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鄔先生的結局是怎樣的?

上海韓春早

《雍正王朝》以演技集體在線、主創剽悍雲集著稱,焦爺、唐爺什麼的,不用介紹了吧!二月河老爺子的本子,胡玫導演,還有黎叔掌鏡(沒錯,就是“黎叔很生氣後果很嚴重”那個張黎),這陣容也是沒誰了,能成經典,必有其道理,舉個小栗子,八一八鄔先生最有可能的結局,博眾鄉親一樂。



有道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世上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話說四阿哥彎道超車,終成新主,鄔先生首居一功。上位成功後,入朝堂當宰相,或留在幕後當軍師,豈不快活美哉!

先說結論:鄔先生深知雍正,只可共患難,不能共富貴!歷史課早就劃過重點,勾踐一朝功成,就是范蠡溜號時,文種卻還傻乎乎的要幫助勾踐二次創業。結果呢,勾踐逼死了文種,范蠡因主動離開,得以保全。為何患難之後起殺心?道理很簡單,為求自強之時,受盡汙辱,人格上自賤才得以保全。而這一切,全被小弟們赤果果地目擊了,辣眼晴呀有木有!成功依然無法消除持久的恥辱感,每次面對“功臣”,受傷的小心靈就會經歷一次折磨。所以,二人不死,勾踐的人格難以恢復常態。君主畢竟是虎,是虎就會傷人,哪怕是最親近的人。范蠡洞察人主的自卑心態,趕緊溜了,才保全小命。文種參不透這一層,所以不明不白地掛了。


鄔先生和范蠡一樣,為保雍正上位,用了很多見不得光的謀略,雍正府上的那些個密聞,鄔先生也心知肚明。雍正繼位後,回潛邸,假借探望,實已暗起殺心。鄔先生“不死”,雍正將和勾踐一樣,人格上會嚴重的不自在。再者當了皇帝,一朝大權在握,掌握了優勢資源,雍正自視甚高,認為已用不上鄔先生了。


天下之大往哪裡逃呢?到了天邊,也是雍正的地盤。所以,范蠡是全隱,鄔先生只能選擇半隱,向雍正表忠心,保證自己上道,絕不亂說,還會保持在他視線之內,跟著李衛(由二狗子看管),就是這層意思,隨時掌握一舉一動,好讓雍正放心。

李白有云:“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蕭何看透了劉邦,所以自汙圖保全。韓信看不透這一層,還囂張自吹,結果中了劉邦的忌。鄔先生明瞭,功成身不退,必遭主忌,雍正殺自己,不過一句話而已。

鄔先生以劍柄授人主,讓人主操劍,掌握對自己的生殺之權。讓人主明白對方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之內,又成全其“念著舊情”,劍走偏鋒、兵行險招,終究得以僥倖保全。


上書房走走

文/炒米視角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鄔思道的結局叫“逃出生天”。至少鄔思道自己認為她是用了一個及其巧妙的方式逃出生天了。


奪嫡成功當晚,雍正回潛邸。鄔思道早算準他是回來處理像他這樣幫他搞陰謀,做秘事之人,坎兒先例在前。

所以他一方面仍然不動聲色幫雍正出謀劃策,比如有人求見雍正,他代為阻攔道“天子沒私事”,若有公事,請轉告張廷玉處置,若有關防上的事,請轉十三爺處置,若有私事,就說天子沒有私事。


這讓雍正感受到鄔思道的確是高人一等,而且對自己仍是一心一意。

另外對鄔思道的安排,鄔思道自己提出了要“中隱”,自己不要高官厚祿,要在一個可以受雍正監視的地方,但遠離雍正的地方。

離開雍正是因為自己是先帝朝刑餘之人,避免雍正難處。


這些話聽起來都是為雍正考慮的,但實際上都是為了自保,一句“天子無私事”就提醒了雍正潛邸的奴才一個不能留。
雍正也的確動了惻隱之心,於是答應他去李衛那裡,李衛是雍正外放的心腹,這樣雍正也就放心了。這是鄔思道金蟬脫殼第一步。

