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塔院寺

塔院寺位於五臺山臺懷鎮顯通寺南側,是五臺山著名的五大禪處之一。這裡原來是顯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後獨成一寺,因院內有大白塔,故名塔院寺。

五臺山塔院寺

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中國重點寺院。其傳承法系既有顯密,亦有藏密。塔院寺藏密。塔院寺坐北朝南,由橫列的殿院和禪堂僧舍組成。中軸線上的建築有影壁、牌坊、石階、周門、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慈廷壽寶殿、塔殿藏經閣,以及山海樓、文殊發塔等建築,氣魄雄偉,有殿堂樓房一百三十餘間,佔地面積15000平方米。在五臺山眾多佛塔中,塔院寺大白塔最著名,其他諸塔猶如眾星捧月一樣簇擁著它。大白塔始建於何時,目前已難以稽考。 《清涼山志》載,此塔在漢明帝以前就有了。佛教有一傳言,公元前486年釋迦牟尼佛滅度,其屍骨煉就成八萬四千個舍利子,古印度阿育王用黃金七寶鑄成了八萬四千座佛舍利塔,分佈於大千世界中。

五臺山塔院寺

五臺山塔院寺

塔院寺中國有十九座,五臺山獨得其一,稱之為“慈壽塔”。據說東漢明帝時,西域僧人摩騰就是看到五臺山臺懷之地似佛祖說之靈鷺山,且此地已有一佛塔才奏明漢明帝在五臺山修築寺院的。由此可知,佛舍利塔,建造於五臺山興建佛寺之初。北魏時顯通寺稱“大浮圖寺”,意即大塔寺,可見大白塔至遲在北魏時期已聳立於五臺山了。現在的大白塔,據專家研究,始建於元大德六年(1302年),由尼泊爾匠師阿權尼哥設計建造,俗稱“大白塔”,將以前的慈壽塔置於大塔腹中。該塔工程之大,建造之難,為五臺山之冠。建成後,最初作為顯通寺的塔院,明永樂五年(1407年),朱棣命太監楊升重修此塔並獨立起寺。明神宗萬曆(579年),皇太后李娘娘又令太監範江和李友重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