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國到底有多強大?

大眼睛5941

簡單的說,全盛時期的大英帝國,入侵過地球上絕大多數地方,直接統治著地球陸地的四分之一及海洋。

英國人前幾年自己總結過,當今世界上的195個國家,只有22個在大英帝國強大時沒有被大英帝國侵略過。

(圖中白色為未被大英帝國侵略過的國家,可以看出地球上大部分地方當年都被大英帝國侵略過)。

按英國人的研究,當今世界上當年沒有被大英帝國侵略過的國家分別為:歐洲的安道爾、白俄羅斯、列支敦士登、盧森堡、摩納哥、瑞典、梵蒂岡;拉丁美洲的玻利維亞、危地馬拉、巴拉圭;非洲的布隆迪、中非共和國、乍得、剛果共和國、科特迪瓦、馬裡、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亞洲的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蒙古;太平洋上的馬紹爾群島。

這個名單嚴格來說問題也很大,名單內的國家很多在當年是被英國侵略國家的領土,如蒙古是英國侵略中國時的中國領土,白俄羅斯是英國侵略俄羅斯時俄羅斯的領土,嚴格意義沒有被英國侵略過的國家要比這個名單更少得多。

上面地圖也可以看出,即使按這個22國名單,沒有被英國侵略過的國家(地圖上為白色)佔地球的比例也小的可憐。

(全盛期的大英帝國版圖)

全盛期的大英帝國,統治區域(包括本土和殖民地)總面積3400萬平方公里,統治區域佔地球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統治區域人口也差不多佔地球四分之一。地球上的海洋,更是在大英帝國艦隊的統治之下。


仁勇校尉

現在的美國號稱要同時打贏兩場戰爭。

當年的大英帝國也是如此,要比第二名的海軍強國,擁有兩倍及以上的兵力優勢。

縱觀世界歷史,能稱作超級大國的國家,在航海大發現以後的世界,也就三個半。他們分別是,


第一個,半個超級大國,航海大開闊時期,先驅者西班牙帝國,不過他的影響力和勢力範圍,軍事實力只能算半個超級大國。

第二個,藉助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春風,變成世界性帝國的大英帝國。

第三個第四個,這是我們近代所說的冷戰兩雄美蘇兩國,蘇聯已經解體,現在,全世界最強的超級大國,只剩碩果僅存的美國。

至於未來的超級大國,我們有生之年,應該可以拭目以待,由上所述,我們就可以看到,英國當年是有多麼的強大。

其實就超級大國的地位而言,現在的美國並不比當年的英國強,為什麼理由如下。

所謂的超級大國必須要有,以下要素。

第一,絕對的軍事實力。第二,絕對的世界範圍影響力,第三,絕對的人口承載度以及發展空間。第四,先進的政治經濟制度。


下面我們分頭比較英美在同時需世界的地位。

第一,絕對的軍事實力。

現代美國勿庸置疑是全世界第一的軍事強國,但是他真的有多強嗎?

我看也不見得首先,作為全球最重要的核威懾力量原子彈,它的數目只跟俄羅斯不相伯仲,同樣作為常規軍力的海軍艦隊及陸海空軍,我們偉大祖國也在迎頭趕上,他並沒絕對優勢。

那我們反過來看看當年的英國,可謂是天下布武,和現在的美國,全球軍事基地到處都有是一樣的,它的武裝力量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見。而且最誇張的是,鼎盛時期,他的海軍力量號稱是,餘下十大強國九個之和。

這樣的絕對優勢,跟美國在二戰後全球,一枝獨秀類似,但是美國的一枝獨秀只存在了十年不到,就被蘇聯迎頭趕上,而英國則不一樣,她把這個優勢保持了接近100年。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論斷,同時期英國軍事實力比現在美國要強大。


