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民國時期的兒童節不是六月一號,而是四月四號


這是民國時商務印書館發行的《幼童文庫》第一集《兒童節》中的兩張插畫。如圖中所說,民國的兒童節是每年的4月4日,自1931年始。為什麼定在4月4日呢?此事有多種解釋。

蔡元培曾發表演說,說“第一個‘四’字,即食、衣、住、行,是我們的基本生活……如果沒有父母的供給,或父母不注意,即發生危險。故各位要記著此時此刻父母供給,將來成人後即要努力工作,以抵償今日之債。”圖為 1935年兒童節,上海市長吳鐵城向兒童贈送紀念品。

蔡元培又說:“第二個‘四’字,即智、體、德、美四育。大人們鍛鍊你們的身體,培植你們讀書,告訴你們做人的道理,陶養你們的性情,就是智體德美四種教育。”圖為1935年,上海兒童節,兒童代表演說“兒童新生活運動。”


按照中國傳統,孩子是家庭的附庸。新文化運動之後人們意識到,兒童長大了就是國家中的一份子。圖為1935年,江蘇南京新都大戲院,兒童年開幕典禮。

1931年3月7日,中華慈幼協會“建議將每年的4月4日確立為兒童節”的提案由上海市政府轉呈國民政府,獲得批准。民國政府還規定從1935年4月4日起至1936年4月3日止為全國兒童年1935年8月1日為“兒童年”開幕日。這是上海“兒童年”開幕典禮。

民國《中華週報》曾撰文:“國民教育既未普及,強迫教育又未實行……且民智未開,社會上每每對於兒童教養視為無足輕重的事。若不由政府指定一個日期,做一種盛大的宣傳,則不足喚醒人民對於兒童事業的注意。”圖為1936年,杭州一所女校學生在練習健身操。


蔡元培於1939年4月4日創作了《兒童節歌》:“好兒童,好兒童,未來世界在掌中。若非今日勤準備,將來落伍憾無窮。好兒童,好兒童,而今國難正重重。後方多盡一分力,前方將士早成功。 ”圖為1935年,南京,金陵女子大學的女大學生帶著兒童做遊戲。

兒童成了挽救國家危亡的希望所在。孔祥熙曾撰文:“欲謀救國,宜從根本上著手,需先培養國家生命所寄託之兒童,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之義,教養國內多數兒童,如此國難可解外侮永絕。”圖為民國時,一群學童背誦課文。

1941年,成都龍泉驛國小,國文課。講臺上老師板書堂堂正正,教室裡穿童子軍服的小學生精精神神。在抗戰最為艱苦的時刻,“中華民國雖然現在不得了,將來一定了不得”令人精神振奮。

1942年,母親們抱著孩子參加嬰兒比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