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優秀頭腦與創意 浙江科普融媒體展示活動於杭城上演

跨域傳播,科學智造。

26日,一場精彩的科普融媒體展示活動在華數數字電視產業園上演。當精準分發、多渠道推送的媒體日益成為實現全民科學素質提升的重大平臺渠道,怎樣推動科學傳播融媒體的發展,就成了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移動終端的更迭正在溶解不同平臺的邊界,在敢為人先的錢江之畔,創新永遠不會停步。在浙江,科普人與媒體人相互滋養共生出一片科學傳播的熱土,踐行著總書記對浙江“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要求。

全媒策劃

浙江省科協按照媒體融合發展的要求,與各媒體一起進行了大量實踐與探索,取得了豐碩成果。在大型科普活動中組織媒體全程參與策劃和落地。

都市快報、網易、騰訊大浙網等聯合策劃全國科普日浙江主場活動、浙江首屆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其中網易浙江在安吉分會場全程進行直播,活動整體觀看達110萬人次,互動128萬人次,創造了“科學+”活動網絡直播記錄;浙江省科技館與媒體共同打造的“菠蘿科學獎”,被稱為中國版的“搞笑諾貝爾獎”,至今已舉辦7屆;還有浙江經視與省科協聯合打造的《加油!科學+》大型全民科普電視大賽、《浙江省科技春晚》等,都是覆蓋全省的熱門科普活動。

社會責任

在科學傳播融媒體的探索中,浙江還在全國首創社會科普責任評估。杭州市印發《評估辦法》,對杭州植物園、杭州電視臺、都市快報報社履行科普責任及其科普服務能力、科普工作成效等進行了評估,其中兩家被評估單位都是媒體。

評估結果顯示,杭州電視臺設立《健康起義》、《生活大參考》、《相約健康》等多個欄目。都市快報報社設置品創中心與視聽中心,是開展科普工作的專門機構,《都市快報》平面媒體設有《熱點求真》、《好奇實驗室》等專欄。在展現媒體科普社會責任上表現出色。

這次社會科普責任評估是科普法規在杭州的生動實踐,也是科協組織運用法規推進改革的有益探索。

在多元探索領域,浙江動員媒體在多個領域,開展科普機制探索。例如組織壯大媒體科普隊伍,推動媒體實現科普社會責任;組織科技工作者科技成果科普發佈,給公眾帶來了最新研究成果,激勵科技工作者通過媒體發佈科技成果;組織全媒體參加科普與藝術創作,推出《加油,科學+》大型科普情景劇。

還有探索科普、公益與媒體的共生髮展機制。浙江省科技館、都市快報、阿里巴巴三家單位聯合發起了針對鄉村留守兒童的科學知識普及——打造“花兒計劃”鄉村科學美育公益課堂。阿里雲創始人王堅博士,也是科技工作者,成為“花兒計劃”的第一位老師,和孩子們面對面交流。

品牌共建

在品牌共建版塊,作為浙江省科協的拳頭產品——“科學+”品牌的背後,也有融媒體團隊的出謀劃策、腦洞碰撞。科學+活動下設科學咖啡館、科學會客廳、科學脫口秀、科普連線、科學百日譚、科學行走等6個子品牌。用有趣的科普,帶公眾瞭解尖端前沿的科學領域。

此外,“科學+”平臺在地鐵播放宣傳,與綱要成員單位進行深度合作,已經與省國土廳、省質監局、省地震局、省抗癌協會等多個單位合作,既豐富了播放資源,又強化了聯動格局。

融創未來

在融創未來板塊,展示了浙江科學傳播融媒體的發展歷程。

浙江科協與媒體有著良好合作記錄,大家都有意願打造一個專業科學傳播融媒體平臺。在經歷了2017年全國科普日浙江主場發佈的媒體共同宣言後,今年4月浙江科學傳播融媒體聯盟正式成立,建立矩陣式的傳播平臺,形成獨特的融媒體科普生態圈。聯盟“融媒體科學中央廚房”的創新模式,一次採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實現“新媒體首發、全媒體跟進、融媒體傳播”的常態化傳播格局。

接下來,還將號召更多的媒體共生、共贏、共成長,集中開展線上線下闢謠、應急事件聯動、科技成果發佈、傳播理論研究等活動, 拓展科普與媒體、科普與公益、科普與社會等更多更廣的全新領域。

此外,現場還奉上了一場精彩的“數說科學”發佈會,由浙江科學傳播融媒體聯盟聯合發佈。​​​​

匯聚優秀頭腦與創意 浙江科普融媒體展示活動於杭城上演

圖文由浙江省科協提供

浙江省科技館協會供稿

出品: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科學+”微平臺

製作:北京科技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