第二,世界範圍影響力

現在美國軍事基地遍佈全世界,但是他還不如英國,為什麼?因為美國只是海外基地,只擁有駐軍權,也就是說,這些海外基地所在的國家只是他的勢力範圍。

而英國卻不一樣,當年的海外基地都是他的殖民地,他擁有實際統治權。如印度,澳大利亞,數之不盡,遍佈全世界的殖民地,我就不一一舉例了。

由上所述,一個是影響範圍,一個是實際統治,影響力就顯而易見了。

第三,人口承載度及發展空間。

現在的美國領土面積90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接近4億。看數據覺得還不錯吧,但是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現在是人口大爆發的時期,而如果把它放到同時期的英國對比,讓它的數據其實不值一提。

鼎盛時期英國土地面積3000多萬平方公里,在當時,它的本土和殖民地地人口總和就已經超過4億,那是什麼概念?佔全球人口的20%多。

由上所述:英國最強時期土地面積是美國三倍有餘,人口按照同期對比,也是美國三倍有餘,說英國同期比美國更強,我想沒有人會有異議吧。

第四,先進的政治經濟制度。

陳然,英美兩國的政治制度都有很多可取之,世界上非常領先,但是,他們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英國是首創國,而美國只是跟隨國,英國首創資產階級憲政制度,是世界第一例,英國首創世界金融現代制度,是世界第一例。

他在那個時代是引領整個世界的,倫敦金融城就是全世界的中心。作為同類對比英國還是完勝美國現在的地位。

那麼如此強大的國家,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樣。

原因也很簡單,時代在變化,遊戲規則在改變,英國雖然在一開始是引領了工業革命和科技時代的發展,但是,再後來卻越來越被時代所拋棄。

落後的原因,我個人認為,不過餘下幾點。

第一,和西班牙帝國相類似,那就是,日子過得太好了,統治者變得自得意,不思進取。比如英國大陸均勢政策,他們不去想著強大國家而是,而是通過平衡手段,維持自己的霸權。

第二,經濟金融化,因為日子太好過,就覺得生產不是最必要的,將所有的產業基地全部流入當年殖民地,最後造成的結果就是本土產業空心化,全力發展金融業,因為金融業賺錢快呀。等到真正要打起仗來的時候,突然發現我們好像什麼都生產不了了,然後就悲劇了。

第三,政治制度僵化,英國確實引領了一個時代的潮流和走向他們的先進政治制度,在當時可謂,世界的一股清流,但是時代在發展,而英國人的頑固傲慢越來越嚴重,他們最後變得不去適應這個時代發展,而堅持自己僵化的思維,最終造成的結果就是政治制度被別人越甩越後,反而被後起之秀美國給超越。

由英美對比及英美的教訓,我們就可以看出,現在國家所做的一切,是多麼的正確。

最後類比之後,英國的強大還需要說嘛?


阿斗不傻

英國,作為歐洲西部面積不大的島國,卻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躍成為世界頭等強國,稱霸世界長達一個世紀之久。它的殖民地遍佈全球各地,橫亙七大洲和四大洋,領土所及,太陽永遠照耀得到,因此又被形容為“日不落帝國”。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在一戰爆發之前的1914年,英國的殖民地面積達到3359平方公里,統轄3.94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這相當於英國本土的137倍,本國人口的8倍多。

在19世紀中,英國的煤產量佔世界的60%,鐵產量佔世界的50%,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當時航行於各大洋中的商船,有三分之一以上都飄揚著英國的米字旗,整個19世紀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稱作“英國世紀”。

1688年,英國在“光榮革命”後,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君主立憲政體,新興的政體為英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產力,使其經濟、軍事、科技和文化等方面迅速發展。

在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後,歐洲國家迅速發展起來,加上大航海時代的到來,1500年左右,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率先開闢了新航路,“美洲和東印度的發現擴大了交往,從而使工廠手工業和整個生產的發展有了巨大的高潮——冒險的遠征、殖民地的開拓,首先是當時市場已經可能擴大為,而且規模愈來愈大地擴大為世界市場——所有這一切產生了歷史發展的新階段......”人類由分散開始走向政體,世界開始由海上航線聯繫起來。 最早開闢新航線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建立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世界性帝國,繼此之後,荷蘭興起,而英國與這三個早起帝國的和法國競爭中,依靠其資本主義生產的優勢逐漸發展成為獨一無二的世界帝國。

