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文化:為什麼叫第二個手指為“食指”,有何典故出處?

根據《證俗文》卷六記載:“食指,啑鹽指也……手之五指之名曰:巨指、食指、將指、無名指、小指也。

現在我們都知道手的第二個指頭叫“食指”,這和拇指、小指、中指的命名似乎有些區別,與食指的大小、位置無關,卻從字面上看來與食物有關,這是為什麼呢?

趣味文化:為什麼叫第二個手指為“食指”,有何典故出處?

古人專門將這個手指稱作食指。之所以選擇食指來做這個工作,也許是因為相對於其他手指來說,食指較為靈活,嘗起食物來非常方便的緣故吧。

根據《左傳·宣公四年》記載:楚人獻黿於鄭靈公。公子宋與子家將見。子公之食指動,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嘗異味。”及入,宰夫將解黿,相視而笑。公問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黿,召子公而弗與也。子公怒,染指於鼎,嘗之而出。公怒,欲殺子公。子公與子家謀先。子家曰:“畜老,猶憚殺之,而況君乎?”反譖子家,子家懼而從之。夏,弒靈公。書曰:“鄭公子歸生弒其君夷。”權不足也。君子曰:“仁而不武,無能達也。”凡弒君,稱君,君無道也;稱臣,臣之罪也。

趣味文化:為什麼叫第二個手指為“食指”,有何典故出處?

由此可見,食指最早還真的和吃有關。古人習慣用這個指頭試探湯水、食物的冷熱、味道,然後放到嘴裡吮一下,上古時期的人們更是用手直接抓起東西來吃的。

食指常與大拇指合作。雖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的曲線。他的工作雖不如大拇指吃力,卻比大拇指複雜。拿筆的時候,全靠他推動筆桿;遇到危險的事,都要由他去試探或冒險;穢物、毒物、烈物,他接觸的機會最多;刀傷、燙傷、軋傷、咬傷,他消受的機會最多。

趣味文化:為什麼叫第二個手指為“食指”,有何典故出處?

終上所述,正因為食指與食物之間有著深厚的淵源。所以成被稱之為“食指”。除此外,在左手食指佩戴戒指表示未婚。右手食指表示單身,等待愛情。

想知道更多文化、風俗、軼事、傳統經典,請關注「珣玗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