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之城市探訪錄——金華:“三輪”齊驅發展提速

為此,宿遷日報組織開展了“解放思想之城市探訪錄”全媒體採訪行動。採訪組趕赴浙江省金華市、麗水市和我省蘇州市,深入挖掘這些地區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生態保護、鄉村振興等方面的先進經驗,以期為宿遷大力度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即日起,宿遷日報刊發“解放思想之城市探訪錄”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解放思想之城市探访录——金华:“三轮”齐驱发展提速

這是宿遷日報全媒體採訪組在浙江省金華市看到的場景。平心而論,在經濟大省浙江,地處浙中的金華市,區位條件不算最優,資源要素也不是最多。但就是這樣一座城市,卻擁有16個產值超百億元的產業集群,是長三角南翼重要的製造業基地。近年來,金華市通過招商引資築平臺、培育發展新經濟、轉換動能促轉型“三輪”齊驅,加速推動經濟發展。這樣的經驗和做法,不禁讓人讚歎,同時也有諸多啟示。

招大引強,綠色產業強勢崛起

走進金華新能源汽車小鎮展示中心,綠色與發展得到了完美詮釋。“我們以現代科技展示手法,全面講述了人類對能源的認知、地球能源環境的危機以及新能源汽車的問世,還生動展現了新能源汽車小鎮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的發展歷程。”現場工作人員指著一塊幕牆介紹道。

2015年,規劃面積3.6平方公里的金華新能源汽車小鎮啟動建設,致力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研發和製造基地、浙江省新能源汽車產業核心發展區。新能源汽車小鎮正在強勢崛起。

小鎮建設發展思路明確,推進有力。新能源汽車小鎮“舞動”新能源汽車整車與關鍵零部件研發設計這個龍頭,把新能源汽車的智能製造作為主攻方向,依託眾泰、青年、康迪等重點企業,整合本地已有的產業基礎及技術、人才等配套儲備,以純電動大客車、電動汽車整車製造龍頭企業為主體,集中引入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逐步形成了純電動汽車產業製造的全產業鏈。

據金華新能源汽車小鎮建設指揮部工作人員俞健介紹,目前,小鎮已集聚華科汽車、衡遠新能源動力電池等一批優質項目,總投資超100億元,金華新能源汽車產量在全國佔比達10%,去年工業產值約70億元。

抓工業、抓項目、抓集聚,新能源汽車小鎮為金華經濟發展夯實了載體、鑄造了引擎。

而義烏市打造的綠色動力小鎮同樣動力很足,發展前景令人遐想。兩地的發展思路不謀而合,均指向了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

綠色動力小鎮由吉利集團和義烏市政府共同投資,是一個集新能源整車、動力總成、汽車零部件及周邊產品研發製造,並融合工業旅遊、汽車主題旅遊、休閒健康運動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大項目。未來三年,小鎮計劃完成投資100億元,擁有10萬臺整車、160萬臺發動機、50萬臺變速箱的生產規模,實現上萬人集聚,年旅遊人數可超過50萬人次。

金華新能源汽車小鎮和義烏綠色動力小鎮蓬勃發展的實例說明,抓經濟工作離不開招商引資,招商引資過程中要注重招大引強,才能不斷擴大經濟增量、增強發展後勁。

孵化培育,催生創新創業新經濟

走進位於北大金華信息科技園的浙江寶聚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區域,只見一派繁忙的火熱景象。

作為第一批入駐園區的創新型企業,寶聚通專注於“物聯網+互聯網”技術的研發與運營,業務涵蓋智慧公安、智慧交通、智慧消防等領域,於去年正式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在這裡不僅能享受各種創業政策及減免政策,還能享受到一流的融資對接、管理培訓、智力支持等服務。”該公司董事長傅錫才深有感觸地說:“得益於園區良好的配套服務和發展環境,三年來,企業已逐步成長為國內領先的智慧城市運營商。”

寶聚通的發展壯大,是北大金華信息科技園孵化培育創業創新的一個鮮明映射。

作為金華市政府與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北大科技園共建打造,集研發、孵化、培訓、交流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人才和企業聚集平臺,北大金華信息科技園聚焦網絡經濟、創意文化等產業,以金華的資金與政策為基礎,以北大的人才和科研實力為依託,以北大科技園的園區管理運營經驗和品牌影響力為支持,對入駐企業和創業團隊孵化有“溫度”、培育有力度。

目前,北大金華信息科技園引入了一大批國內外知名高校相關項目和人才入駐,形成了一批緊密服務和支撐產業發展的尖端科技。據統計,園區已累計引入、孵化企業126家,孵化成功率在70%以上,園區企業就業人數近600人,入園企業去年業務收入達2.6億元。

發展無止境,合作再深入。前不久,北大金華信息科技園二期項目啟動建設,從最初的輕資產運營,到今年投資建設金華首個創新人才與創新技術集聚的產業創新綜合體,到未來“金華北大科技城”的規劃建設,北大科技園與金華的合作由點及面,走向縱深。

緊盯有創新、有創意的企業和創業團隊,打造創新創業生態,打造人才聚集、產業招商、資本對接的浙中高地。金華孵化培育新經濟的目標可期、可待!

轉換動能,傳統產業生機勃發

“這條自動生產線共投資2800多萬元,開平、壓紋、鈑金、焊接這些環節全部實現了自動化。簡單地說,原材料進入機器,出來就是成品。”在王力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該公司總經理張兔書介紹,“投產後,工人將由原來的30多人縮減至3人,並且產能提升一倍,產品合格率達100%。”

王力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對企業進行改造升級的例子,是永康市推動五金產業從“製造”向“智造”提升的生動縮影。

從傳統小五金到現代五金,在迎接“工業4.0”的聲聲呼喚中,永康眾多企業順勢而為,掀起了一波“機器換人”和提檔升級的浪潮。一大批聞名中外的品牌企業不斷湧現,且生產技術愈加純熟。

傳統產業跑出轉型升級加速度,與永康加快動能轉換密切相關。近年來,該市相繼出臺《振興實體經濟(傳統產業改造)三年行動方案》《中國製造2025永康行動計劃》《關於推進中小微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等10多項舉措,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實體經濟行穩致遠。

在推進五金產業升級的過程中,有一個繞不開的重要平臺———永康國際會展中心,這個集中體現五金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成果的會展中心,展示了4000多件五金產業名特優精品,濃縮了永康五金產業的發展形態,彰顯著當地五金智能製造的實力。

“辦展會,不但為我們永康市的五金產品找到了一個集中展示推薦的渠道,而且還可以蒐集來自世界各地的客戶需求信息,為本土五金企業調整發展重心。”據會展中心負責人介紹,該市在門業、炊具、保溫杯、電動工具等細分市場已形成獨具特色的產業規模和品牌效應,各類產品行銷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數據顯示,2017年,永康市工業扶持獎勵資金超過4億元,其中傳統產業改造獎勵資金達2.58億元,累計減輕企業負擔21億多元。與此同時,永康市實施“機器換人”技術改造項目416項,總投資達90.58億元。

風勁助潮起,享譽“中國五金之都”的永康,正勁吹一股提升製造水平的勁風,掀起一波向智能製造邁進的浪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