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權“旗手”到退出人權理事會

從人權“旗手”到退出人權理事會

美國又“退群”了!

6月19日,美國官員宣佈,美國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美國向來以“人權旗手”自居,並經常批評他國侵犯“人權”,此刻卻退出了人權理事會,引發國際社會的批評,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對其決定表示遺憾。這讓我們不得不再一次審視美國的人權標準。

近一個半月來,在特朗普政府對移民實施的“零容忍”政策下,近2000名兒童在美國墨西哥邊境與父母或監護人被強行拆散,骨肉分離的悲劇引發了輿論軒然大波。有媒體報道稱,在分離非法入境者及其子女時,執法人員往往不告知分離時間及子女去向,導致不少人在被關押等候審判期間陷入憤怒和焦慮。被拆散的家庭痛楚地喊出:“最遠的距離是你在這頭,我在那頭,孩子和父母不能相見。”美國政府卻表示,“美國不會成為一個‘移民營’,也不會成為‘難民收容所’,絕不會!”。標榜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美國,很難說做到了言行一致。

從人權“旗手”到退出人權理事會

“合則用,不合則棄”,是美國在人權領域的典型作派。一邊批評別國“嚴重侵害人權”、是“不穩定力量”,一邊選擇性忽視自身人權問題,對美國國內人權狀況在一些重要方面繼續惡化視而不見。多年前,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干涉利比亞和敘利亞等行動,導致了大量暴力衝突,造成大量的死亡和難民。這樣的人權記錄,與人權中最基本的生存權背道而馳。

人權,是人因其為人而應享有的權利,並且會隨著人類歷史和社會進步而不斷髮展。人權的概念是歷史的、政治的、社會的。毋庸諱言,任何一個國家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都會存在不同的人權問題,美國同樣如此。對待人權的科學態度,就是要以歷史的眼光、發展的眼光來看。不能也不應該把“人權”這一全人類最基本的權利或福祉作為批評他國的武器。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始終尊重和保障人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權的普遍性原則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改革開放40年來,7億多減貧人口、70%以上的全球減貧貢獻率,消除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保障貧困人口的生存發展權,就是中國人權事業進步的最顯著標志,就是對人權的最大尊重,也體現了中國對世界人權事業的務實貢獻。現在,中國人民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鬥,這也必將推動中國人權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誰都沒有資格以人權衛士自居。在人權問題上,從來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顯然,當慣了世界人權裁判員的美國,需要重新認識自己,學會客觀看待他國人權事業的發展,傾聽世界大家庭成員的心聲。(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蘭琳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