所以鄔思道到了李衛處就大門不邁、二門不出,幫李衛出出主意。所以李衛很快就放心了。

這是鄔思道金蟬脫殼第二步。


那麼時間一長,他從朝廷發給李衛的廷寄裡發現了另外一個脫殼的機會。那個機會就是田文鏡,田文鏡也是雍正的改革重臣。但是相對而言,他就比雍正和李衛笨多了,也好糊弄多了。於是通過幫其解決”諾敏造假案”,戲說要李衛“八千幕酬將自己賣給田文鏡”。這是鄔思道金蟬脫殼第三步。


李衛把此事上報給雍正,雍正略一思索,反正田文鏡也是自己的人,而且田文鏡做事沒有李衛靈活,的確是應該有這樣一個師爺輔助一下。於是便同意了。

鄔思道到了田文鏡處,幫忙解決了很多事,特別是幫田文鏡押運糧草到西北年羹堯處,助年羹堯找到叛軍主力,叛軍主力就在離年羹堯不足百里的法源寺,之所以年羹堯思維定勢,是因為“燈下黑”。


後協助田文鏡在河南開展”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時值黃河決堤,田文鏡焦頭爛額之際,

鄔思道算準了雍正要來,所以藉口要幕酬,和田文鏡發生口角。拿了四千銀子,被田文鏡趕走。這是鄔思道金蟬脫殼第四步,也是功成之步。鄔思道臨別給田文鏡也留了句肺腑之言,“可疑之利不可受,得之易時失之易。”這是繼給十三爺留的那句肺腑之言(勸十三爺拼死辭掉鐵帽子王,以保一世平安)的第二句。

但關於這次黃河決堤,真實歷史上,雍正並未親臨現場。而且田文鏡實際上採取的是隱瞞不報,結果淹死、餓死饑民數萬。這事換了別的皇帝,殺一萬次頭,也不為過。可是雍正最終選擇原諒了田文鏡,並且田文鏡死後被允許陪葬。而真是歷史上,十三爺允祥也的確獲封鐵帽子王,世襲罔替,死後甚至連名字都改回“胤祥”,無需避諱,所謂哀榮備至。張廷玉也獲得非凡殊榮,成為了有清一朝,唯一一個沒有爵位但配享太廟的漢臣。

所以道理是那麼個道理,真正的結局就連神算“鄔思道”也算不準。

鄔思道的兩句肺腑之言,都未成真。反而顯得有點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但如果鄔思道不知進退,結果會不會和坎兒一樣,也未免可知。


炒米視角

在雍正得大位之後,雍正曾經問過鄔先生將來的安排。鄔先生拒絕了高官厚祿。給自己一個半隱的安排。所謂半隱就是雍正知道鄔先生的行蹤。鄔先生也能通過李衛、年羹堯、田文鏡得到皇帝的消息,跟雍正還有交流。

其實,這個也是無奈之舉。因為在高福被毒殺之後,鄔先生就知道自己將來也有可能為了防止洩密而被處死。所以,鄔先生在輔佐雍正登基之後,選擇了這條退路。鄔先生也估計到,憑自己的功勞和雍正的感情,這種退路雍正是不會太為難自己的,自己的後半生也可以得到保全。

剛開始,鄔先生幫過李衛,然後是田文鏡,還有年羹堯。鄔先生嚴守秘密,田文鏡甚至都不知道鄔先生的來龍去脈,只以為他是李衛的師爺。一個靠給人出主意而掙錢養家的小人,這個小人還很貪財,一個河南巡撫都養活不起。

離開京城的鄔先生,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老老實實。直到雍正徹底確信鄔先生不會洩密,才消失在了茫茫人海。

