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知幾為什麼說唯《左傳》及《漢書》二家而已?

燒音箱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春秋》,亂臣賊子懼,因其筆法是“就敗以明罰,因興以立功”。

既寫社會繁榮的一面,也寫失敗或失誤的國家教訓,這是《春秋》筆法的內核

後來,著史的方法變了,主要寫繁榮,對國家的失誤和教訓是迴避的。

所以劉知幾認為,史學六家流傳下來的只有《左傳》和《漢書》,“《尚書》等四家,其體久廢,所可祖述(效法)者,唯《左氏》及《漢書》二家而已。”

至於《春秋》一脈流傳不暢的原因,可能和後世領導人不喜歡被批評有關。

劉知幾對《史記》頗有微辭,認為三千年的通史,用分述方法籠罩不住。

“尋《史記》疆域遼闊,年月遐長,而分以經傳,散以書表。每論國家一政,而胡、越相懸;敘君臣一時,而參、商是隔”

論述國家一時的政治,像北南胡越兩個族群,間隔迢迢,敘述一朝君臣,如參商二星出沒不同時。

劉知幾高度評價《漢書》,“如《漢書》者,究西都(長安)之首末,窮劉氏之廢興,包舉一代,撰成一書,言皆精煉,事甚該(賅)密。故學者易討,易為其功。”“自爾至今,無改斯道”,自《漢書》成書至今(唐),一直沿循這一體例。


古今通史

劉知幾(劉知幾)在《史通》中講:“所可祖述者,唯左氏及《漢書》二家而已。”他的意思是,後代能夠很好地繼承發揚的史家源流家法,只有《春秋左氏傳》和《漢書》兩家。由於時代變遷、人心不再淳樸,其他的《尚書》、《春秋》、《國語》、《史記》四家的家法體系已經成為過去,人們再用這些家法等於畫虎類犬。後來的編年體《資治通鑑》屬於《左傳》家;後來的斷代紀傳體正史屬於《漢書》家。

《史通》是中國及至世界的首部系統性的史學理論著作,全書主要評論史籍源流,史書體例,編撰方法及前人修史的得失。“六家二體”是劉知幾在《史通》中提出的核心綱領,是根據史籍的源流家法及其體裁所做的歸納。

劉知幾的“六家”為“一曰《尚書》家,二曰《春秋》家,三曰《左傳》家,四曰《國語》家,五曰《史記》家,六曰《漢書》家”。 所謂“家”指源流家法,源流指一種傳承,家法是史籍旨意、內容、風格、體裁形式的一種綜合。

《尚書》主要是以上古的公告命令為主。“蓋《書》之所主,本於號令,所以宣王道之正義,發話言於臣下,故其所載,皆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劉知幾認為周朝之後《尚書》的家法就廢掉了,漢三國都沒有,晉朝出現模仿《尚書》的史書是守株待兔。漢朝之後文章典籍都比較齊備,如果任意削刪裁剪,刻意模仿古文,那就行不通了。

劉知幾認為,“逮仲尼之修《春秋》也,乃觀周禮之舊法,遵魯史之遺文;據行事,仍人道;就敗以明罰,因興以立功;假日月而定歷數,藉朝聘而正禮樂;微婉其說,志晦其文;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故能彌歷千載,而其書獨行”。劉知幾認為孔子修定的《春秋》是彌歷千載的聖人之言,自然不會有後來的儒家學者模仿。

劉知幾認為《國語》是搜索《左傳》之外的各國逸文編纂而成,自然不會有人模仿。

關於《史記》的缺點,劉知幾認為,“《史記》疆宇遼闊,年月遐長,而分以紀傳,散以書表。每論國家一政,而胡、越相懸;敘君臣一時,而參、商是隔。此其為體之失者也。兼其所載,多聚舊記,時採雜言,故使覽之者事罕異聞,而語饒重出。此撰錄之煩者也”。《史記》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討論一個政策時,分散在各處;講述君臣一時之事,卻隔離在不同的本紀列傳。還有一些雜亂的奇聞軼事,有時還饒舌。劉知幾認為《漢書》的家法比《史記》嚴整,值得後人學習。

劉知幾的“二體”為《春秋左氏傳》和《史記》,此處的“體”指體裁、文體形式。用比喻說明:家法是一大家子人的綜合,體裁是家中一個人的服飾。家法可以包含體裁,但體裁不能包含家法。

劉知幾認為《春秋左氏傳》是編年體,“系日月而為次,列時歲以相續,中國外夷,同年共世,莫不備載其事,形於目前”。其缺點是詳略不得當。劉知幾認為《史記》是紀傳體,“紀以包舉大端,傳以委曲細事,表以譜列年爵,志以總括遺漏,逮於天文、地理、國典、朝章,顯隱必該,洪纖靡失”。其缺點是存在敘事斷離、歸類不當的問題。

劉知幾的“二體”並不是《春秋左氏傳》和《漢書》。(有人因為不瞭解上述情況而做出的錯誤判斷。)《春秋左氏傳》和《漢書》,是劉知幾認可的“可祖述”的“二家”。


沂藍書院趙月光



劉知幾曾經說過唯獨《左傳》及《漢書》二家而已,這句話是在《史通》中記載,同時這也是古代史學十通之一。



《左傳》是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文史,一直到後來的《資治通鑑》都用的是這種編年體,用了這個體裁發揚光大,不過可惜的是歷代統治者不承認編年體。



《漢書》是紀傳體,可以說是言承了《史記》這部曠世大作,將官方正定的體裁沿用了下來,一直到清朝,共二十五史,都是紀傳體寫成的。



劉知幾是個史學家,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兩本書籍都講究的是體例,都同樣講究的是文章之法和文章之道。所以這對後世和當下可謂是意義非凡,影響致遠。

如果你們有更好的觀點請在評論區留言共同討論,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吧。

文/獨坐靜飲淡看世態炎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