英國最先和西班牙之間爆發了著名的格瑞福蘭海戰,戰勝後的英國吞併了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使得其統治區域更加廣泛。之後,英法兩國之間爆發了海戰,英國從法國手裡奪取了加拿大等殖民地,確立其海上的霸主地位,隨後英國又侵略了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亞洲,陸續建立了其龐大的帝國版圖。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擊敗了以德國為首的國家,根據巴黎和會,英國接收了德國所有在海外的殖民地,這一時期的英國達到了全盛時期。

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雖然取得了勝利,卻也就此走向了衰落,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回憶雅爾塔會議時說到:“我的一邊坐著巨大的俄國熊,另一邊坐著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間坐著的是一頭可憐的英國小毛驢。”

隨著美國和蘇聯的崛起,以及二戰後民主獨立潮流的影響,大英帝國逐漸瓦解,最後導致英聯邦的成立,殖民體系的崩潰,大英帝國由此走向了日落。


煮酒君談史

大英帝國有多強大,先看看英國有多少殖民地吧?

還有許多沒上圖,我再補充幾個。


新加坡當時還屬於馬來亞。

馬爾代夫

羅德西亞

圭亞那

百慕大

聖赫勒拿

背風群島

蒙特塞拉特

巴哈馬

斯威士蘭

多巴哥

聖文森特




納米比亞

等等,再加上許多地方郵票,反正本館亞洲第一的近二萬枚英女王國王及其殖民地早期郵票中,光收藏英屬殖民地的不同地方名郵票近二百種,因為太多了就不一一列舉了。

(英屬新西蘭1860年左右的郵票背面的“日不落”圖案)

日不落帝國的名稱怎樣來的,就是太陽每天的陽光就沒有停止照射過英國及其殖民地土壤,說明地球五大洲都遍佈英國勢力。相對於現在的美國,大英帝國那是神一樣地存在。美國現在靠航母群巡視世界,大英帝國靠太陽幫它巡視全球殖民地。

喜歡古珍郵票下最直觀最形象的近代歷史,請關注本館。


湘平古珍郵館

我先引用一些材料,然後再從各個方面去論述這個問題。

版圖

1914年一戰前,英國統治了33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4億多人口,這相當於英國本土人口的10倍,本土面積的139倍,統治了地球上的四分之一的陸地與人口。他的土地遍佈除南極洲的所有大洲,大英帝國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帝國,沒有之一。

從新西蘭向西,是澳大利亞,還有太平洋上的星羅棋佈的島嶼,馬來半島,印度次大陸,波斯灣,阿拉伯半島兩河流域,向北是緬甸,印度,中國的西藏,向下到長江流域。北非,東非南非,西非在非洲佔據最大份額,北美的加拿大,紐芬蘭,南美的圭亞那,弗蘭克群島,還有加勒比群島。

加拿大為英國提供木材與小麥,紐芬蘭是英國的漁場,澳大利亞與新西蘭是英國的牧場與礦場,印度提供棉花茶葉與香料,馬來半島提供橡膠與水果,非洲提供熱帶作物黃金和鑽石,加勒比群島提供菸葉和甘蔗,英國則把他們的工業品傾銷到以上地方。總之整個世界都在為他們服務。

海軍

拿破崙戰爭之後,英國的海軍達到頂峰,世界上所有的海軍加在一起都沒有英國的海軍多,一戰前,英國實行的是雙強標準,他的海軍一定要是排在他後面的兩個歐洲強國的海軍軍力的總和。1914年英國海軍軍費支出4千7百萬英鎊,德法的是兩千兩百萬英鎊和一千八百萬英鎊。

英國憑藉著強大的海軍,佔據著幾乎世界所有的戰略交通隘口,地中海的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中心的馬耳他島,紅海的出海口亞丁,大西洋沿岸和大西洋中間的一些重要港口與島嶼,南非的開普敦,馬六甲,新加坡,還有香港。。。。。。

