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叢林天降巨物驚動中科院,民兵撿到寶物助空軍進步20年


座落在北京昌平大湯山腳下的中國航空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對外開放的大型航空博物館、亞洲最大的航空珍品薈萃之地。該博物館共收藏飛機122個型號,見證了中國航空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歷史變化。在眾多館藏品中,有一架飛行器躺在角落中並不顯眼,造型奇特,但來歷卻不簡單。

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核力量發展令美感到不安。美軍雖然已經有了U-2和SR-71高空偵察機,但還是擔心飛行員遭到不測,而無人機是最好的選擇。為了搞清楚前蘇聯鐵幕背後的軍事實力,美國曾多次採用高空偵察的形式入侵蘇聯。其中最神秘的,莫過於使用D-21高空高速無人機對蘇聯和中國進行的入侵偵察。

D-21是美國在上世紀60年代研製的高速高空無人偵察機。採用了當時世界領先的衝壓發動機,速度高達3560千米/小時,相當於三倍音速水平,升限高達29000米。採用了當時價格極為昂貴的鈦合金,全部製造和使用成本每架高達550萬美金(1970年價格)。在1970年代初期,包括美國自身在內,任何一款防空武器理論上都無法擊落該機。


1969年,B-52H型戰略轟炸機攜帶D-21無人機在西太平洋空域共進行了四次作戰發射,這四次任務都是在1969年11月9日到1971年3月20之間執行的,D-21無人偵察機侵入中國領空後,對目標進行了空中偵察。目標都是同一個地方——中國新疆羅布泊地區,任務是探測和蒐集中國的核試驗信息。但四次出擊全部遭到失敗。其中前三次成功拍攝到情報照片,但全部回收失敗。

D-21的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實戰應用是在1971年3月20日,不料在飛行過程中突然失蹤。根據後來在中國航空博物館展出的殘骸來看,該機在執行任務時電氣系統出現故障,墜落在雲南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中,被邊防民兵撿獲,最後由中科院接手。

墜落在中國的D-21無疑是美國送給中國的一份大禮,雖然是一臺無人機,但是D-21代表了當年美國最高新的技術,包括隱形塗料,高性能發動機,高性能自動導航系統,翼身融合設計,高溫高超音速材料等等,都是中國當年無法企望的東西。毫不誇張的說,這臺無人機讓我國空軍科學發展進步了20年。60年代美國的技術產品即便拿到今天,也有一些秘密仍然是我們所不能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