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任之前,奥巴马念叨了7年的限枪能不能实现?

新年开工第一天,奥巴马为他那始终未竟的限枪事业操碎了心,宣布要越过国会,在新的一年以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限制枪枝暴力。德州州长艾伯特立刻呛声奥巴马,在推特上贴出大炮图案,扬言奥巴马“有胆来拿”,到德州亲自收缴枪枝。

离任之前,奥巴马念叨了7年的限枪能不能实现?

在艾伯特挑战奥巴马限枪举措的推特贴文上,上方是象征德州独星旗的一颗五角星,中间是加农炮的炮管,下方是“有胆就来收大炮”(Come and Take It)的醒目词语。

就任总统7年,奥巴马已经是第15次就枪击案呼吁限枪了。而今年,从查尔斯顿教堂血案、田纳西枪案再到最近发生的俄勒冈枪案,年末的加州枪击案让奥巴马又心累了一把。

离任之前,奥巴马念叨了7年的限枪能不能实现?

BBC/图

在这个死于枪击的人数已经高于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的国家,每一次重大恶性枪击事件发生后,舆论总会在枪支管理这一话题上天然地形成两派。

“控枪派”强烈谴责着拥有枪支所带来的恶果;“拥枪派”则认为控枪解决不了问题。

而奥巴马,就是“控枪派”的一员。

限枪派与持枪派的斗争

美国层出不穷的枪击案件一直是限枪派主张枪支管制的理由。

2013年,桑迪胡克惨案发生后,奥巴马“动了真格”,绕过国会签署了23项控枪总统行政命令,被称为是近20年来最全面、最彻底、最严格的控枪方案。

然而,持枪派反对的声音来势汹汹。全美步枪协会讽刺他为“伪君子”,甚至有保守派将其与禁枪的希特勒相提并论。

2015年10月初,奥巴马在上任以来的第15次关于美国国内枪支暴力的电视讲话中指出,恶性枪击事件已成为美国社会的常态。他承认,正是因为控枪限枪努力屡屡受阻,才导致枪击案在美国频频发生。

离任之前,奥巴马念叨了7年的限枪能不能实现?

反对控枪的示威人士高举“我们没有奥巴马更好”等标语进行抗议。

而持枪派认为,持枪自卫是一种现实需求。每当发生重大枪击案后,美国往往会掀起一股购枪高潮。枪击案与拥枪自保已形成了一种循环现象。据美国联邦调查局提供的数据,今年“黑色星期五”(即11月27日),为购枪而接受背景审查的人超过18万人,创下单日最高纪录。

而在校园枪支案不绝于耳的情况下,持枪派也提出,限枪之外,还有别的选项。

2012年的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引发全美国对于枪支管制及防止类似枪案发生的讨论。盖洛普民调显示,禁售攻击性武器和半自动枪的措施在支持度上仅排第四,未获大多数美国人支持,多数人更倾向于增加校园警力而非限枪。

而在奥巴马近日控枪的举措中,其中有一条是拟扩大购买者背景调查。

全美步枪协会对此表示反对。该组织表示,犯罪分子可以通过偷窃、抢劫、黑市交易甚至从家人朋友那里获得枪支,背景调查无法阻止这类犯罪发生。

一方是“限枪更安全”,一方是“持着枪保险”,吵来吵去,枪支管制,依然是个烫手山芋。

为什么限枪那么难?

曾有这样一种说法——美国诞生之时就有一支来复枪在手中。

美国的枪支历史,似乎可以追溯到建国之前。当时的美国人,与印第安人斗,与自然环境斗,枪,意味着一种活命的必需品。

而独立战争的那一声枪响,更意味着一种权力的解放。对于美国人而言,枪支文化具有独特的意味,拥有枪支的自由,亦是一种人权的体现。枪支自由,也在建国之初就以宪法的形式被保护起来。

这是奥巴马限枪面临的一大难关。

1789年通过的十条美国宪法修正案,即著名的“权利法案”,第二条即为: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容侵犯。(即《宪法第二修正案》)

有了宪法这把“尚方宝剑”,整个十九世纪,美国对于枪支都没有多少限制。直到肯尼迪遇刺与马丁·路德·金被杀,枪支管控才真正进入公众视野。

1968年,参众议院经过激烈讨论,最终通过《1968年枪支管制法》,却再次遭到反抗管控枪支力量的阻挠。

近年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两个著名判例——2008年的海勒案和2010年的麦克唐纳德案,也让这个几乎人均一把枪的国家,强化了持枪的念头。

海勒是哥伦比亚特区的一名警官。该地区一向严格禁枪,海勒作为警官,可以在政府大楼持枪,但不能在家拥有枪支。海勒一路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最终裁定哥伦比亚地区的禁枪令违宪。有了最高法院的判定“加持”,2010年,在麦克唐纳德诉芝加哥案中,芝加哥的禁枪法律被判定为无效。

除了宪法这块“难啃的骨头”外,奥巴马还得跟一位“大佬”对着干。

这个“大佬”,就是全国步枪协会,这个成立于1871年的组织,自称“美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民权维护组织”,一直是阻碍枪支管控的力量

离任之前,奥巴马念叨了7年的限枪能不能实现?

2013年全美步枪协会年会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召开,许多美国民众可以亲手把玩这些武器。

全国步枪协会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其近五百万的会员基础上,也体现在它对政治竞选的慷慨支持。“信枪哥、赢选举”已是美国选举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组织下属基金会有对政客设立专门的“评分指南”,越拥护拥枪,评分就越高,就意味着更有可能得到该组织的支持。历史上,包括肯尼迪、尼克松、里根、老布什等在内的8名美国总统曾是该协会会员。

据材料披露,在2008年总统选举中,全国步枪协会花费了1000万美元,试图将奥巴马挡在白宫之外,不过因在金融危机愁云中打着“变革旗号”的奥巴马呼声太高而未能成功。

2013年4月17日,参议院否决了两党议员提出的控枪法案,奥巴马怒斥这是“耻辱的一天”。

而法案“胎死腹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因为美国步枪协会。当时,多名议员面临2014年中期选举,不敢与势力庞大的美国步枪协会作对,在17日的投票中,计有5名民主党议员投下反对票,公开与奥巴马唱反调。

历史的基础、宪法的保护、背后的实力,种种因素使得奥巴马屡屡提及的限枪问题,成了至今悬而未决的难题。

多方角力的囚徒困境

离任之前,奥巴马念叨了7年的限枪能不能实现?

2015年美国枪击事件地图,在2015年已经过去的336天,遇害者超过4人(包括凶手)以上的枪击事件发生了355次。

2015年,美国至少发生了355起枪击事件,平均一天一次。

美国平民拥有枪支数量占到世界民有枪支的一般,超2.8亿支,几乎人手一枪。

世界上或许没有哪一个国家,在枪支管制这一问题上面临如此撕扯与角逐的境地。控枪,是对宪法保护的枪支自由的抵触;持枪,则意味着民众可能面临枪口对准自己的人身威胁。再加上党派的角力,庞大势力的阻挠,控枪俨然成了一个“囚徒困境”。

对于一个持枪已经达到如此规模的国家,全面禁枪已经不是一个选项。还能够拿上台面讨论的,似乎只有“有限”的枪支管制。

奥巴马在任期最后一年,再提控枪,不知能否避免“跛鸭效应”,(指一些任期将满的议员或政府官员,所提出的议案或政策获得通过执行的可能性极小),实现自己主政七年以来挂在嘴边的限枪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