經濟

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1860年英國用佔世界2%的佔歐洲10%的人口生產了世界上50%的工業產品。1850年英國的五金製造佔世界的40%,棉花和鐵的產量佔世界的一半,煤佔世界的70%,工業革命結束,在其他歐洲國家還處於手工階段時,英國就已經建立起了分門別類的工業部門,鋼鐵,採礦,紡織,造船,運輸,機械製造,在大工廠中,用蒸汽機驅動的機器去製造機器,現在我們能夠聽說的車銑刨削,基本都是那個時候英國人發明的。歐洲後來的工業革命,所用到的工業母機,基本都是從英國出口的。英國為歐洲的工業革命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政治

英國是歐洲第一個實行宗教改革的國家,他是文藝復興與歐洲宗教改革的驅動力與大本營,為歐洲大陸的宗教迫害的異教徒提供了庇護所,有力的支持了新教在歐洲大陸的推行。由於其宗教改革的時較早,在英國首先發生了科技革命,英國幾乎是近代科學的發源地。細胞呀(胡克)牛頓呀,熱血定律呀,雖然對現代的科技貢獻沒有後來的德美大,但是英國是把人類從矇昧帶入文明的先驅者。


很多人把英國稱為資產階級政體的先驅,這也沒什麼錯,但是比英國較早建立資產階級政體的是尼德蘭,還有漢薩同盟(就是德國統一前的那些小邦國)但是他們沒有英國對世界的影響大。英國是君主立憲資產階級政體的先驅,是內閣,首相,議會,政黨制度,內閣集體責任制的創立者,是近代資本主義制度的集大成者。

思想與文化

很多人認為英國是攪死棍子,離岸平衡手,也不完全準確,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他是一個精明的極端的利己主義者,他有著極強的自我修復能力,比如:

他最開始爭霸法國,被法國打敗之後,很快把主要精力放在,追隨西班牙與葡萄牙的腳步去全世界的開拓殖民地貿易,當美國獨立之後,他的舊的殖民體系難以維繫的時候,他又很快的轉變重商主義的思想,丟掉一些殖民地,佔據控制世界的交通要道,利用工業革命的成果,發展自有貿易,最終建立起了龐大的殖民帝國。

在英國崛起稱霸的過程中,處處閃爍著的是一種智慧,文明的光芒,與超前的理念,他身處狂濤怒海,總是波瀾不驚,全身而退。

當法國重騎天下無敵時,他用長弓把法國打的滿地找牙,當法國組建弩手時,他用線列步兵,當法國的線列步兵日趨成熟時,他又用縱隊衝鋒,再海上和陸地同時擊敗拿破崙的納爾遜與惠靈頓同時採用了縱隊衝鋒的方式切入拿破崙的線列模式。並將之擊敗。當歐洲的貴族都在享受的時候(從殖民地搶的錢)他在發展工商業,當歐洲列強打的你死我活的時候,他出錢讓人家打,自己跑去搶殖民地,開戰工業革命。當歐洲的革命如火如荼的時候,英國這個歐洲反動國家的橋頭堡,率先把工人納入權力體系,給他們民主,自由,與選舉權,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全民普選的國家。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人道主義,並且盡力實施的國家,你再看新聞,聽到人道主義援助,記住提出這個概念的是英國。