當然,電視劇和小說有出入。但電視劇還是保留了小說的這個思想的。大的脈絡沒有問題。自從四爺府一別,雍正和鄔先生就再也沒有見過面


東東歷史

《雍正王朝》中鄔先生這個人物形象塑造的現實性極強,所以結局也受到了很多人的猜測與深思。



鄔思道這個人早年喜歡讀書,可成績就是不好,科舉考試嘗試了很多次但就是不中,而且家境貧寒沒有背景,但是卻對自己的未來期望值很高,這種人活在現實中應該會很累。





田文靜死後,鄔先生被雍正請入宮中並深受皇帝寵愛,並多次替皇帝出主意並採納,也參與了很多的大型政治案件,同時也引起了雍正帝的猜忌。聰明的鄔先生深知帝王心術,所以千方百計想離開京城脫離雍正,之後被恩准到江南輔佐過李衛、到西北輔助年羹堯,在眾人凱歌高奏的歡樂中,鄔先生不辭而別趁機逃跑了,之後四處打探卻渺無音訊,應該是隱姓埋名歸隱山林了,人生經歷過大起大落,從小角色到大人物,再由大人物到小角色,一輩子活的很精彩豐富,讓我們祝福鄔先生吧。


納蘭軒若

雍正王朝這部影視作品一出讓人深深的記住了鄔思道,不由有人問到鄔思道,歷史上真有其人嗎?這個謎底明顯至今都沒有得出論斷。這個拄著手杖的瘸子卻成為了師爺的標杆人物,成為了行業的一個原則


  鄔思道是浙江紹興人,從小就愛好唸書,然則往往加入科舉考試均沒有上榜。因為家庭貧苦,起初去到開封做了一個師爺,人又稱馮師爺。其人身有殘疾,是個瘸腿之人,走路只能寄託柺棍能力行走。以後遭到石友田文鏡的引薦,來處置一件辣手案件,田文鏡其時擔負的工作是巡撫一職。鄔思道對此案件處置的非常適當,不同凡響上報刑部總部的時刻順遂經由過程,這讓鄔思道垂垂遭到了重用。

  一天鄔思道問田文鏡想不想當督撫,因而就給田文鏡出謀獻策。鄔思道寫了一份奏摺,讓田文鏡上交給天子,只需天子看到這份奏摺就可以成績大業,然則條件是田文鏡不能看奏摺內容。田文鏡深知鄔思道的為人,以是就爽直准許了。但是這個奏摺的文章主體是彈劾隆科多的,是現今天子的母舅,是金枝玉葉,並且位高權重,固然以前屢立奇功,然則恃寵若嬌更加不把天子放在眼裡,雍正也是對此頭疼不已。朝中大臣都曉得隆科多的欠好的地方,然則沒有人敢動隆科多,沒有一個人敢上書檢舉隆科多的罪名。



  這件工作後田文鏡的位置日趨爬升,遭到了天子的重視,鄔思道也盛名遠播。起初田文鏡逝世,而鄔思道成為了雍正的謀士,替雍正做事。

  人生軌跡:鄔思道本想以考取功名來報效國度,無法屢考不中,到紹興縣衙裡當了一個師爺,結識了石友兼引導田文鏡,爾後贊助幫忙田文鏡處置政事,辦理案件。康熙駕崩,雍正當政,發明田文鏡與鄔思道兩人,並且對鄔思道另眼相看。對這個小師爺的才華深深信服,田文鏡身後,鄔思道上位,在雍正的重金聘任下為雍正做事。



  史書中並無記錄鄔思道是怎樣死的,眾口紛紜,一種說法是鄔思道是老死的,鄔思道是一個聰明人,曉得位於高處的味道也曉得皇欠好奉養,以是勇於棄取,以後就辭去工作辭職歸裡。回到故鄉後的鄔思道出了2本書,然則不因此自己的名義出版的,而因此石友田文鏡的名字刊行的,報告的主如果遊幕之道。書刊行後,成為了行業標杆,被同業師爺們廣為傳閱自創。紹興師爺就此成為了紳士大腕,成為了人們心中的偶像,師爺這個行業也以紹興地區最為聞名。

