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为免皇帝起疑,举荐景琰沈追蔡荃,他们都采用了这种方式

文/杏花疏影

从治国能力上说,梁帝萧选应该是不错的,至少他有一颗清醒的头脑,不像废太子景萱那样浑浑噩噩,除了花天酒地和摆威风叫嚣之外一无是处。

琅琊榜:为免皇帝起疑,举荐景琰沈追蔡荃,他们都采用了这种方式

可惜也正是因为这个过于清醒的头脑,造就了他多疑的性格,生怕有一天自己名不正言不顺得来的江山被人夺了去。所以,他可以容忍两个儿子斗得乌眼鸡一样的夺嫡大战,却不能坐视一个有才有德有威信的皇子挑战他的皇权君威。虽然已经用最惨烈决绝的方式处置了祁王和林燮,他却丝毫没有高枕无忧的感觉,赤焰案像一根刺,深深地扎进他的心里,时刻提醒他,要想保住至尊之位,就要牢牢抓住手中的权力,绝不给任何人可乘之机。

琅琊榜:为免皇帝起疑,举荐景琰沈追蔡荃,他们都采用了这种方式

在这样的一位君王身边,敢于直谏的纯良臣子自然越来越少,阿谀奉承的权谋之士越来越多。朝堂风气渐渐变得污浊不堪,结党营私、藏污纳垢,少数的一些不愿随波逐流的忠义之士,要么像景琰被冷落排挤,要么像言侯远离庙堂纷争,要么像纪王韬光隐晦,要么像柳澄那样学会了“和稀泥”。

琅琊榜:为免皇帝起疑,举荐景琰沈追蔡荃,他们都采用了这种方式

第一次,借用蒙挚的口向皇帝推荐景琰主审庆国公案:

庆国公位高权重,他的案子,就算有三司会审,也总得有一个把持得住的皇子出来主持才行。陛下还是劝劝两位殿下,总得有人让步啊。

抓住皇帝提及该案的时机把小殊教的话原封不动地说了一遍,后面还赶紧转到两位殿下身上,不露半点痕迹,却已经让皇帝想起了那个最不受他待见、此刻却正用得上的儿子,那个宁折不弯、铁面无私的倔强儿子,正是主审侵地案最佳的人选。至于他在办案中会遇到多少困难,遭到多少阻挠和危险的报复,那都不在他这个做父亲的考虑范畴。

琅琊榜:为免皇帝起疑,举荐景琰沈追蔡荃,他们都采用了这种方式

第二次,是中书令柳澄向皇帝举荐沈追接管户部。

轰动京城的“兰园枯井藏尸案”,牵涉到了户部尚书楼之敬,太子和誉王盯着这个肥缺互不相让,吵得不可开交。皇帝心烦意乱之际,柳澄大人一面打着圆场,“如此大事,二位殿下各抒己见是应该的”,一面有意无意地告诉皇帝,户部的事,有沈追在那代理着哪,人家管的还是不错滴!

皇帝一听来了兴趣,这个沈追,怎么没见有人举荐啊?

看看这位官场“老狐狸”柳大人是怎样明贬暗褒的评价沈追的:“沈追出身尊贵,性情要比一般人傲慢一些,平素爱办实事,不善交际,跟二位殿下走得确实不近。”

翻译过来其实就是,沈追不仅出身尊贵、办事得力,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不涉党争,既不是太子的人,也不是誉王的人!

好吧柳大人,这次你又赢了……

琅琊榜:为免皇帝起疑,举荐景琰沈追蔡荃,他们都采用了这种方式

第三次,就是景琰向皇帝举荐刑部主司蔡荃接管刑部尚书。

奉旨主审侵地案,小殊提供给景琰一份名单,里面就有这个刚正不阿的蔡荃。不知道是不是剪辑的缘故,这边名单刚刚递给靖王,那边蔡荃已经来到悬镜司提取物证了。如果排除剪辑错误,那么只能说是双方不谋而合,说明景琰在选人上的眼光也是很了不得的。

蔡荃不辱使命,在夏冬面前应对得体不卑不亢有礼有度,果然是一个栋梁之才。景琰有意扶植,结案之后,特意让他书写结案文书呈上预览,在皇上心里先留下了一个好印象。

琅琊榜:为免皇帝起疑,举荐景琰沈追蔡荃,他们都采用了这种方式

一桩妓馆杀人案因为涉及到“换死囚”,牵连了几乎半个刑部的官员。皇帝闷闷不乐,正赶上景琰面圣回报西山换防的差事,宽心安慰父皇:待新尚书履职就好了。皇上说,吏部还好说,刑部已经乱得一塌糊涂了,主事之人不好定啊!——不过话说回来,你觉得什么人代理刑部更合适啊?

说景琰宝宝智商低的网友们,看看下面景琰的答复有多巧妙:

父皇知道,六部之事儿臣从未沾手过,若不是上次奉旨主审侵地案,只怕一个都不认得,哪里会知道谁代理刑部合适呢?

一句话就让皇帝想起了上次那个案子里,那份漂亮的结案文书,是谁主笔来着,哦,叫蔡荃,朕印象不错,看看有没有牵扯进换囚案——

景琰宝宝又说啦:这个我不知道,不过据我的了解,这位蔡主司并不是那种徇私枉法之人,应该没有卷进去吧?

琅琊榜:为免皇帝起疑,举荐景琰沈追蔡荃,他们都采用了这种方式

皇上一看,果然涉案名单里面没有他,好吧,问题解决了!

几次重大的命运转折,就这样在不显山不漏水的御前奏答中,圆满地实现了预期效果。

伴君如伴虎,在这样一位猜疑心比别人重不知多少倍的皇帝面前,真是半句话也不能说错啊,实在是太累心了。

感谢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