英國是第一個提出廢除奴隸貿易,廢除奴隸身份的人

英國是近代工廠的創立者,是近代工廠管理制度的建立者。

英國是近代金融制度的創立者,當我們還在天圓地方的時候,人家都已經產生了股市泡沫。

英國是現代自由貿易的創立者,經亞當斯密創立,他的學生大衛李嘉圖,還有後來的密爾完善,到後來雖然幾經修改,現在依然是世界經濟理論的基石。

所有的一切中,我覺得英國最牛的是這個民族對待賢者的尊重與愛戴,大神威廉皮特,罵完喬一,罵喬二,罵完喬二,罵喬三,罵完喬三當首相,喬三跟威廉皮特是死敵,死活不讓威廉皮特幹,議會跟英國百姓死保威廉皮特,結果威廉皮特沒有當幾年英國首相,就奠定了大英第一帝國的基業,後來的英國多牛,底子基本是老威廉皮特的。約翰,納爾遜也曾經因為婚外情被英國人民所拋棄,最終還是憑藉對國家的忠誠贏得了民眾的愛戴,艾德蒙伯克,是一個英國首相的幕僚,也是個大牛人,跟喬三罵了一輩子,罵了喬三罵印度總督,後來成了英國偉大的思想家,大英第二帝國就是在艾德蒙伯克的理論指導下建立的。

小威廉皮特(當時的英國首相)請亞當斯密吃飯,亞當斯密不落座,一眾貴族沒有一個人坐下,從這個細節上就可以看出,英國是一個偉大的民族


百悅軒

在超級大國這個概念出現之前,大英帝國其實就是事實上的超級大國,擁有廣袤的殖民地,擁有世界第一的海軍,以不列顛為中心建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為龐大的殖民帝國,勢力遍及全球,因此也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大英帝國不同於以往的很多帝國,例如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等,和大英帝國不是同一個概念,因為大英帝國的建立,首先根植於其自身的經濟系統,也就是殖民地經濟體系,再就是利用所謂的英語文化和英國價值觀來維繫殖民地的感情,同時建立一整套英國特色的政治制度,最後就是利用強大的軍事實力來保障其殖民地體系。然而歷史上的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帝國,他們前期的發展和大英帝國是差不多的,都是通過大規模的武力擴張來擴充勢力範圍,但是卻沒有建立起自己獨特的經濟體系,也沒有建立獨特的文化體系,更沒有建立獨特的政治制度,只是單純的依託於武力的擴張。因此當羅馬帝國崩潰後,歐洲始終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統一,反而形成了多個文明中心,在奧斯曼帝國崩潰之後,只剩下了土耳其,以至於土耳其人始終認為自己是歐洲人,而不是亞洲人。從這個角度看,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屬於沒有傳承性的帝國。

反觀大英帝國就是另一番景象,雖然自己也衰落了,但是還有個英聯邦,甚至有16國依然尊奉英國女王為國家元首,包括澳洲、加拿大和新西蘭這類的發達國家,當然也包括英國人自己。再者就是大英帝國的政治制度得以傳承,在英語文化圈內得到普遍的認同。最關鍵的在於大英帝國有個親戚,叫作美利堅合眾國,原本就是脫胎於大英帝國,最後不僅傳承了大英帝國的制度和文化,還進行了一系列的改良和創新,以至於發展出了新的帝國體系,也就是所謂的霸權主義體系。有一點需要注意,大英帝國的確開創了一個文明體系,那就是英語文明體系,在英國人和美國人眼中應該叫做安格魯撒克遜文明體系,因此在國際上英國人和美國人是非常特殊的關係,已經超越了利益認同,更多的反而是文化認同。

假如英國人只是依靠武力擴張和價值觀輸出來維繫帝國,這肯定也不會玩的太久,其實英國人還抓住了時代的機遇,那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科技大爆發,著名的工業革命就發生在英國,英國率先建立了工業文明,同時開創了先進的貿易體系和金融體系,現代經濟學也發源於英國,比如說著名的亞當斯密,也是英國人。但總的來看,大英帝國能夠維繫百年,軍事實力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只是動動嘴皮子就能稱霸世界,那恐怕只是存在於幻想中。大英帝國的軍事實力在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後,才開始被動搖,此前的拿破崙帝國和俄羅斯帝國,都不能威脅到英國的軍事霸權,尤其是海洋霸權,而美國在19世紀末和英國的軍事實力在理論上拉平,因此英國在軍事方面的優勢至少也是保持到了19世紀末。

