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網絡強國思想中的五大智慧

習近平網絡強國思想中的五大智慧

01

尊重民意與輿論引導的辯證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信事業要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一個重要觀點。”如何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關鍵要處理好“尊重民意”和“輿論引導”之間的辯證關係。習近平指出,“我國有7 億網民,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字,也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常態要有新動力,互聯網在這方面可以大有作為”;“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

因此,一方面,“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發聲,瞭解群眾所思所願,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善於運用網絡瞭解民意、開展工作”,這是新形勢下領導幹部走群眾路線、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另一方面,“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民都是普通群眾,看待問題未必全面準確,因此需要我們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對建設性意見要及時吸納,對困難要及時幫助,對不瞭解情況的要及時宣介,對模糊認識要及時廓清,對怨氣怨言要及時化解,對錯誤看法要及時引導和糾正”。這也就涉及到了輿論引導的問題。

輿論引導看似是政府部門的主體行為,實際上是當代文化治理的一個重要環節,有一套複雜的機制,不僅是個技術問題,還包括治國理念,文化管理模式,以及文化管理政策等方面。習近平總書記講話指出的重要原則是,在當代以網絡文化為載體的文化建設方面,基本的治理原則仍然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因此,政府相關部門必須本著為人民負責、為社會負責的態度,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培育積極健康、面向未來、對當下生命充滿熱愛的的網絡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形成良好的網上輿論氛圍,不是說只能有一個聲音,一個調子,而是說不能搬弄是非、顛倒黑白,造謠生事,違法犯罪,不能超越了憲法法律的界限”。網絡上的空間是一個虛擬與真實世界相互結合的空間,是一種新的文化形式。其治理方式也應該有新的形式,實際上,政府部門發揮輿論引導和輿論監督的功能也是雙向的,反過來也要接受民眾的網絡監督。相關部門對於群眾的批評建議不僅要歡迎,而且要認真研究和吸取。

由此可知,營造良好的網絡生態不是一個單方面的工作任務,它

需要政府部門和廣大民眾之間的相互協調,相互監督,形成同心圓,這樣才會共同建構出天朗氣清的網絡環境。當前正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良好的網絡環境有利於動員全國各族人民,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推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程,這是符合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

02

依法管理與主體責任的辯證統一

在我國有7 億多人上網,網絡管理是一項複雜而艱鉅的任務,對此,習近平認為,“企業要承擔企業的責任,黨和政府要承擔黨和政府的責任,哪一邊都不能放棄自己的責任”。過去之所以經常出現“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現象,就是因為政府和企業之間的辯證關係沒有協調好。

一方面,企業是直接面向市場、面向民眾的,它們創新願望強烈,市場感覺敏銳,因此,黨政管理部門應該充分尊重互聯網企業的主體地位,“鼓勵和支持企業成為研發主體、創新主體、產業主體,鼓勵和支持企業佈局前沿技術,推動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創造和把握更多機會,參與國際競爭,拓展海外發展空間”。

由此來看,黨政部門的依法管理和企業主體行為之間看似相互制約,實則相輔相成,兩者的關係處理好了,就能形成齊抓共管、良性互動的局面。

習近平網絡強國思想中的五大智慧

03

網絡發展與網絡安全的辯證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古往今來,很多技術都是‘雙刃劍’,一方面可以造福社會、造福人民,另一方面也可以被一些人用來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民眾利益。”

網絡技術的發展也是如此,一方面,我們應該大力發展互聯網事業,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和物資流,打通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動脈”,通過網絡平臺推進精準扶貧和電子政務,“讓農產品走出鄉村”,“讓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提升政府服務效率;

另一方面,也要充分注意到網絡帶來的安全隱患。比如,前段時間發生的e 租寶、中晉系案件,打著“網絡金融”旗號非法集資,給有關群眾帶來嚴重財產損失,社會影響十分惡劣。從世界範圍來看,網絡安全問題也正在向政治、經濟、社會、國防等國家核心領域滲透。當前,我國網絡安全防控能力仍然比較薄弱,難以有效應對國家級別的、有組織的高強度攻擊,我們應當防患於未然。尤其是金融、能源、電力、通信、交通等領域作為社會運行的神經中樞,一旦遭到攻擊就可能導致金融紊亂、電力癱瘓、交通中斷等現象,嚴重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秩序和國防安全。

