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0套房小哥:人一閒就廢了”,如果你有十套房還工作嗎?

明白說教育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起一個故事:

有人在山裡看到一位放羊的小孩,於是問道“你的理想是什麼?”

小孩說:“放羊!”

那人又問:“羊兒喂大了幹什麼?”

小孩回答:“賣錢!”

那人再問:“賣羊兒的錢拿來幹什麼?”

小孩如實回答:“娶老婆!”

那人繼續問:“娶老婆幹什麼?”

小孩鄭重其事的說:“生小孩!”

那人最後問:“生小孩來幹什麼?”

小孩最後回答:“放羊!”

那麼同理:工作的目的是為了賺錢?然後賺的錢用來買房?買房後結婚?婚後生孩子?孩子長大了繼續工作賺錢買房結婚生子?這是一個閉環。倒過來,假設有了房子人生就該忽略工作,那麼人生的意義就只剩結婚生子了?儼然不合邏輯。

在當今,有10套房就等於有錢,如果我們有錢了就等於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完成自己的理想,那麼理想有是什麼?

有的人說,有錢了,我就去流浪;

有人說,有錢了,我工作就可以為所欲為,心裡不爽就炒老闆,這工作不合適就換;

也有人說,有錢了底氣更足,我會在工作中,更多辦法,賺更多錢;

……

簡單做個比喻,年前陪朋友去投資買房,想選市區的房子太貴,便宜的又太破,郊區的房子看起來不錯,可是卻離的太遠。最後選的300萬的房子5成的首付150萬,付款的時候我幫著朋友一起將他家裡所有的資金及能借的、能刷的信用卡都算上一共刷7張卡了才勉強湊齊,但朋友心裡還是心裡忐忑,感覺選的這套郊區的房子不是最滿意的。但是沒辦法,誰叫你沒錢呢?終究只能平衡自己的需求,但是如果是投資應該考慮的只是投資回報。

後來,發現旁邊一位打扮普通的女性直接刷一張卡,任性的全款買下一套最大戶型最好樓層的房子。聽她說,這個位置未來發展潛力明顯,地鐵快線開通一定能較快速的增值,其實我們也知道,只是忘記了最初的目的。

說實話,現場感覺的差距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而是思維差距。我們糾結的問題都是多餘的……,買房子並不是被房子綁住,工作當然也不能被職位或者薪資所綁架。

記得馬爸爸說過,人離職的原因無非就兩個,一是錢沒到位,二是心委屈了。我想即使錢沒到位,如果心所代表的(被尊重、成就感、使命感)爽了,又有何妨?

工作的意義,怎麼說都離不開金錢,但金錢只是衡量個人在工作過程中自我價值體現的其中一個標準。當我們擁有財富自由之後的工作,才會有更多選擇的空間,才會真正考慮找自己內心的訴求,去追逐自己的夢想,才能有更好的創造性去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因為這時候你不在為五斗米折腰。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無憂精英網

不工作也得操心!

這個問題可以延展出下以下3個方面:

1. 工作的意義是什麼?
2. 一定要“等有錢了”才能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嗎?
3. 如何才能有“十套房”?

工作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最初都是一種謀生的手段

有些人到了一定的層次之後,不再需要為了謀生而去工作,那麼他們工作的意義或許就是完成夢想,甚至打發時間。這時候,工作就不再是一件感覺很苦的事。

那麼:

現在工作對於你的意義是什麼?
你做的是自己喜歡的工作嗎?
你現在的工作讓你對生活充滿期待還是心生怨念?

這是關於本題第一個方面的回答。

第二,一定要“等有錢了”才能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嗎?

你肯定說過這樣的話:

“等我有錢了,我就不上班天天打遊戲”
“等我有錢了,我就去哪哪哪旅遊”
“等我有錢了,我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

然而:

什麼叫“有錢”?
你什麼時候能有錢?
你以前賺的錢都哪兒去了?

其實,想要實現自己的夢想,很多時候最缺的不是錢,而是時間。

可惜現在的問題是:

有的人有錢未必有時間;
有時間的人沒有錢;
而你和我,沒錢也沒時間。

但是,很多目標、願望和夢想是不需要也不可能等到工作的終點才能去追尋。

比如你想吃某一樣好吃的,想學一門樂器, 想去某個地方旅遊,想要身體健康……這些目標、願望和夢想,一定要“有錢了”才能去實現嗎?沒錢就不能身體健康了嗎?

我們想要身體健康,只需要每天早睡一個小時,按時吃飯和休息,多吃點水果,不明知風險而去冒險……做到這些,身體健康的願望或許就能實現了,而這並不需要花多少錢。

第三,如何才能有“十套房”?

