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州六月瓢飘香 嘴里甜了唱两嗓

岷州六月瓢飘香 嘴里甜了唱两嗓

每每春未夏初,当你来到岷州城里的南门蔬菜市场上,总会有意无意地看见一拨拨一攒攒妇女儿童拎着大大小小的笼笼、盆盆、筐筐,里面盛着红似玛瑙白似珍珠的鲜果在招人叫卖。如果你问我这是什么,我会告诉你它有很多个名字。你听,上学的孩子们还在唱着儿歌:“紫竹竿,吊红蛋,又好吃,又好看。止了渴,解了馋,肚子吃得滚瓜圆……”说的就是家乡的“瓢儿”。大自然赋予家乡人的玛瑙珍珠瓢儿,那一颗颗鲜亮无比,满街飘香,令人垂涎欲滴,你品尝过吗?亲手采摘过吗?

岷州六月瓢飘香 嘴里甜了唱两嗓

岷州六月瓢飘香 嘴里甜了唱两嗓

瓢儿是一种野生草莓,每年农历五、六月份盛果期,大地满山翠绿时,这种晶莹剔透、形似玛瑙珍珠的瓢儿就像点点繁星,红的红、白的白,在家乡的崇山峻岭里探头探脑地生长成熟了。它的味儿是甜中带酸的,吃起来有点像火龙果,但鲜美的滋味远胜苹果、梨、桃、杏。无论城里人、乡里人,还是男女老幼都爱品尝;它很娇嫩,当天采摘就要当天食用,隔了夜就会发黑变味。每当瓢儿熟了的季节,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们就忙个不亦乐乎,清早天刚麻麻亮,就一拨拨地肩背背兜手挎竹篮,说说笑笑地互相呼唤着上山摘瓢儿去了。

岷州六月瓢飘香 嘴里甜了唱两嗓

岷州六月瓢飘香 嘴里甜了唱两嗓

瓢儿生长在山坡草丛中,根连着根、蔓结着蔓,一见就是一大片。瓢儿的蔓儿长长的、细细的,下有紫色茎须小菀,茎上长着毛茸茸的三片椭圆绿叶儿,叶儿中间长着那颗比珍珠还大的白白胖胖的籽粒,但它还没有成熟呢,成熟了就慢慢变成樱桃色红瓢了,沉甸甸的压弯枝头,空气中便迷漫着瓢儿的丝丝甜酸味,人见人爱的谁都想尝一口。在岷州,瓢儿虽然在荒坡、田坎、路边到处都是,其生长地宜阴宜阳喜潮湿,且阳光充足的地方生命力就极强,但干旱贫脊的山坎上是长不出好瓢儿的,要找偏僻向阳、绿草茂密的地方才能摘上又鲜又大的瓢儿。摘瓢儿最佳的时间是山头的薄雾刚刚散去,橘红色的太阳露出笑脸,姑娘们便手挎竹篮争先恐后地上坡下坎寻觅采摘了。摘瓢儿,要小心翼翼地弯下腰,拔开草丛,防止蛇鼠伤人,当看到一个个红艳艳的瓢儿露了出来,便顺手把它摘下来轻轻地放进竹笼里,一股甜甜的清香扑鼻而来;摘瓢儿,要看谁的心灵,谁就能寻到好瓢儿,谁的手巧,谁就摘得多;摘瓢儿也要动脑筋,要五指撮起,掌心朝上,对着伞柄上的瓢粒,姆指轻轻用力一掰,瓢儿就“滴溜溜”滚进了手心。切记两指用力掐,一掐瓢儿就变了形,一会儿就蔫了、变黑了。多数时候,姑娘们先是连杆折下,折够一大把时,用小草扎成撮撮小把带回家再摘果,这样便既保瓢儿鲜,又省时省力摘得快摘得多。寻瓢儿越大的就越熟越好摘,手刚碰着瓢粒,就自动脱落了,彷佛就等着你去拿它。有经验的姑娘们知道哪里的草丛越密,哪里的瓢儿就又大又嫩,而且水灵灵的越摘越多,让人有目不暇接之感。有时候当你不经意间往往会在草丛里惊起一只只野鸡或呱啦鸡“扑愣愣”地飞到山对面,给摘瓢子的姑娘们带来一阵惊喜,一阵欢乐。

