盤子裡的豆豆少得快”別管這些招數有多老套、多幼稚,但用它對付三歲以下的寶寶確實是管用的。 改變寶寶挑食的習慣有時可以耍點小手腕兒。父母不妨試試將寶寶喜歡和不喜歡的食物混在一起,開始時,孩子不愛吃的食物所佔比例應少些,等孩子適應了再逐漸增加。其實,換種腦筋,讓寶寶吃不愛吃的食物並不是件難事。 孩子的胃容量很小,滿滿一盤子的食物,看著就飽了。 廚房對孩子來說是另一個世界,各種顏色和形狀的食物,都能讓孩子感覺新奇一番。父母準備飯菜時,讓孩子做你的小助手,這也是培養他們對食物產生興趣的一種方式。 孩子天生就喜歡吃甜的食物,可父母不能因為孩子喜歡就“無限量”供應。父母應做到三點:1、減少購買甜食;2、儘量購買高營養量的甜食;3、規定孩子吃甜食的量,但讓他們自己選擇在什麼時間吃。 10、在孩子吃飯時還應注意,給孩子的食物,塊不要太大,最好能讓寶寶一口能吞下去。平時不要給孩子喝太多的牛奶和果汁,否則不用吃飯,孩子就已經飽了。另外,吃飯可以給他一把小勺,讓他自己動手吃,這樣可以培養孩子自己吃飯的習慣。

一下是摘抄的:

孩子挑食厭食問題的原因往往在於父母縱容嬌慣所致。

一、 從習慣抓起

根據實際,定出相關的措施:1、養成孩子定時入睡起身的習慣;2、鼓勵孩子積極參加鍛鍊及各種遊戲活動,保證孩子有個好的心境;3、控制零食,嚴格做到一日三餐二點,決不讓孩子亂吃零食;4、鼓勵與榜樣相結合。。5、飢餓法。在已實施的以上所有辦法且機體無病痛的情況下,實在不願意進食的,那就說明孩子真的不餓,不必強求,不妨讓其離開飯桌,去搭積木,看畫書等,那麼下頓飯必能香噴噴地吃。

二、 改變方法,激發食慾

1、講一些不吃飯的危害,如不好好吃飯身體就差,身體差抵抗力降低就要生病,生了病要看醫生,要打針吃藥,孩子一聽到打針就害怕,自然也就好好吃飯了。2、正面鼓勵法。遇到孩子厭食、挑食,可以運用孩子最崇拜或最喜歡的人的行為去激發孩子的食慾。比如:“你喜歡警察叔叔,願意當警察嗎?吃得飽飽的,身體棒棒的,長大了才能當警察。”孩子一心想當警察,也就會順利進餐了。3、誘導選擇法。孩子年齡小,很容易受到成人誘導。孩子不喜歡吃的東西比如雞蛋,如果問:“你吃不吃雞蛋?”孩子們大都回答“不吃”。如果這樣問:“雞蛋很有營養,小孩子吃了才會長得高,你吃一個還是吃兩個?”孩子馬上就會說:“吃一個。”如吃芹菜時,可用“大炮來了!轟,炮彈在寶寶的嘴裡爆炸了!”引誘孩子張嘴把芹菜當炮彈吃了。等吃完以後,可以表揚他,鼓勵他下次吃得更多一些。4、改進烹調法。創設進餐情景,幼兒園要培訓營養員,讓她們多學點烹調技術,把孩子不願吃的東西做得色、香、味俱全,讓孩子一聞就想吃,一看就喜歡,給孩子一種這種東西很好吃的感覺,孩子擋不住誘,即使不喜歡吃的東西也大口地吃起來。另外,做飯菜時選料很重要。如好米燒出來的飯晶瑩剔透,香氣撲鼻,孩子一見很容易勾起食慾。菜要選新鮮的,這樣不但營養好,也容易燒出色、香、俱全的好菜。

三、 讓孩子受點約束

孩子不肯好好吃飯,放任她肯定不行,喂她也不行,實踐表明,強制一點對這些幼兒有幫助,辦法是限時制,吃中飯和晚飯時,飯後有孩子喜歡看的動畫片VCD,規定幼兒,在放VCD前5分鐘必須吃完,否則不能看。孩子們為了自己喜歡看的動畫片,一般都會按時吃完,有時候沒有動畫片,就利用她喜歡的一個玩具或一本書,她為了自己喜歡的東西,還是肯配合的。 這個辦法既然帶有強制性,所以執法一定要嚴。在沒有道理可講的時候,讓孩子受點約束是應該的。