(我要是知道如何有十套房,我還……)

這是很多朋友津津樂道的問題,估計很多朋友會有括號裡的感慨。

打引號的“十套房”,可以是指能夠給你帶來“睡後收入”的資產。

比如題幹裡的實實在在能夠租出去的十套房,每個月總共能產生一萬塊的收入。也可以是支付寶等等理財產品。

所謂“十套房”,只要是能夠給你創造“非工作收入”的資產就行。

在實現不用工作也能養活自己的財務自由狀態之前,我們必然會經過一段或長或短的積累期。

在此期間,我們可以通過記賬等理財方法,梳理清楚自己的錢去了哪裡,然後開源節流,有計劃地將自己收入的一部分用來購置你自己的“十套房”。

只有這樣做,你才能終有一天,在不想工作的時候就不工作。


——END——

你知道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獲得屬於自己的“十套房”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如果是我,北京30套房,至少要賣掉20套,按照200萬一套,至少也4000萬,給家人和自己買上2000萬的保險,再拿1000萬做點定投啥的,剩一千萬,就買輛靠譜點的suv,50萬左右的,帶著全家或者只帶著老婆孩兒,自駕遊全國,住帳篷,住快捷酒店,去嘗試全國各地的小吃,寫自駕心得,拍照片,髮網文,甚至可以做直播,怎麼也要5-10年才轉個大概吧。之後再自駕出國,跑遍歐洲,再去北美,再去南美,最後去非洲,然後回來,把剩下的10套房子,給孩子留兩套 剩下的賣了養老。況且只要走出去,總能發現新鮮的東西,包不起在哪就賺錢了。生活其實可以過的很自在。一切都想好了,就差30套北京房了。


我就吐點槽

說一個發生在朋友的朋友身上的真實故事,最後兩口子差點離婚。

技術男,2009年開始創業,2012年的時候公司被巨頭現金收購,套現1.2億現金。聽說在廣州主城區和番禺區各買了幾套房,具體數量不知。投了另一個創業公司100萬天使輪,還剩下不少現金。

兩口子很年輕,都是文藝青年,買房的同時規劃了一年的全球旅行。帶著美好願望,2012年下半年開始出發歐洲自駕遊,結果半年後就玩不下去了,兩口子天天呆在一起,一開始很浪漫,後來經常因為一些小事吵架,到最後不得不提前結束環球旅行回國了。

男的後來和朋友第二次創業,女的開一個店虧了關閉繼續開,生活有滋味得多。

人一旦沒有了壓力和期待,就不會有為目標堅持下去的毅力。人生的圓滿還是有人愛,有事做,有期待。


馬達

別人我不評價 就說說我自己 我家住西安 這裡房價不高 均價8000左右 我家是城中村的 媳婦家也是城中村 從小在村裡長大 沒上過大學 沒什麼文化 18歲考了駕照 父母出資買了輛貨車一直自己經營 乾的不好 也沒賺什麼錢 但一直堅持幹著 一直到25歲結婚 結婚前村上趕上拆遷 怎麼說呢 我們村就在市區裡 自家蓋的6層房 一年房租當時15萬左右 估計留到現在可以翻一翻 父母地地道道的農民 沒工作 因為家裡沒別的收入 所以選擇當了釘子戶(我們村上糾紛很大 大多都是釘子戶而且我爺爺對這老房子有感情 死活不讓拆)這一抗 就抗了5年 5年間父母四處打工 貼補家用 不論當中有多艱辛 父母沒有埋怨和放棄過 我心裡明白 父母為什麼要死抗不讓拆 那是因為我 後來拆遷結束 房子落戶 我家分了7套 我結婚當天 父母給了我5套 丈母孃給了我們1套外加30萬現金(媳婦家也拆遷) (我在結婚前父母還給我買了一套 就在我們村附近)結婚後我把貨車賣了 選擇開出租車 夜班 很累 現在我小孩都快6歲了 說這麼多廢話 沒別的意思 作為我來說 我現在生活還過的去 媳婦收租 我開出租 一年下來也能存個小十萬 不多 但我滿足了 之所以選擇還繼續工作 原因很簡單 因為我要守住這份不易的家業 那是父母用血汗為我爭取的 我是堅決不會選擇把他賣掉 可能你們會說我是個逗b 這都什麼年代了還這麼死板 但我不這麼想 我把這幾套房看成我的命 父母給的命 那不是用多少錢能換來的 房子留著 這就是根 就是我的信念