但是進入20世紀之後,德國對英國的霸權構成了嚴重挑戰,在第一次世界之後,大英帝國的軍事實力遭受重創,已經無法繼續維持世界老大的位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人的老本基本被折騰光了,大英帝國最值錢的地盤也相繼離開了英國,比如說加拿大和澳洲投入了美國的懷抱,認了美國人當乾爹,再比如說印度也獨立建國了,最後大英帝國名存實亡,只剩下一副空架子。進入21世紀之後,英國人手裡的牌,也只剩下了文化優勢,在經濟和政治層面,都被美國壓制,也被對面的歐盟壓制,雖然英國自己也曾經加入過歐盟,但現在正在鬧著退歐。在軍事方面,英國海軍的實力基本上是一落千丈,因為沒有那麼強大的經濟實力進行支撐,自然也就無法維持那麼大的軍備,再者說有美國人保護著,也算是嬌生慣養了。

綜上所述,對於大英帝國,需要辯證的看待,雖然大英帝國曾經稱霸世界,代表著先進的世界文明,有其積極地一面,但是其武力擴張的過程非常血腥和野蠻,給殖民地人民以及被侵略國家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傷害,這也是客觀的事實,不容否認。大英帝國雖然開創了一系列先進的制度和體系,但自身卻無法有效的維持,始終無法對自己的系統進行升級,最後不可避免的進入衰落狀態,這對於後世來講也是值得反思的地方,雖然某些英國人自我感覺良好,認為不需要反思。


圖維坦

曾經的大英帝國,那是神話一樣的存在。現在的全球霸主美國,都不能跟當時的大英帝國比!它的強大,無法用言語表達,我們來看一張地圖,領略下全盛時期大英帝國的實力!

大英帝國的實際控制區域大概等於全球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領土約3367萬平方千米。每一個時區都有大英帝國的身影!真正意義上的“日不落帝國”!全盛時期的蘇聯面積是2,240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陸地面積的六分之一,是大英帝國的三分之二。現在最大的國家俄羅斯,也只有1707.54萬平方公里,是大英帝國的二分之一

大英帝國的境內大約有4億多人口,當時世界上也就16億人口,佔世界人口總數的4分之一。1850年中國人口約4.3億,比大英帝國多一點。現在全國人口是14億,大概佔世界人口的5分之1.

大英帝國的貿易額佔世界總貿易額的比例在1880年是四分之一!直到1913年,一戰前,依然能佔到的六分之一的比例。

1850年時,大英帝國生產了全世界60.2%的煤,50.9%的鐵,加工了全世界46.1%的棉花。此時的大英帝國是名符其實的世界工廠 。而且,倫敦是真正的世界金融中心,

英格蘭銀行號稱世界的央行,英國的經濟總量佔全球的40%。

百年前的大英帝國,擁有龐大的皇家海軍!世界上實力最強最大的海軍!皇家海軍在華盛頓海軍會議前,不論數量和質量都吊打全世界所有國家。

1905年對馬海戰,日本艦隊打敗了俄羅斯的太平洋第2、第3艦隊,但是也只能在太平洋派第二名。因為,同年大英帝國在那裡組建了一支艦隊,叫“英國海軍遠東艦隊”。

不過,二戰以後,就開始沒落了。艦隊數量明顯減少,質量也不行。唯一的航空母艦“伊麗莎白女王號”海試不到一月,因主軸問題被迫中止!艦載機現在還不知道在哪裡孵蛋。

最後,送一張福利圖。“鐵娘子的故事”。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看到阿斗兄弟說日不落帝國(大英帝國)有當今美國三倍強大,真的不敢恭維。

事實上,大英帝國的實力遠不如美蘇對抗初期的美國。

大英帝國的輝煌在19世紀,領土達到3400平方公里。相當於現在俄羅斯二倍,中美兩國的三倍。

牛逼不?然而,水分很大!

