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詢:我是怎樣把石頭盯出水來的

老叫獸:今天這篇文……

小石君:顏控就不要看了。

歐陽詢長得一點也不帥,醜到青史留名。

《舊唐書·歐陽詢傳》記載他“貌甚寢陋”。

《新唐書·儒學傳》說他“貌寢侻,敏悟絕人”。

“寢陋”“寢侻”都是醜陋的意思。

史書惜字如金,版面一向緊張。

然而不管新版舊版,全都不忘唸叨這件事。

高麗國專門派遣使臣來唐朝求歐陽詢的字。

唐高祖驚歎:不意詢之書名,遠播夷狄,彼觀其跡,固謂其形魁梧耶!

就是說,高麗國以為字如其人。

歐陽詢的字這麼帥,一定是位英俊瀟灑的唐朝“歐巴”咯。

高麗粉絲們很激動。

他們千里迢迢來到天朝上國,求見偶像。

結果發現歐陽詢不僅醜,而且個子矮,和他的字正相反。

歐陽詢:喊我出來有啥事?

不過即便所有人都說他醜,也沒人敢不承認他的才。

史書記載,歐陽詢“聰司絕倫,讀書即數行俱下,博覽經史,尤精三史”。

他精通《史記》《漢書》和《後漢書》,在史學上有一定造詣。

武德七年,他還和裴矩、陳叔達等人一起編撰了大型類書《藝文類叢》,留傳後世。

歐陽詢的字體以險峻著稱,想來與他生平所遇的種種驚濤駭浪有關。

他的一生,起起伏伏,經歷了的巨大的政治變故。

和褚遂良一樣,歐陽詢也是貴族出身。

他的祖父歐陽頠,歷任安南將軍、徵南大將軍等要職。

他的父親歐陽紇二十歲從軍,驍勇善戰,後來任都督交、廣州刺史等職。

陳宣帝太建元年,皇帝猜疑歐陽家懷有二心,種種迫害。

歐陽詢十四歲那年,他父親被迫起兵反叛,第二年春兵敗被擒。

歐陽家遭遇“家口籍沒”的變故。

此後兩月,皇太后駕崩,大赦天下死。

然而舉家上下只有歐陽詢一人被豁免,逃過一劫,其餘悉數被殺。

故而偶也許被父親的好友文學家江總收養,“教以書計”。

到了隋朝建立,隋煬帝任命歐陽詢為太常博士。

但隋朝也很快滅亡,歐陽詢不得不依附於竇建德。

唐高祖武德五年,李世民大破竇建德於虎牢,平定河北。

歐陽詢又一次死裡逃生。

因為他在隋朝時與高祖李淵交情甚厚,所以被授予侍中一職,時年已六十五歲。

在大唐盛世他作到了太子率更令。

時人以官職代人,故稱其為“歐陽率更”。

又把他險峻疲勁、獨具一格的書法稱為“率更體”。

老叫獸:今人舔屏。

小石君:古人舔碑。

歐陽詢是唐初最負盛名的書法家。

他博採眾長,精通八種書法,自成一家,人稱“歐體”。

歐陽詢的書法早在隋朝就已聲名鵲起,遠揚海外,受到人們的大力推重。

只要能得到一小幅他的書法真跡,人們便如獲至寶,將其作為範本進行臨摹學習。

進入唐朝,歐陽詢更是爐火純青。

但他自己卻並不滿足,依然讀碑臨帖,精益求精 。

歐陽詢喜愛“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只要看見王羲之父子的墨跡就買回來學習研究。

以此,他在朋友家發現王羲之教兒子王獻之學書的《指歸圖》。

歐陽詢欣喜若狂,愛不釋手,後以重金買下。

還好他的朋友不似韋誕,否則歐陽詢怕也得去挖墳盜墓一番。

歐陽詢把《指歸圖》當成寶貝,放在案頭日夜揣摩。

他焚膏繼晷,數月之後,終於領悟了王羲之筆法的精髓。

除了二王書法之外,歐陽詢非常喜歡鑽研碑帖。

每當看到前代名家碑帖,他必定要仔細欣賞、反覆臨摹,簡直達到痴迷的程度。

唐代劉餗《隋唐嘉話》記載:

一次歐陽詢出使歸來,騎馬路過一處荒郊野外。

在道旁的亂草叢中見到一塊西晉書法家索靖所寫的章草石碑。

他駐馬看了幾眼,覺得寫得一般。

但轉念一想,索靖既然是一代書匠,那麼必然有可學之處。

既然有可學之處……

歐陽詢:在下何不看他個水落石出?

