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閔鹿蕾對庫裡的評價,終於明白CBA和NBA的差距究竟在哪了!


閔指導是中國最出色的本土教練之一,功勳卓著,但他和國內大多數教練一樣,都有著一個毛病,那就是缺乏“因材施教”的理念。CBA和NBA的差距看似在縮小,但是細心的球迷也許已經發現了CBA的本土球員水平越來越不如從前了。要是阿聯退役後似乎中國男籃就沒有了領軍人物一般,但造成這些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除了身體素質本身的差距外,還有球員本身的自律問題,但中國籃球氛圍也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從閔鹿蕾對庫裡的評價就不難看出一些端倪:“庫裡投籃的確是很準,但首鋼隊不需要這樣單打強投的球員,這種球員再好也不要,我們需要的是在合理的機會中出手的球員。”這是閔鹿蕾還在擔任北京首鋼主教練時對庫裡的評價。

事實上庫裡也的確存在這些毛病,要是把庫裡這樣的球員放在國內,感覺他在CBA都很難混下去,更別說還要成為NBA的巨星了。顯然,NBA更注重球員本身的發展,而CBA的制度更加限制球員的發展,需要球員去按照規定,一板一眼的打球,這樣的方式註定了出不了太多的人才。


從閔鹿蕾對庫裡的評價中也不難看出有點“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感覺,也許籃球場上的合理固然重要,但往往是那些不合理的出手才造就瞭如今的庫裡,試問不合理的出手比普通球員合理的出手命中率還要高,這代表了什麼?

由此可見,一支成功的球隊必然要將每位球員的能力最大化,讓每一位球員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儘可能的釋放自己的能量,而不是一味的去追求那所謂的“合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