當時的大英帝國,由領土、自治領、殖民地、託管國及其他組成。

①領土。自不必說,英國本土,英倫三島總共24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半個黑龍江省,比陝西省略大。如果只算英格蘭,那只有13平方公里。

②自治領。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和愛爾蘭都曾是英國的自治領。所謂自治領,就是高度自治,主權歸英皇,英國本土僅有外交權和宣戰權。

這些自治領並沒有給大英帝國輸送多少財富,提供多少人才。

這些自治領,僅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就有土地面積1700平方公里以上。

③殖民地。

大英帝國對殖民地的控制相對比較大,而殖民地主要分佈在南亞次大陸和非洲中部地區。這些地區都十分不發達,牽制了大量的英軍軍力。

即便是大英帝國對殖民地的控制力十分之強,但也不敢把殖民地當作提款機,典型代表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有意從印度抽調大量軍力,甚至是增稅,遭到了印度方面的極力反對。

英國的最輝煌時代,得益於少管閒事的“光榮孤立”,就是在法德俄國之間挑撥離間,煽風點火。但是一旦拋棄中立,英國自己投入戰爭,發現自己的戰爭動員能力遠不如德國,更比不上美國。

一戰初期,英國士兵基本都是英格蘭人,這樣的戰爭,根本打不起來!而最讓人瞧不起的法國,居然有龐大的外籍兵團。這就是差距!

二戰前夕,英國充當了最可恥的豬隊友。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法國,不斷有盟友被拋棄。最可恥的逃亡——敦刻爾克,被打造成愛國主義典範,真是可笑!

二戰後,英國終於嚐到苦果。蒙巴頓到印度主持印巴分治,看到印度人一頓飯竟然要吃掉一隻雞,真特麼奢侈!英國已經窮到讓印度瞧不起了!

美國最強大時,整個美洲都是他的後花園,日本,德國,英國這些世界強國供他驅使。而英國只能對他們進行挑撥離間,這就是差距!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丹水秋風!


歷史知事

政治上先進,當法國還是國王任意揮霍國庫的時候,英國開始君主立憲,國王的權力被限制在制度的籠子裡了。

經濟上繁榮,英國逐漸取代尼德蘭成為海運大國,又把西班牙打成了西班,另一方面,工業革命開始後,歐洲都愛和他做生意,大陸封鎖都把封鎖方搞得快破產,經濟多麼活躍可想而知。

軍事強大,前裝燧發時代,紅衫軍那是出了名的厲害,他們可以頂著兩輪齊射走進70碼,然後用一輪齊射加衝鋒打垮對方,海戰更別說了,特拉法爾加都是寫進教材的戰績。我們那些留辮子的還在做夢天朝上國迷夢的時候,人家開始全球插旗了,不服就打,祖魯人比八旗勇敢吧,結果交換比驚人。就算近代,阿根廷還被一頭瘦死的駱駝揍了呢。

不過,榮光終歸過去,沒有哪個帝國永遠強大,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Benjamin62161

可以講與當今美國一樣強大,而且強盛了二百年,而當今美國才70多年,美國就開始感到力不從心。

英國是開創性的帝國,從西班牙手裡接過了海上霸權,英國人的模式是靠殖民地與半殖民地,供應鏈使英國人擁有龐大規模的原料供應與銷售市場份額,使英國人擁有超額利潤,英國人富裕程度無人能比,但是世界在變革,不以英國人的意志而轉移。英國人錯過了變革期,當年英國人在產業升級時,忘記了自己是靠殖民地獲利的,但歐洲大陸奉行平衡政策,結果扶持壯大了德國,亞洲壯大了日本,結果兩國均使英國遭受重創。

英國人在二戰後,沒有繼續努力產業升級,保護好製造業,而是一味玩金融業,失去了製造業升級轉型,與製造業創新。面對美國的製造業競爭,而失去了經濟活力。產業嚴重凋零,經濟大蕭條中,面對民族獨立運動,無力維持秩序。當殖民地紛紛獨立後,原來的市場被美國替代,被新式經濟模式取代。這給後面崛起的大國深思,一個國家當製造業競爭力失去,後果很嚴重,國家不以提升製造業作為國家經濟基礎,一但失去將不會有繁榮的基礎。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國家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