四、 適當控制,增加興趣

提倡給孩子的零食要適當。過量的零食會影響孩子的食慾,我們總結了3個“適當”,即零食品種要適當,食用時間要適當,蝦條、薯片等油炸類食品儘量少買,以讓孩子嚐嚐味道為主,而巧克力、酸奶及海苔等食品

孩子不愛吃飯是大人貫下的!

1>儘量少給孩子零食

2>增加戶外運動

3>定時吃飯.孩子不吃,就堅持到下頓.(心腸一定要硬些)

4>飲食中各種維生素不能缺乏

5>注意孩子手的衛生,剪指甲,驅除腸道寄生蟲(寄生蟲可令孩子食慾不振)

6>孩子吃飯愛比較,幾個小孩在一起,能比自己一個人時吃的多

7.家長以身作則
多一些愛和付出,一定會有所改變的。加油!


嬌女子143380430

我想說孩子不愛吃飯,是因為孩子不餓。雖然孩子不好好吃飯,家長就會很焦慮,會想各種方法讓孩子能多吃一口,但是到了三四歲還是沒有解決這個問題,那不如放下焦慮,放下孩子吃飯這件事情。把是否吃飯、要吃多少這個問題交給孩子自己來處理。




一般三四歲是已經上幼兒園的年齡了,不知孩子是在校吃飯還是回家吃飯呢?如果是回家吃飯,試試這樣做:

家長把家裡的零食斷了,若吃飯的時候按時吃飯,中間餓了可以有加餐。如果不吃飯,那麼到了下一餐飯之間沒有任何食物可以補給。這樣到下一餐飯體會到飢餓的感覺自然也容易接受吃飯。另外叫孩子吃飯的時候叫一次兩次就可以了,孩子來不來家長可以先開始吃起來,孩子看家長吃的香甜,也容易被吸引。



我家孩子偶爾也會對吃飯表現的興趣不大。比如他正在玩積木,奶奶叫他吃飯,叫了兩次他沒有答應。我看他玩的正專注,就告訴奶奶隨他去。然後我們自己吃起來,沒多大會,孩子積木可能擺好了自己想要的結果,就自己跑餐桌這裡吃飯了。


所以我的做法就是要讓孩子知道吃飯是自己的事情,不是家長的事情。然後就是一定要有飢餓感才能吃下去飯。如果飯前零食吃不少,到吃飯時候一定就吃不下了。另外還要經常變換花樣,做出不同美食吸引孩子的興趣。


羽媽幸福成長記

你好,我是育兒師子琪,說下我的看法哈,說得不好的地方還請擔待哈


其實孩子不吃飯,原因還是出在父母身上,沒有讀懂孩子的內心想法,這點很關鍵哦,下面是我和一位家長的聊天截圖記錄,你可以看下,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哈


如果還有其他的育兒問題,可以跟我聊聊哈


子琪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所最關心的,寶寶高興會讓父母也高興,一旦出現不愛吃飯了,父母怎麼哄著騙著都沒有,這時候卻是父母們最頭痛的地方,寶寶的健康是個難題,4歲的寶寶不愛吃飯怎麼辦?

就有許多的家長反映說到,我的孩子看起來非常瘦弱,但是吃飯又是百般挑剔,作為媽媽的我,真是哄著才勉強吃一點。

為什麼3、4歲的寶寶都不愛吃飯呢?

1、父母親過度關心

這個很好理解,也就是對子女的關心過度了,導致寶寶心態上發生了變化,平常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時間久了就會形成叛逆。

2、身體不適,消化力減弱

寶寶身體突然出現不舒服,則也會影響自身的食慾問題,這屬於正常的現象,只要對寶寶的護理正確,會慢慢恢復過來的。

3、缺鋅引起食慾問題

鋅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人體細胞組成的重要物質,與核糖核酸、脫氧核糖核酸、蛋白質的生產有著密切作用。鋅存在著200多種酶的組成,定位於乳頭表皮,對維持味蕾細胞的再生起重要的作用,一旦缺乏即阻礙味蕾,導致寶寶沒有食慾。

