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深层页岩气勘探取得重要新进展!四川盆地将迎重大发展机遇!

近日

四川盆地一口近4000米的页岩气井

引起各界关注

中石油深层页岩气勘探取得重要新进展!四川盆地将迎重大发展机遇!

这口井有什么意义呢?

敲黑板——

一直以来,受限于技术等因素

我国埋深3500米-4000米的页岩气

未能获得实质性突破

足202-H1井的成功开发

标志着我国在深层页岩气勘探

取得重要新进展

业界认为

埋深3500米-4000米的页岩气

是未来大规模上产和稳产的基础

这口深层井的突破

缩短了我国与北美深层页岩气工艺技术的差距

看到这里

大家是不是信心满满?

中石油深层页岩气勘探取得重要新进展!四川盆地将迎重大发展机遇!

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的四川盆地可谓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聚宝盆”,天然气储量尤为可观。那么,在国家大力发展天然气的背景下,这些宝贝如何被高效开发呢?

中石油深层页岩气勘探取得重要新进展!四川盆地将迎重大发展机遇!

6月15日,在主题为“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成就与展望”的成都天然气论坛上,5位院士、11位教授、众多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蓉城论‘见’”,为四川盆地天然气发展再筑理论根基。

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邹才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

世界能源已形成油、气、煤、新能源“四分天下”新格局。本世纪中叶,世界进入“天然气新时代”;天然气工业发展步入“鼎盛期”,开始由常规向非常规跨越,天然气生产与消费都将较快增长;全球天然气丰富,已探明储量还可开采50年。

提速我国天然气基础建设,要加强天然气管道新布局,加快LNG气能力的建设;加快新型储气库建设,2030年力争实现储气库调峰与战略储备500亿立方米。

提速我国能源结构转型,要加快常规—非常规气、煤制气、水合物、氢气“四个生产革命”,加快煤炭清洁化、新能源“两个规模”提前到来,加快煤炭“一支独大”向煤炭、油气、新能源“三足鼎立”能源结构转型。

马新华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四川盆地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地区,是我国天然气工业的摇篮。四川盆地勘探仍处于早中期,待发现资源量大,预计产气量峰值将超过1000亿立方米,是我国天然气发展的未来所在。

四川盆地未来产气量增长的主体是页岩气,川南地区页岩气具备建成500至700亿立方米规模,并稳产30年以上的潜力。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常规气稳健发展,在川中、川西北等区域取得重要新发现,奠定了资源基础,2020年达产210亿立方米。其中,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气藏90亿立方米长期稳产,老区气田调整稳产50亿立方米,高磨地区震旦系气藏2020年生产40亿立方米,川东北高含硫产气30亿立方米。

目前已初选9个气田改建为储气库,预计新增工作气量100亿立方米,建成西南地区天然气战略储备基地。

郭旭升

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总经理

四川盆地海相油气资源丰富,盆地及周缘页岩气资源潜力大,目前处于储产量快速增长期。

常规天然气勘探,主攻台地边缘礁滩相,探索新领域。四川盆地海相经历多旋回构造沉积充填过程,台内裂陷阶段形成台-棚相间沉积格局,具有“棚生缘储”良好匹配关系;盆地北缘多期裂陷叠置发育,是立体勘探有利区。

在页岩气方面,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中浅层(埋深小于4000米)是战略展开、扩大储量规模的现实领域,是当前增储上产的主阵地。深层页岩气(埋深4000—5000米)勘探开发有3个方面的关键问题亟待攻关。在地质评价方面,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含气性、地应力及脆塑性变化规律;在储层预测技术方面,优质页岩厚度、孔隙度、含气量、孔隙压力、压裂品质预测;在工程工艺技术方面,产层套管固井工艺,全尺度体积压裂工艺。

中石油深层页岩气勘探取得重要新进展!四川盆地将迎重大发展机遇!

勘探开发:挑战诸多

伍贤柱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随着四川盆地勘探开发不断向深部推进,工程地质风险不断升高,工程技术服务仍然面临诸多难题。

问题一:“慢”。第一,部分地层非均质性强、研磨性高、可钻性差、钻井速度慢。致密石英砂岩、含燧石、含砾石的地层,机械钻速很慢,钻头耗量大,严重制约整体速度的提高。

第二,钻井工具不配套,钻井效率低。如高温耐油的旋转导向工具、耐油井下动力钻具、地面高压系统部件等,使用寿命短、故障多,影响钻井速度。

问题二:“难”。井漏问题十分突出,工程复杂多,井筒完整性有待提高。

问题三:页岩气快速钻完井。3500米以深页岩气体积压裂技术亟待完善,地质精细评价与认识有待加强,旋转导向工具受国外公司制约。

郝会民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副总经理

随着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未来勘探开发有利区面临的地质目标更加复杂,物探技术也面临着更为严峻挑战。

