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的“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個啥講究?

在科學並不發達的古代,人們往往將對未來的美好願望寄託在一些“禁忌”與“規矩”上。俗話說的“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就是這個意思。比如從事木工的人,都會從師傅那裡繼承許多設計理論,“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就是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規矩”。

俗話說的“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個啥講究?

那麼,“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原來,這是木工師傅在打床、制棺、做桌時的尺寸講究。據說,這樣的規矩,是傳自木匠的祖師爺魯班。

俗話說的“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個啥講究?

所謂的“床不離七”,是指木匠師傅在幫人做床時,床的尺寸中都會帶七,比如:床板由七塊小的木板做成、床的寬度二尺七寸等。古代做床的尺寸,一般為“三尺七、四尺七、五尺七,對應到現在的長度就是1米2多、1米5多、1米8多。這樣的尺寸,符合不同身高人的需求。

俗話說的“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個啥講究?

另外,做床“帶七”還有其特殊的講究——古人這裡用的是“七”與“妻”諧音,新床帶“七”,年輕人就不怕找不到老婆了。與妻相伴,幸福到老,一生無憂。

俗話說的“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個啥講究?

同理,“棺不離八”,指的也是木匠師傅在棺材時的尺寸講究。古人都有著崇先敬祖的執念,所以,對逝去的先人都非常敬畏,慢慢又形成了厚葬之風。埋葬逝者,也就有了許多講究,比如山向風水之類,還有就是棺材的規制。所謂的“棺不離八”,也取八和發諧音,棺和官諧音,有升官(棺)發財的意思,寄託了人們希望祖先保佑自己升官發財的美好願望。

俗話說的“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個啥講究?

“桌不離九”,這裡的桌,指的是吃飯的飯桌,俗稱大桌,分為簡易方桌和八仙桌兩種。大桌的邊長尺寸,不能離開“九”這個數字,如二尺九寸、三尺一寸九分或四尺八寸九分等,最後一個數字必為“九”。另外,“九”與“酒”諧音,意即吃飯不離酒,正所謂“桌上無酒難留客,心口不一難做人”。

俗話說的“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個啥講究?

這些看似“迷信”的俗語,除了蘊含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外,也是古人日常生活智慧的積累,所以,才能傳承千年而不衰。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