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面積相當中國一個省,原本屬於中國,被此國佔去,拒絕歸還!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說個歷史事件,眾所周知,中國在建國之前,因為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被資本主義國家侵略佔有了很多領土,也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這些條約在中國建國之後,中國政府一向不予承認,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中國的一些領土和鄰國存在糾紛,所以至今還沒有拿回來,有的是因為中國自願割出去的,有的是被強行佔有的,不管如何,中國的領土片寸都不容分割。

此地面積相當中國一個省,原本屬於中國,被此國佔去,拒絕歸還!

今天我們來說一個地方,這個地方面積大約十幾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中國的一個省大,如海南省,寧夏省,也就十幾萬平方公里,這個地方就叫做江心坡,江心破,相當於安徽省的面積。1956年中緬邊界條約,做到了英國沒能做到的事情:沿著麥克馬洪線和1941年英軍聲稱"抗日"而越界的佔據線,把在清代屬於雲南省的1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讓給了緬甸,佔緬甸現有國土面積六十七萬平方公里的四分之一強。

此地面積相當中國一個省,原本屬於中國,被此國佔去,拒絕歸還!

1960年的《中緬邊界條約》(即現在的中緬邊界線)究竟是如何劃界的呢? 南段(尖高山以南)基本保持了1841年線以來的走向,中國放棄了對南坎名義上的主權(永租,年租金1000盧比,與完全割讓沒有任何實質區別),但對於1941年線阿佤地區邊界線作相應修改,原被劃給了緬甸的班老、班洪地區重新歸屬中國。 北段,中國承認緬甸對江心坡的主權,雙方基本以高黎貢山脈分水嶺為界,但片馬地區歸還中國。片古崗地區(片馬、古浪、崗房,今屬怒江州)劃界時已明確為緬甸領土,由於中國承認了緬甸對勐卯三角地的實際統治並將其劃給緬甸,作為交換,緬甸亦把原屬中國的片古崗地區交還中國。

此地面積相當中國一個省,原本屬於中國,被此國佔去,拒絕歸還!

緬甸的撣邦和密支那以南的克欽邦地區,在清朝的時候,基本處於緬甸統治之下。密支那以北的克欽邦地區,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江心坡地區,在明朝時曾經是中國冊封的裡麻土司地,但到明朝晚期土司政權被當地土著滅掉。清朝時未曾在當地恢復設立土司政權,清朝的地圖和地方誌也未將這一地區納入中國版圖。緬甸擴張最北也就到密支那,未曾到過江心坡一帶。江心坡地區當時實際處於克欽族等土著部落獨立狀態,不受中國和緬甸任何一方統治。清朝晚期英國侵入緬甸,中緬兩國開始劃定邊界,撣邦和密支那以南的克欽邦地區被劃入英屬緬甸。密支那以北地區當時既不屬華也不屬緬,清朝提出以恩梅開江為界,四分之一歸中國,四分之三歸英國,被對方拒絕。英國堅持以高黎貢山為界,整個江心坡地區都歸英國,清朝不予接受。最終中英雙方簽訂的邊界條約規定這一地區待議未定界。

此地面積相當中國一個省,原本屬於中國,被此國佔去,拒絕歸還!

英國並不滿足,加緊侵略步伐,到了民國時期英國已完全控制整個江心坡地區,並佔領了中國清朝時明確管轄的片馬等地。南京國民政府對英國控制江心坡地區曾提出過抗議,但鑑於內憂外患,無力與英國爭奪,只能以拖待變。1942年國民政府提出尹明德線,將整個江心坡地區全部劃入中國版圖,但這僅僅是地圖上的變化,中英兩國從未就北段未定界進行過正式談判。1942年到1944年中國遠征軍出國作戰,曾一度控制過緬北,但戰後軍隊全部撤回,未曾在當地設立任何統治機構。1947年緬甸獨立前夕,克欽族領導人主動與緬甸簽訂彬龍協議,加入緬甸聯邦。1948年緬甸正式脫離英國獨立,江心坡地區成為緬甸克欽邦的一部分。1960年中緬簽訂邊界協議,中國正式承認江心坡地區屬於緬甸,但片馬地區由中國收回。

此地面積相當中國一個省,原本屬於中國,被此國佔去,拒絕歸還!

中國以片馬地區交換江心坡不知道是佔了便宜,還是吃虧了呢,按照面積來說,肯定是吃虧了,但是換來了中緬之間的友誼,換來了邊界和平和安寧,可以說這大概就是中國領導人之所以這麼做的原因吧。現在江心坡徹底歸緬甸所有,是不可能歸還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