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語言之父,與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並稱清華四大導師

趙元任先後任教於美國康乃爾大學、哈佛大學、中國清華大學、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美國夏威夷大學、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密歇根大學,後長期(1947-1963年)任教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並在伯克利退休[6-7]。趙元任先後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1946年)、加州大學(1962年)、俄亥俄州立大學(1970年)榮譽博士學位,加州大學“教授研究講師”(Faculty Research Lecturer,1967年),中國北京大學榮譽教授(1981年)。他被稱為”曠世奇才“,他被稱為”曠世奇才“,與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並稱清華“四大導師”

中國語言之父,與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並稱清華四大導師

趙元任是中國現代語言學先驅,被譽為“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同時也是中國現代音樂學之先驅,“中國科學社”的創始人之一。[8]趙元任在語言學方面的代表作有:《現代吳語的研究》《中國話的文法》《國語留聲片課本》等[4]。趙元任在音樂方面的代表作有:《教我如何不想她》《海韻》《廈門大學校歌》等[9-10]。趙元任翻譯的代表作有《阿麗思漫遊奇境記》。

中國語言之父,與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並稱清華四大導師

趙元任博學多才,既是數學家,又是物理學家,對哲學也有一定造詣。然而他主要以著名的語言學家蜚聲於世。他從1920年執教清華至1972年在美國加州大學退休,前後從事教育事業52年。中國著名語言學家王力、朱德熙、呂叔湘等都是他的學生,“給中國語言學的研究事業培養了一支龐大的隊伍”[17],可謂桃李滿天下。

中國語言之父,與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並稱清華四大導師

“字調” 這個名稱是趙元任初創的,其所指與漢語語言學和語言教學中所說的“ 聲調 ” 基本相同。趙元任清楚地認識到字調、連讀變調、句調不是一回事,隨著研究的深入,他對字調、 語調的關係逐漸有了明確的闡述,提出了三個著名的比喻——“ 橡皮帶 ”、 “ 代數和 ” 、“ 大波浪與小波浪 ” 。這些比喻給漢語語調研究指出了一條捷徑。

中國語言之父,與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並稱清華四大導師

在漢語語調研究方面 ,趙元任指出語助詞還應當系統研究,語調研究的語料來源和分析依然存在問題,標調的符號有待改善,語調分類或可再細,應該加強語調共性研究。這些方面,在今天基本上仍然是語調研究中沒有解決、 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值一提的是,趙元任非常重視語助詞在語調中的作用。

中國語言之父,與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並稱清華四大導師

趙元任也是我國近現代音樂史上最早將中國民歌予以多聲改編配置的作曲家。1935年,他為電影《都市風光》寫的片頭曲《西洋鏡歌》,就吸取了民間說唱的音調,揭露和批判了當時都市生活的黑暗。1942年,他在美國創作的《老天爺》,歌詞則採用了我國明末的民謠,並具有民間說唱敘事的風格。《老天爺》在20世紀40年代中期傳至國內,在反蔣愛國學生的示威遊行中唱出來,引起強烈反響。從此,這首歌曲便唱遍全國

中國語言之父,與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並稱清華四大導師

多年的語言研究工作,對趙元任的音樂創作具有明顯的影響。他特別注意根據中國語言的聲調和音韻特點來處理歌詞與曲調的關係,使歌詞的聲韻與曲調吻合,使歌曲既富有韻味,又有口語化的傾訴感。在創作中,他還注重音樂語言的地方風格。例如,《聽雨》將常州話吟誦古詩的音調加以擴展,《賣布謠》是在無錫方言音調基礎上創作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吸收了京劇西皮過門的音調。在歌曲伴奏方面,趙元任十分重視鋼琴對塑造音樂形象的作用。例如,在《也是微雲》、《上山》、《海韻》等作品中,就運用豐富生動的鋼琴織體音型,加強了聲樂歌唱的藝術形象和感情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