第一,油气勘探开发不断由浅中层向深层、超深层拓展,物探技术面临深层信号能量弱、吸收衰减强、分辨率低,有效储层识别难度大等问题;

第二,勘探开发不断由盆内向盆周山前带拓展,物探技术面临信噪比低、成像质量差,难以准确落实构造;

第三,由常规向非常规(页岩气、致密油气)拓展,物探技术面临储层“甜点”识别难度大,难以有效全过程一体化支撑单井高产。

第四,非常规气藏的流动研究向多尺度、多重输运机制、多物理场耦合作用的非达西渗流理论发展,从宏观向微观,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方向发展。

李阳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国深层天然气勘探开发面临严峻挑战。怎样解决?一是油气藏描述,即认识油气藏,发现油气藏进而开发。二是钻完井及测试技术,四川盆地深层油气藏高温高压,地层高研磨性,要准确掌握地层特性参数。三是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要统筹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设计储层改造技术方案。四是高酸性气田,要兼顾安全与效益,需要不断推进技术进步。

高德利

中国科学院院士

对于四川地区钻完井而言,四川盆地多钻探从式井,对安全环保、降本增效非常有利。首先,要精细描述油气藏,保证钻探目标是地质“甜点”。第二,研究气藏工程问题,优化设计井网。第三,优化井眼轨道设计,精确钻探目标。第四,优化压裂设计,获得良好压裂完井效果。第五,钻井个性化设计,打得又准又快,又安全环保。第六,通过“工厂化”作业,提高作业效率。第七,优化采气集输设计,降低采气操作成本。第八,通过系统工程优化,进一步挖掘降本增效潜力,体现地质工程一体化。

中石油深层页岩气勘探取得重要新进展!四川盆地将迎重大发展机遇!

高效发展:先利其器

关于旋转导向技术,我们需要“会说话的钻头”。不断优化改进钻井参数、钻井液和钻具组合,才能实现钻井导向。旋转导向技术可以及时的防止、控制井眼轨迹偏移,实时测斜。旋转导向很重要,目前是先进的井下工具,可以说是已经智能化的钻井系统。我们已经清楚旋转导向的原理,但在材料、精细加工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水平。

赵金洲

西南石油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

四川盆地是我国碳酸盐岩气藏酸化压裂改造理论和技术的摇篮。我国的技术整体上与国外相差不大,但存在“一套工具、一种液体、一种工艺”包打天下的现象。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数字模拟研究,提高酸化、压裂的设计水平。针对不同的气藏类型和储层类型,要形成配套的工艺、酸化液、工具体系,延缓酸岩反应速度,提高改造效果。

探索新技术,有两个方面:针对高温深层碳酸盐岩气藏,探索“先压裂后酸化”复合技术;针对封堵型碳酸盐岩储藏,探索“体积酸压+孔隙酸化”复合技术。

罗平亚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钻井液的问题,主要是在不伤害储层的前提下,保证钻井作业安全、环保、优质、高效。目前使用油基泥浆技术保护储层,难题在于处理油基钻屑,解决的办法有两种。一个是开展技术攻关,把油基钻屑的含油量降低到零;另外一个是水基代替油基。目前,水基代替油基需要自主创新、原始创新。

胡文瑞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页岩气如何快速发展?首先要肯定的是,美国页岩气革命在中国无法完全复制。中国天然气开发、页岩气开发有秩序,也需要进一步规范秩序。如何进一步创新开发模式?高新先进技术实现大众化、本土化,就能把我们国家低品位资源动用起来。中国的页岩气开发扶持政策是最好的。

对于如何走中国特色的页岩气之路?最重要的就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国家得有扶植政策,有明晰的顶层规划。大公司的主体地位要得到保证和支持。小公司参与进来。同时要开放市场和低成本开发。

鄂尔多斯致密气的成功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复制的。开发低品位资源要“三从一新”,一切注重实际效果;要识别资源,区别对待;要预测和判定资源的寿命周期,做出前瞻性的效益评估;要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与概率关系;要致力于低成本开发;要推进技术和管理的结合,最大限度地集成集约应用技术、人力、物力、资金,把工作质量做到极致。

我国页岩气开发起步晚,但发展比较快。首先,要编制符合页岩气开发特点的先导试验方案。其次,要紧密结合技术突破和集成,提高储层品质、钻井品质、完井品质。三是研发、优化要一体化。

国家提出,建立创新体系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密切结合,这符合油气工业发展的实际。我们要建立创新体系,产学研真正融合到一起,主体和产学研之间要良性互动,这就需要政策、作风、文化等给予保障。在创新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培养人才要有的放矢,真正做到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解决问题。

红层盆地出“蓝金”

中石油深层页岩气勘探取得重要新进展!四川盆地将迎重大发展机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