寶寶不愛吃飯,看這些攻略,鐵定幫助到你

1、欲擒故縱

也就是引起寶寶的好奇心,好比做出一道菜餚,跟寶寶進行互動,說這是怎麼做出來的呀,寶寶來猜一猜,這樣便對這道菜引起高度的重視和記憶,提高寶寶的食慾。

2、遊戲互動

根據寶寶喜歡的遊戲進行互動,把寶寶不喜歡吃的菜擺在桌面上,說這是我們的敵人,現在到我們進攻了,直接把他們消滅,保衛我們的家園,戰鬥勝利了,可以得到獎勵。

3、父母親不要過度關心

給寶寶適當的空間是可以,但是不能干涉,讓寶寶能獨自吃飯,更不能對孩子打罵來教育。

4、補鋅改善食慾

新稀寶鋅硒寶片良方:鋅+硒+蛋白粉

鋅能促使口腔唾液中的磷酸酶的含量增高,隨之味覺素含量也增加,刺激味蕾神經,解除味蕾的障礙,恢復味蕾的敏感度,從而增加食慾。

5、保持適量的運動

適當的運動是有益身心的,可以帶寶寶去一些遊樂場、家裡附近孩子比較多的地方,讓寶寶學會和新朋友玩,心情保持愉快,胃口也會變化。

總而言之:寶寶不愛吃飯是個頭痛的題目,想簡單的解答這個題,還需要家長們多想想辦法了,及時的發現及時的解決是優先考慮的。


vvggds233

現代獨生子女的一個常見問題,對於這一類型的孩子,父母首先應該保持一種平靜的心態,不要再為了讓孩子吃飯而圍著他轉。我們知道吃飯是一種本能,孩子從哇哇墜地那一刻起就具有吃的能力。新生嬰兒餓了,就會哭,就會主動尋找奶頭;如果吃飽了,就會停止吮吸,就是吸了,也會吐出來。所以吃飯是兒童天然的能力,是不學而能的。但是為什麼孩子,尤其是三四歲的孩子,會讓家長哄著吃飯的情況呢?這通常是因為家長對孩子吃飯問題過度關心所造成的。父母常常因為孩子不吃飯或者因為吃的量沒有達到所謂科學的標準而焦慮,甚至產生某種罪惡感,認為自己不關心孩子,愧為父母,因此對孩子吃飯的量過於關注。孩子對父母的行為也是非常敏感的,有研究表明,從孩子10個月起,他們就能辨別父母,尤其是母親的情緒狀態,他們會根據母親的情緒狀態調整自己的行為,如微笑或啼哭,安靜或活動。因此,如果家長對孩子的吃飯問題過分敏感,孩子自然是會覺察到的。另外,三、四歲的孩子正處於自我意識快速發展的階段,他們到處試探自己的控制範圍和活動區間,如果讓他們發現自己的吃飯問題是控制父母的關鍵,因此用吃飯來控制父母,使自己成為注意的中心,他們自然是會樂此不疲的。孩子會到處試探自己的控制範圍和活動區間,如果讓他們發現自己的吃飯問題是控制父母的關鍵,他們就會用吃飯問題來控制父母。糾正孩子這種錯誤飲食習慣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隨”他吃,不管他。如果他不吃,父母千萬不要把這當個問題,而應保持平常的隨便的態度,不要勉強他或哄他。在每個人都吃完後,象平常一樣(這的確也就是平常的事)把剩下的湯菜收拾好,讓孩子知道他這一餐飯沒有在正常時間吃是很正常的。在收拾完後,如果孩子要吃飯,媽媽要平靜地對他說:“孩子,你餓了嗎?我們真不忍心,可是午餐要12點才能準備好;咱們都要等到那個時候,你忍一忍好嗎?”在這之間,就象什麼都沒發生一樣,該對孩子怎麼樣,就怎麼樣,千萬不能提他剛才沒吃飯的事。下一餐吃飯時,如果孩子還是不吃,同樣還是大家吃完就將餐桌收拾好。這種態度其實就是肯定孩子的能力,也是告訴孩子“如果你要吃,那麼就在就餐時間吃,如果你不吃,那就表明你不餓。”小孩子餓一兩餐不會出什麼毛病。如果父母想改變孩子的飲食習慣,那麼在孩子不吃飯時,父母千萬不能有什麼良心上的內疚,不要責備或懲罰孩子,也不要用糖果點心來賄賂孩子,更不能在這期間冷落孩子,仍然象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對孩子的其它行為充滿了關心。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有時還可能主動發問:“為什麼你們都不管我吃飯了?”父母這時一定要忍著滿腹的愛憐之心,平靜地對孩子說:“好孩子,為什麼要讓別人管呢?你能讓自己吃好飯,不是嗎?”在採用這種方法的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家長主動去跟孩子議論吃飯這件事,如父親可能忍不住去一本正經的告訴孩子“乖孩子,快點吃啊,要不然你會餓的,而且下一餐飯前也不許吃東西。”這樣做就會告訴兒童父母是非常關心孩子吃飯的,父母不相信孩子會老老實實的吃飯,因此在用飢餓來威脅自己,他更看出父母非常擔心自己捱餓,因此他會故意不吃,來讓父母難受,從而恢復原來的狀態--由父母圍著自己、哄著自己吃,使自己回到家庭中心地位,使自己體驗控制父母的快樂。所以父母必須要讓孩子明白,吃飯是他自己的問題。他必須自己解決。吃或不吃,餓與不餓,是他自己的選擇,他必須為自己行為負責,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如果我們以哄騙、以精巧的玩具、以委曲自己等行為來換取兒童的合作,來按時吃飯,等於告訴他吃飯不是他的事,等於告訴他按時吃飯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等於告訴他沒有吃飯的能力,這也會使兒童產生挫折感。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應形成這樣的信念,無論多麼大的孩子,都跟我們是平等的人,我們有義務教育、引導他們。但是我們一旦確定兒童已經具有了某種行為選擇的能力,我們就沒有權力強迫他們接受我們的選擇,同時我們也有義務引導他們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如果孩子選擇了不吃飯,那麼就不要在他有能力控制和選擇的行為上打擾他,讓他餓著吧,但要繼續關心那些他現在還沒有能力進行選擇的行為,如一切象在家裡平常做的那樣,給他讀讀書、講講故事等等。 無論多麼大的孩子,都跟我們是平等的人,我們有義務教育、引導他們。 我們一旦確定兒童已經具有了某種行為選擇的能力,我們就沒有權力強迫他們接受我們的選擇,同時我們也有義務引導他們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根據這樣的原則-做父母的充滿愛心、耐心和理智,讓孩子對自己能負責的行為負起責任,我們不僅會得到一個吃飯津津有味的孩子,而且還最終得到一個健康、快樂、有能力並勇挑重擔的社會中堅分子。



