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都逃不過的情感共性:為什麼總忘不了前任?

大多數人都逃不過的情感共性:為什麼總忘不了前任?

1

前天和大家皮了一下,留言區問答大作戰,葷素不忌,暢所欲言。

本來期待有些大尺度的問題,好展示我不為人知的一面。誰知道,點開一看,素得彷彿走進了一家香火鼎盛的寺廟,再一分辨,還都是葷做,充滿思凡的味道。

這麼說沒有絲毫褻瀆的意思,純粹是看到如此眾多的情感困惑,有感而發。而在萬紫千紅裡,最扎眼最共性的依然不出所料:忘不了前任怎麼辦?

有一位小夥伴很認真地問:“踢踢,如何忘掉一個執念了十年的人?”

我回答她:“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你不屬於我。往後看看,人生還有六七十年。執念或者說浪費一個十年,足夠長了。”

雖然前天很多回復是開玩笑逗趣,但這一條,我無比鄭重。

2

為什麼總是忘不掉前任?

每個寂寞無助的靈魂,都曾經千萬次地問。無論是午夜夢迴黯然神傷,還是十字街頭觸景傷情,任何與前任相關的物件或者畫面,都會勾起懷念。

人就是依託記憶而存在的,適當地懷念前任,也算不上矯情。可過度傷感乃至沉溺其中,就顯得毫無必要。

大多數人都逃不過的情感共性:為什麼總忘不了前任?

有人說,忘不掉前任,找個現任不就解決了?這是旁觀者簡單粗暴的想當然。感情不是堤壩,有缺口填上就好。當你沒有徹底揮別一個人,哪怕開啟一段新關係,也不可能進入正常的狀態。

所以,一切還得從如何真正忘掉前任說起。

3

我曾經在一個心理學活動的現場和一位心理諮詢師聊天。

我問他,如果遇到來訪者難以忘記前任,你會怎麼說?他給了四個字:“去人格化。”

當你忘不了前任的時候,試著把前任這個鮮活的人,拆分成一些標籤:性格、外形、職業、物質條件、精神品位等等。

乍看起來,這和相親市場上物化男性女性並無分別,但這種僅限於自我思考的物化,至少能夠幫助受情傷的人冷靜分析,你還惦記的那個人,有哪些好,有哪些不好。哪些是可以取代的,哪些是難以忘懷的。

當這種狀況推演到極致,就是一個核心問題:如果有一個新的對象,各方面條件都比前任好,還能和你在一起,你會放棄前任選擇他嗎?

大多數人都逃不過的情感共性:為什麼總忘不了前任?

大多數人會遵循理智和利益的考量,回答是。那前任不可或缺的錯覺,就在這樣的思維過程中被消解了。說到底,你捨不得的,不過是那些記憶和感覺,而不是那個人。

4

可這樣還是治標,依然說服不了很多沉溺其中的人。他們的座右銘很簡單:我就是忘不了前任。

“就是”兩字如此強大,以至於我的腦海裡浮現出一幅畫面:一個孩子坐在地上打滾撒潑死活不肯起來,背景音樂放著“我和我最後的倔強,握緊雙手絕對不放。”

可感情的事,從來不因為“我就是要怎樣”這種主觀意志,就會動搖分毫。想要解決忘不了前任的心理動機,得回到最關鍵的兩個字:自憐。

我之前看到過一段留言,講述和前任的感情:“你告訴我肉有多好吃以後,我就當不了小和尚了。而你卻轉身離開,告訴我這才是修行。”

很多有故事的人看到會唏噓,會共鳴,這也確實是動人的講述,但其中卻蘊含著明確的問題:別人給你吃了肉,你變得思凡。別人轉身離開,你被迫修行。

說得無情一點,在這段情節裡,講述者有明確的甩鍋乃至受害者心態,誘因都是別人給的,結果都要自己承擔。無論在一段感情裡是不是受到傷害,秉持這樣被動的姿態,很難掌握追求幸福的節奏。

我們經常講成年人的愛情。何為成年人的愛情?就是能夠不把自己甩出去聽天由命,而是相對自由地控制自己的人生。如果一段感情最終不是自己想要的結果,至少能夠學會把自己從無休無止的自憐當中解放出來,調整得當,再去迎接新的可能性。

大多數人都逃不過的情感共性:為什麼總忘不了前任?

人生不管行到哪個階段,總還有未來。讓曾經犯的錯反省出夢想,錯的人就留在過去的時光裡,何嘗不是一種愛的能力。

有人說沒有忘不掉的前任,只有不夠好的現任。這也許成立,但多少貪心。要我說,不管出於感情的哪個階段,最大的敵人之一,就是自憐。如果能意識到這個問題,離解決其實也不會太遠。

這世上哪有什麼忘不了的前任?從來只有放不下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