白馬笑西風53206477

瞬間想到了前段時間,南方某城市也是一位小夥子家裡有幾套房子,有門市房,家裡還是做生意的,自己還上班,每月領幾千塊錢,光家裡租房子一月都幾十萬,令老闆都詫異了……



今天討論的背景小哥有30套房子,還工作,但這句話很對,人一閒下來就廢了,人有時就這樣,可以不花錢,但不能不做事。



近些年,隨著全國各地拆遷,搞城市建設,很多家庭因拆遷獲賠幾套房,幾十萬甚至幾百上千萬拆遷款,家裡的孩子都成了富二代一般,不是搞著這事,就是搞些那事。



現象終歸是現象,而實際生活,是要自己過得,即使有幾套房子,豪車數量,物質優越,時間長了,難道每天就只有吃喝玩樂?肯定不能這樣,要麼去做些投資,要麼就去做些事情或者上上班,畢竟,再好的享受天天一樣,也膩了。給自己些事情做,每天還有些期待,有些目標,也有些計劃,而不是每天從早到晚了,只是過了一天。做些事情,找份工作,還能祈盼每天新鮮的事,驚喜的事情。



人確實不能閒下來,給自己些事,生活才會更有意思,生命才會有意義。


房小哥

這個故事的完整版並不是這句話想表達的意思,但不知道是不是僅僅“故事”而已。

某網友的朋友在北京有30套房,卻時常抱怨自己太累了,累的理由倒不是別的,就是收房租收的累,你瞧瞧,這累法和別人都不一樣。

他租房的規定是“押一付一”, 30套房的收租日期依次排開,因此他陷入了每天收房租的境地,網友對朋友建議,為何不集中收費?或者網上收費?朋友表示到其母告訴他:“人一閒就廢了。”

他生活的累也並非只是奔波累,每天收完房租就花掉,唱歌、擼串。。。錢花光第二天再收,週而復始。

這能不累嗎。。。

所以這個故事的完整版倒不是什麼勵志故事,不是什麼“比你富有的人比你還勤奮”這樣的事情,想來想去,是給自己找事做,充實生活的方式。

其母是否是想讓他強行把事情排滿,以此充實生活?我認為不是。至少不是這種形式。

不過朋友就是這麼理解的。

只能說他這種思路,一般人還真理解不了,那金錢和時間,做點其他的不也是一種生活嗎?


大眼大世界

我之前在上海4s店上班的時候,有個本地人30來歲來應聘車管。他家是拆遷戶有7套房。說沒事做一個星期打6天麻將,打牌的時候抽菸又多,沒辦法一家人都讓他出來找工作,又沒啥學歷技能,幹了一天半就又不幹了...


記憶22651372

如題描述的,工不工作,個人看來,取決於每個人的價值觀,就我個人而言的話,還是會選擇繼續工作。


可能部分人會疑惑甚至質疑覺得:“裝高尚,誰有錢了閒的沒事幹去工作呢?吃喝玩樂恨不得樣樣都沾個一輩子,還不快活?” 在一些相似的問題下面有看到了諸如此類的評論,乍一看,的確是這個“歪理”。但仔細想想,一輩子吃喝玩樂,這樣的一輩子,太長太空虛了。


而且如果這個社會如果只有享樂主義者,那是非常可怕的,沒有工作的驅動力,就預兆著沒落。充斥著浮躁、妄想的人如同一具沒有思想的皮囊。生而為人,生活至此,一定有需要我們去做的事情驅使著我們,不為物質的瞎活,而是為了數十年人生,不苟活,不白活。



身價億貫的富豪為何活到晚年,依然會鞠躬盡瘁,把最後一份熱血灑在崗位上?無論中外,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喬布斯、巴菲特、郭鶴年、李嘉誠等等,哪一個不是響徹世界的人物,哪一個不是把工作做到最後榨儘自己?


說到底,有的人不想工作也想享受好的生活,大部分人為了更好的物質生活或排遣寂寞而努力工作,而有一部分人,他們的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生活。上升到後者時,扮演起了一定的社會進步的原動力,這樣的人生,更堪為人生。


秋葉大叔

他是靠做餐飲起家的,開始經營的是一個大排檔,每天忙忙碌碌的,幾年之後,大排檔成了小飯店,十多年後,小飯店變成了一個大酒店,時來運轉,城市建設,徵用他的那個大酒店搞房地產開發,他嗅到了其中的商機,把被徵用的大酒店折算成股份參加投資,順理成章的就成了房地產開發商。

錢不是萬能,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你開始的工作可能是為了在社會上生存,當你有了錢之後,選擇就是多種多樣的了,大多數人的選擇都是自主創業,找一個自己喜歡做的事,做老闆為自己打工賺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