月月媽媽親密育兒

“孩子不愛吃飯”這個問題可能是困擾現在大部分家長的一個大問題。

一,做爸爸媽媽的狠下心來,把家裡所有的零食都去掉。有一段時間我們家大寶在幼兒園吃飯吃的可好了,可是一回到家晚上她就不吃飯,我就納悶了以前沒去上幼兒園的時候自己吃飯也吃得可以。後來我一想原來是她每一次幼兒園回來就開始吃東西吃水果呀吃酸奶呀吃餅乾等零食……就是一直到我做好晚飯前吃個不停嘴。於是我就把這些她能找到的吃的兩天之內就把它全部吃完,然後不再買。讓他養成從幼兒園回來不吃東西的習慣。每天放完學到吃晚飯這段時間儘量讓他在院子裡面玩或者是讓他在家裡玩積木磁力片看書等,讓她有事做。



二,換著花樣做有營養的東西給孩子吃,不僅限於孩子吃米飯嘛。像做有顏色的包子餃子可以讓孩子吃的更有興趣,還有各種各樣的餅,裡面放雞蛋胡蘿蔔絲土豆絲蘿蔔絲木耳絲等,我們家寶寶最喜歡土豆絲蔥油餅和雞蛋牛奶做的鬆餅。


三,給孩子買好吃的大米,如果你家孩子喜歡吃米飯🍚,那就給孩子買些好吃的大米,我們家孩子剛剛吃五常大米時光飯能吃一小碗,她說比肉好吃。

四,實在沒辦法的辦法,那就是不吃飯就餓著什麼都不能吃。餓個一天兩天什麼都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