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巨頭進軍醫療產業四大模式

在“健康中國”大背景下,商業健康險業務表現強勁,目前正在與健康風險管理、預防醫療融為一體。近日,泰康保險集團宣佈戰略投資拜博,進軍口腔醫療市場,成為保險業進軍醫療的又一典型案例。目前,包括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泰康保險集團、新華保險等保險巨頭紛紛通過多種模式進軍醫療產業,通過與醫療融合擴大業務範圍,實現增值服務,提升市場競爭力。

模式1 入股醫藥企業

時隔一年,國壽表現更為積極。國壽於2016年11月發起設立總規模500億元的國壽大健康基金,這是國內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旗艦型健康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創下了一項紀錄。2017年,國壽股權投資的聯影醫療、固生堂、安諾優達三家醫療企業均入選“投中2017年醫療及健康服務產業最佳投資案例”。截至2017年底,國壽大健康基金股權投資簽約規模超過50億元。

通過直接投資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已成為保險巨頭主要的投資醫療方式。新華保險聯手復星國際、太平洋保險聯合德國安聯自建健康險公司來擴大醫療服務版圖,泰康保險除了戰略投資和美醫療、百匯醫療外,還聯手平安人壽向北京東軟望海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增資,間接進軍醫療領域。

模式3 在線平臺表現強勁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保險公司正在通過互聯網渠道實現在線醫療服務,這也是將網絡資源轉化為保險客戶的重要渠道。

模式4 打造醫養社區

泰康保險堪稱國內提倡並建造養老社區最早的保險公司,目前已在北京、上海、瀋陽等11地展開佈局。此外,在養老產業方面,國壽、人保、新華、合眾、陽光等也在全國各地打造養老社區。而每一個養老社區的建立,都將有醫療資源的投入跟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