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坐船回家,船伕出了一個上聯,狀元至死都沒有想出下聯


其實在古代,很多厲害人物都幹著一些平凡的事,比如金庸筆下的掃地僧,一身武學臻至化境,卻甘願做一個掃地的僧人。明朝嘉靖年間,一個叫作羅洪先的狀元坐船的時候,就被船伕出的上聯給難住了,而且一直到老死,都沒有想出答案。羅洪先,是明代江西人,出身官宦世家,家庭條件在當時是十分優越的。人一吃飽喝足,就會想要談理想,古人也不例外。

羅洪先從小學習就十分努力,用他自己的話說,讀書並不為了功名利祿,而是要增加自己的修養。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公元1526年,羅洪先成功的考取了舉人。三年以後,羅洪先又憑藉自己的學識,征服了主考官,獲得了殿試的資格。嘉靖帝認為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便欽點他為狀元,此時的羅洪先未滿二十五歲,可謂是前途無量。

然而,僅僅幾年以後,羅洪先就氣的辭官回鄉了,這又是為什麼呢?原來嘉靖帝為了追求長生不老,竟對修道煉丹十分的痴迷,每日裡就跟方士廝混,也不管什麼政事了。羅洪先曾多次上書勸諫,但都沒什麼效果,一氣之下,他便辭官回鄉了。 在快到家鄉的時候,有一段水路,羅洪先便坐上了一艘老船。為了打發時間,便與同行者吟詩作對。畢竟是當科狀元,他輕鬆的將同行者都給比了下去。


看到這幅景象,五十歲的老船伕笑了起來,對其說道,“我這裡有一個上聯,一直沒有人能對出,不知狀元郎口否願意賜教?”雖然有些意外,但洪先剛還是示意老船伕出對子。於是老船伕便給出了上聯,“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葉風帆,下九江,還有十里。” 洪先剛想了很久,還是沒有頭緒,只好甘拜下風。根據史料記載,一直到洪先剛六十歲壽終正寢的時候,還在為這個上聯抓耳撓腮,你們能夠想出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