岷州六月瓢飘香 嘴里甜了唱两嗓

太阳渐渐升高了,金色的光芒照在碧绿的草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反着光,大地泛出了五光十色。放眼望去,是满眼的葱郁,满眼的红花绿叶,当然紫色的野棉花、粉红色的喇叭花是伸手可及,也最能惹人眼球的。阵阵山风吹来,山花野草透出了一股股诱人的清香,沁人心脾,使人陶醉。用手背抹去额头的汗珠,抬头仰望蓝天白云,长嘘一口气,顿时使人身轻如燕,大有羽化而登仙之感。这时候,杜鹃、娇莺、布谷、山雀,甚至知了也来凑热闹,唧唧喳喳,你唱我和,高声低语地轻歌漫舞起来。姑娘们看着满坡的瓢子异常兴奋,有的编个瓢儿帽戴在头上,有的把瓢儿插在辫梢,有的干脆把瓢儿系做腰鼓,站在山坡上边摘边吃边吼边疯,有时还打开手机音乐来段广场舞,有时干脆漫上两嗓子岷州花儿。置身这样的花海香阵,所有的思絮如被过滤,或放纵高歌,也可静坐小憩,身心愉悦,把个刚才还寂静的山谷吟唱得热闹非凡!

岷州六月瓢飘香 嘴里甜了唱两嗓

中午时分,太阳渐渐变得火辣辣的,山坡上的热浪把瓢儿长长的蔓儿也灼弯了腰,娇嫩的瓢儿猫着头钻进草丛里去了。一眨眼,刚才还是漫山红艳艳的瓢儿神秘地消失了。山坡上忙碌的姑娘们这才感觉到了腰酸腿困眼发麻。哎哟哟!双手搓去露水和草屑,擦擦汗,捶捶背,仔细端详一番自己的劳动成果,拣出几粒最大的瓢儿,放在手心里笑盈盈地看着、仔细地欣赏着、陶醉着,顺手往嘴里一放,那是天然的,不用水冲洗,汁溢满嘴,香甜爽口,既解渴,又解饿。不知是摘瓢儿的条件反射,还是眼前的瓢儿着实太诱人了,竹篮里人人盛满了樱桃似的瓢儿。姑娘们小心翼翼地整理好自己的行装,把竹笼放在背兜里准备下山回家了。

这时不知是谁,情不自禁地漫起了花儿,引起了一片爽朗的笑声。随之山坡上、沟湾里、山那边唱起了“小豆儿开花扯蔓呢,我在山坡对面呢。你哪瓢儿红的多,惹得蜂蜜采新窝?”“岷州六月瓢飘香,吃到嘴里甜心上,嘴里甜了唱两嗓。唱两嗓,党的政策亮的煌,百姓记在心坎上。”

只听对面山坡上传来“手提竹笼摘瓢呢,瓢儿红得招手呢,瓢儿摘完就走呢,明日山上还有呢。”一曲山歌嘹起,让人不忍离开视线,这时瓢儿红遍了山谷,花儿彻上了云端。姑娘们心里是美滋滋的,一笼子瓢儿足可以卖上百八十块钱,这是一个多么诱人,让人心花怒放的数字啊!

瓢儿,山间美味,只因深藏大山处,很多人也许没见过更没品尝过,更没有体验过摘瓢儿的乐趣。真的,向往大山深处的自然风景和鲜美的野味,那遥远的山坡上留下的是永恒的、美好的记忆,还有一串串银铃似的笑声和浓浓的乡思与挂念!喜欢的亲们周末约起,来这方静土、瓢儿的故乡,到大山里摘瓢儿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