  別的一種說法是到死都沒有見雍正一壁,隱居山林,做個學堂老師,悠然自得的過著下半輩子。


方言講史

《雍正王朝》中的鄔思道可謂是個諸葛孔明一樣的人物,博學多識、算無遺策,正是在他的輔佐之下,四爺雍正才能最終在“九子奪嫡”中勝出容登大寶。



自古有言“伴君如伴虎”,因為鄔思道知道的事情太多了,雍正繼位之初曾想殺他滅口。但考慮到自己剛剛繼位根基還不牢固,如果殺了功臣,難免會讓年羹堯、隆科多等人寒心,另外也確實憐惜鄔思道的才能,所以最終答應了鄔先生提出的“半隱”,把他交給李衛做幕賓,一方面可以輔佐李衛在江南推行新政,另一方面由李衛負責監視,自己也可以放心。

在江南,鄔思道輔佐李衛推行“攤丁入畝”新政,短短一年時間就打開了局面。後來在李衛的推薦之下,鄔思道又去了河南巡撫田文鏡幕府,在河南幫助田文鏡推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日子就這樣看似平靜的過著,但鄔思道知道,雖然自己時刻處於雍正的監控之下,但雍正殺自己的心思從來都沒有放下過,有一天自己必然會死在他的屠刀之下,所以他無時無刻不在尋找著脫身的機會。

脫身的機會終於來了,雍正二年,年羹堯在西北平叛,眼看國庫一天天消耗殆盡,卻苦於找不到羅布藏丹曾的主力決戰。於是鄔思道主動請纓,以押送軍糧為名去青海幫助年羹堯。



在鄔思道的幫助之下,年羹堯很快找到了叛軍主力,在法輪寺決戰中大獲全勝。西北平叛大功告成,從此再無戰事,新生的雍正王朝終於站穩了腳跟。正當雍正沉浸在西北平叛勝利的喜悅之中時,鄔思道卻在回河南的途中神秘消失了。雍正得知消息後很是惱火,急忙派出大批人手秘密查找,可那裡還找得到,自此鄔先生就這樣消失在了茫茫人海。

雍正駕崩後乾隆皇帝繼位,感念於鄔先生大才,早年曾是自己的授業恩師,乾隆也曾派人四處尋找他的下落,也都是無功而返。

乾隆五年曾有傳言,有人在雲貴之地曾看到過貌似鄔思道的身影,但也只是傳言而已。


認真學歷史

文/日堯居口古史

雍正帝的影子“鄔思道”他的結局非常好,關鍵是鄔思道履行了他的諾言沒有離開雍正帝的視線,雖然登不了大雅之堂,落個半生榮華富貴!

想象一下;鄔思道雖然是一位窮酸書生,但是他滿腹經綸,飽讀詩書不算,還經歷了大鬧貢院,蹲過大牢,雖然落個殘疾,相比之下要比太子胤礽的師父王掞好多了,他曾親手扶持了四阿哥胤禛登上帝位。

作為一個皇帝師父有三種下場;

一、扶持對了人,或者你扶持的人的確有才華、有德性,一旦被扶持的登上了皇帝位置,那你就光宗耀祖,享盡人間榮華富貴。

二、扶持錯了人,那你就聲名狼藉不算,還有可能與被扶持的人一起倒黴,還會留下帝師無能的罵名。

三、當你扶持這位登上了大寶,還有另一個危險在等著你,那就是滅口!一個皇帝位置,多少人在拼命的爭取,難免會有陰謀詭計發生或者你就是那位出詭計的人,這就危險了,如何進退這是必須想到的。

鄔思道在以上的第一點與第三點就做的很好,不但做到了,還能全身而退,這就說明鄔思道是位高人!