於是走出幾里後,歐陽詢又返了回來,下馬碑前。

他反覆揣摩,細細品味,越看越痴,體會到了索靖草書的精深絕妙之處。

天色轉晚,但歐陽詢目不離碑,手不停劃,顯然還沒看過癮。

他乾脆坐臥於石碑之旁,藉著月光,繼續與古碑痴痴對望。

歐陽詢鋪紙拓印,摸索比劃竟達三天三夜。

終於“水落”,他領悟到了索靖精神。

然後“觀止”,歐陽詢戀戀不捨地離開。

換成現代,大家相比就是拍照留念,先“碼”了再看。

然後可能這輩子也想不起來了。

歐陽詢對待書法的態度,實在讓人欽佩。

就是這種態度,讓歐陽詢的書法更臻完美。

唐初,歐陽詢的書法風光無限,他被封為書學博士,在弘文館教授書法。

他在東宮作“率更”時,雖無案牘勞形,寫碑的差事卻不少,且多是豐碑鉅製。

據宋代書法家的統計,歐陽詢在唐朝寫的碑誌有數十篇。

其中有大臣、名僧的墓碑和墓誌,也有皇家宮館陵園的銘刻文字。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修昭陵,命人在祭壇東西兩側雕刻六匹駿馬。

李世民親自作詩六首,即“六馬贊”。

並請歐陽詢抄錄,刻在“六駿”旁邊的石屏上。

可惜“六馬贊”在宋元易代時被毀,如今蕩然無存。

不僅如此,歐陽詢的字作為唐朝的“國字”,還出現在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

唐高祖武德四年,朝廷發行了一套全新貨幣,叫開元通寶。

而開元通寶上的字,就是由時任給事中的歐陽詢所書。

“通寶”這個詞也是由歐陽詢首創。

除了高麗粉絲特別來瞻仰“歐巴”外,扶桑國也瘋狂走私歐陽詢的書法。

唐朝時期,日本的皇室就藏有歐陽詢的親筆屏風數件。

後來捐獻給東大寺,可惜的是也沒能流傳下來。

直到今天,歐陽詢的字依然在日本到處可見。

日本三大綜合性報紙之一《朝日新聞》的報頭,也來自歐陽詢的書法。

《朝日新聞》在東京創辦時,有幾位籌備委員是日本書法家。

他們認準了歐陽詢這個老字號,因此找出歐陽詢的《宗聖觀記》。

從中選出“朝”“日”“聞”三個字,用雙鉤法描成“填本”。

但帖中沒有“新”字,就由“親”和“柝”兩字拆分組成。

所以仔細看,《朝日新聞》的“新”字左半邊多了一橫。

這並不是錯別字,而是因為“親”字在唐代的寫法與現在不同。

老叫獸:一練就會。

小石君:一學就懂。

如果說王羲之將漢字的書寫之美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而被封為“書聖”。

那麼歐陽詢則將漢字的書寫賦予了“法”,使之成為“書法”。

歐陽詢所創的“歐體”有毒。

為什麼這麼說?

你學了就知道,根本停不下來。

歐體書法的特點,用四個字概括,就是“容易上手”。

用兩個字是來講,就是“好學”。

歐體的毒性多大,看看今天的書法培訓就知道了。

歐體絕對排行第一。

要說練書法沒學過《九成宮醴泉銘》,你出門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千古以來,寫字好看的人不止歐陽詢一個。

為什麼歐陽詢的字體這麼有毒呢?

因為歐陽詢不僅能寫,還善於總結。

他把自己的經驗總結出了幾套可學之法流傳後世。

在他之前,最著名的理論當屬王羲之的“永字八法”。

我們來感受下。

王羲之:

練字先練“永”。

永字八筆要這麼寫:側、勒、努、趯、策、掠、啄、磔。

懂?

書聖就是書聖,境界就是不一樣。

技巧簡潔凝練,說了和沒說一樣。

相比起來,歐陽詢的《八訣》就平易近人多了。

歐陽詢:

我跟你們講啊,字是這麼寫的:

點如高峰之墜石,臥勾似長空之初月,橫若千里之陣雲,豎如萬歲之枯藤。

……

雖然還是有點玄,但大致意思是明白了。

而歐陽詢的《傳授訣》講得更細:

“當審字勢,四面停均,八邊俱備;長短合度,粗細折中;心眼準程,疏密被正。”

歐陽詢的字,有法度,有訣竅。

什麼訣竅?

就是追求結構的和諧。

他的字的結構均勻,用筆嚴謹。

上半部分寬舒,下半部分緊斂。

既“穩”且“險”,“矛戟森列”。

規矩中藏艱險,這就是歐陽詢的高絕之處。

小貼士:

歐陽詢,字信本,南朝梁太平二年生於衡州(今湖南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弘文綰學士,封為渤海縣男。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其中《皇甫誕碑 》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