有一種觀點認為,互聯網很複雜、很難治理,不如一封了之、一關了之。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也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因為“安全”與“發展”之間固然存在矛盾性,但兩者也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兩者的關係處理不好固然會相互阻礙,但處理得好,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事業是可以同步發展的。

比如,通過對網絡危機的提前預防和有效監管,可以為網絡事業的發展提供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反過來,通過量子通信等網絡核心技術的創新與研發可以佔領網絡安全的制高點,有效防控網絡安全問題的發生。

此外,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網絡安全是一個整體性、開放性、相對性的概念,“沒有絕對安全,要立足基本國情保安全,避免不計成本追求絕對安全,那樣不僅會背上沉重負擔,甚至可能顧此失彼”。這種整體的、相對的安全觀同樣體現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積極處理矛盾、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辯證智慧。

習近平網絡強國思想中的五大智慧

04

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的辯證統一

經過20 多年發展,我國目前已成為世界上的網絡大國,不僅網民基數大,而且在國際互聯網市場和技術領域也有不少成就,如在目前世界互聯網企業十強中,中國企業就佔了4 個席位。但我國與世界上的網絡強國相比還有不小差距,尤其是在核心技術方面這種差距更為明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一個互聯網企業即便規模再大、市值再高,如果核心元器件嚴重依賴外國,供應鏈的‘命門’掌握在別人手裡,那就好比在別人的牆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

比如,近日來美國政府為遏制中國企業發展,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集團銷售零部件和相關技術、干擾華為集團在美國的正常交易等一系列行為,就充分暴露了我國互聯網企業“缺芯少魂”的狀況。那麼應該如何突破核心技術研發上的瓶頸呢?一種觀點認為,要關起門來,另起爐灶,徹底擺脫對外國技術的依賴,靠自主創新謀發展,否則總跟在別人後面跑,永遠追不上。另一種觀點認為,要開放創新,站在巨人肩膀上發展自己的技術,不然也追不上。

習近平總書記認為:“一方面,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最關鍵最核心的技術要立足自主創新、自立自強。市場換不來核心技術,有錢也買不來核心技術,必須靠自己研發、自己發展。另一方面,我們強調自主創新,不是關起門來搞研發,一定要堅持開放創新,只有跟高手過招才知道差距,不能夜郎自大。”這種一分為二看問題,既立足自主創新,又不拒絕任何新技術的開放態度正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具體運用,它是我國網絡和信息化事業取得巨大成就的寶貴經驗,也是其長遠發展的必然途徑。

05

重視資金和重視人才的辯證統一

互聯網是技術密集型產業,因此,網絡核心技術的研發關鍵在人才,建設網絡強國的關鍵也在人才。在改革開放初期,資金稀缺,我國出臺了很多鼓勵引進資本的政策。如今資金問題基本解決,主要矛盾就發生了轉移,即從資金短缺轉向了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端人才短缺的問題。這就需要互聯網和通信領域有關部門抓緊調研,制定出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的有效辦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互聯網是年輕人的事業”,“互聯網領域的人才,不少是怪才、奇才,他們往往不走一般套路,有很多奇思妙想。對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責備,不要論資排輩,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這體現出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哲學智慧。

此外,我國既是科技人才資源大國,也是人才流失嚴重的國家,因此,在網絡人才的培養、吸引和運用方面也要有國際視野,要用資金和配套制度構建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引進方案,以此來提高我國在全球人才資源配置方面的能力,這也體現出習近平網絡強國思想中的整體觀、全局觀和全球化視野。

綜上所述,習近平網絡強國思想並不是僅針對某一領域或某一具體行業提出的,而是站在歷史的視野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的,體現出歷史與當下、宏觀與微觀、整體與局部的辯證統一。互聯網作為信息化革命的重要載體,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解決好由互聯網引發的一系列新問題、新矛盾,就能夠促進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

習近平網絡強國思想所體現出的審時度勢、一分為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哲學思想和辯證智慧正是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和辯證法的實踐運用。在這個意義上習近平網絡強國思想是在新時代、新國情之下,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造性運用和創新性發展,它顯示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巨大生命力,也體現出新時代共產黨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的心胸、眼光、勇氣和智慧。

來 源:人民論壇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