在雍親王府,鄔思道與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有情有義,當鄔思道發現這位丫頭是一位政治犧牲品的時候馬上撤出,不做兒女情長、藕斷絲連的絆腳石,能以大事為重。

給四阿哥胤禛出主意的時候,毫無私心雜念,為了幫助太子胤礽還債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發現的魏忠賢寺院雕塑所藏珠寶獻了出來。

當四阿哥胤禛真正的登上了皇帝位置,鄔思道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說動了雍正帝,徹底的退出了官場。

臨別鄔思道與十三阿哥胤祥的娓娓道來,掏心窩子的話語讓這位親王另眼相待,這些都是鄔思道我自己以後的生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鄔思道自己明白自己耍的是陰謀詭計,同時掌握了大量機密,雍正帝能放他走,已經是網開一面,所以他先到了山西李衛處,因為李衛是雍正帝最信任的人。

後鄔思道又輾轉來到了河南田文靜處,而且沒有暴露自己的身份,領著十三阿哥胤祥送給的丫頭小日子過得很滋潤,一年八千里兩銀子的工錢,他缺錢嗎?一定不缺錢。

以鄔思道的性格,只要不開口亂說話,榮華富貴一生是一定的。當然在雍正帝去世以後就更安全了。

(以上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請關注《日堯居k古史》歡迎網友們評論、互動、留言!


日堯居k古史

相信看過《雍正王朝》的朋友們對於鄔先生這一角色都不會陌生,他可以稱得上雍

正的政治啟蒙老師,他才智超群,目光如炬,雖然一門不出,二門不邁,但對朝局的洞


悉力卻異常透徹。也正是在他的幫助下,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四阿哥胤禛也最終榮登大寶,獲得了那至高的權力。


但是,也正是在那一刻,這位鄔先生的結局似乎早已註定了。古往今來的君王都一

樣,共患難易,同享福難哦。前有文種勾踐之事,後有明太祖誅功臣之例,這位老謀深

算的鄔先生難道還不知道這其中的道理嗎?


所以,在那個奪嫡成功之夜,雍正匆匆的趕回自己的府邸,第一個召見的果不其然

是他:鄔先生,要知道,在奪嫡之路上,雍正遇到了諸多的苦難,有催討庫銀的難事,


有八王黨的阻撓。但是,都被鄔先生以巧計化,無論是陰謀陽謀,這位鄔先生都用了。

所以,在這一刻,雍正想要將這些事劃上一個句號了。


雖說之前幫雍正解決了不少困難,但現在兩者之間的關係陡然發生了變化,王爺變

成了皇帝,客卿變成了臣下。雍正自然也不希望他不光彩的手段被公諸於世。所以,急

於回來安置這個從龍之臣。但是,老鄔也不是白給的。早早想好了三條理由來脫身啦。


1.他是一個殘疾人,難登大雅之堂。所以,無法在朝為官。

2.他只能出出陰謀詭計,至於治國之道,他就不行了。

3.他是一個前朝罪臣,如果這朝立馬為官,有對先帝不敬之意。


看的出來,這三條理由看似牽強,但又不是沒有道理。說出了這三條理由,又道出

了自己並不會全隱,只會半隱。為何呢?全隱若是脫離了皇上的視線,豈不是會受到皇


上的猜忌。唯有半隱,時刻呆在皇上的監視下,才能活下去。所以,後來,他自願呆在

李衛的身邊,目的就是為了打消皇上的猜忌心。


就這樣,雍正在權衡之下,看著這數十年來為他出謀劃策的老人,一時心軟,便答

應了他的請求。而後,鄔先生在李衛處也替李衛解決了不少的難處。最後更是利用激將


法逼田文鏡將自己辭退,就在那一刻本可以與雍正再見上一面。但是,他仍然選擇了遠

遁於江湖,不為其他,只為打消君主的猜忌,因為他知道皇上一見到他,必會想起奪嫡


的陰暗與險惡,也勢必不會放過自己。與其在官場上受到君王的猜忌,倒不如瀟灑於江湖,還落得個自在。


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可以說,鄔思道是一個知進退、明得

失之人,能夠獲得善終,亦是他的不凡。



小小呆蘿蔔

“與平常人交,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這句話是在四爺胤禛奪嫡成功當晚,鄔思道對興高采烈的十三爺胤祥所說的一句推心置腹的話。鄔思道是《雍正王朝》中最高深莫測之人,他深黯帝王心術,通曉人心世故,將一個本無繼位希望的皇子一步步扶上帝位,通過十餘年的朝夕相處,他非常瞭解胤禛,一旦大局已定,無論是否得位,自己和粘竿處一干人等必定成為胤禛的心腹大患,因為他們所知道的秘密實在太多了。於是,在胤禛繼位回府當晚,鄔思道向他表露心跡並提出辭呈。鄔思道老謀深算,料定雍正不會輕易放他活路,為了打消疑慮,他主動提出三忌之說,一說自己身有殘疾,為官有損朝廷體面;二來曾經是犯罪之人,雖蒙恩赦但不願陷萬歲於不義之境;三說自己所擅長的都是陰謀之術,於治國無益,自己也無心仕途,請求萬歲批准他告老還鄉,頤養天年。雍正聽完這位亦師亦友的謀士一番披肝瀝膽的剖白之後也動了側隱之心,不讓他大隱於朝,不准他小隱於野,而是讓他中隱於市,實際上是找個靠得住的人將他看住,以防止他勾結八爺胤禩或者其它阿哥,洩漏機密。

鄔思道也明白雍正的心思,正所謂響鼓不用重捶,先到雍正心腹李衛府上當師爺,足不出戶,一副古代大家閨秀的作派,一門心思給李衛出謀獻策。後來又表現出一副重利貪財的模樣,跳槽到田文鏡府上當師爺,田文鏡雖說也是雍正的心腹,但比起八面玲瓏,聰明絕頂的李衛來,這個一根筋顯然更好對付,一年八千兩銀子的幕酬,加上有金鳳姑,蘭草兒兩位美人相伴左右。逍遙人生,豈不快活!當然,這一切都是小說作者的藝術加工,鄔思道在歷史上確有其人,還真是田文鏡聘請的幕僚師爺,因替田文鏡起草彈劾大學士隆科多的奏章而聞名朝野,連雍正皇帝都知道了。有一次田文鏡上了一道請安的摺子,雍正批道:
“朕安,鄔先生安否?”


如有不同見解,歡迎各位在下方留言討論!


歷史茶坊

清宮政治漩渦大戲《雍正王朝》中由李定保扮演的鄔先生的聰明機智,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劇中那個鄔思道在康熙的皇四子,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的身邊,不動聲色、算儘先機。他腿瘸,走路拄著柺杖,被皇四子尊稱為“鄔先生”



在劇中,他作為高級幕僚,在皇四子當皇上的坎坷道路上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提出的“以不爭為爭”的策略,很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那麼鄔先生的結局是怎樣的?

當雍正繼位當晚,雍正問鄔先生將來的打算時,鄔先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不想當管了。他說了三個原因:1:他腿瘸,是個殘疾人2:先皇康熙廢棄之人3:他雖有點才氣,但是以陰謀為主。總之他找了一些藉口打算歸隱



當雍正追問他以什麼方式歸隱時,鄔先生答道: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臣打算採取“半隱”。他編的理由如下:1:有銀子晚年生活有保障2:想主子的時候可以來看看主子3:主子需要奴才的時候,能夠找得著

他的那幾句實在話說到雍正的心裡去了,於是他能夠得以功成身退,得以採取半隱自保,可以算得上絕頂聰明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