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那麼多理財知識 我為啥還虧成了狗?

學了那麼多理財,我為什麼還是虧成狗?

這個問題,很多財迷心裡都會想,覺得還挺委屈的。

要說市場不賺錢也就罷了;可是,像我和菜雞最近經常推薦的中證500指數基金,這個指數成立13年時間漲到5倍多,相當於年賺14%左右。

可就在本週,好些朋友都在留言說“虧損”——

又比如,在中國基金成立了20年,其中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平均年化收益都超過17%。

什麼概念呢?按這收益率持有基金20年,能翻23倍,賺錢能力完全不輸於北上深的房價!

想想也挺鬱悶的,人家賺錢我虧本,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理由無馬哥其實是知道的,只怕說出來你不高興——因為養雞虧錢的,大都是過於熱心和勤快了。

熱心和勤快還有錯?

還真是!假如你用錯了地方。

你的錯誤在於:自己明明就是個初入市場的小韭菜,卻非要幻想靠“勤奮”操作,變成能夠準確擇時的股神。

你老是希望自己能買到最低點,賣到最高點;你老是希望自己買入之後,就應該一直賺錢,從不虧錢。

然而事實卻是,即便華爾街上最頂尖的基金經理,配備最強大的研究團隊,99%的人也做不到這一點。

99%的普通人,更是根本沒有擇時能力。最杯具的是,他們還沒有自知之明。

熱心和勤快的基友,喜歡每天盯盤,晚上一閒下來就打開App,看看今天又盈虧了多少……

喜歡頻繁的交易,一看到虧幾天就想去“割肉”,賺了點就想去變現,也不管時間點合不合適……

說的是不是你?

但這些熱心和勤勞,全都錯了!

你越勤奮,越是頻繁操作,追漲殺跌,就虧得越多。

反而是懶人有懶福,因為懶人能毫無心理負擔地承認自己沒有擇時能力,或者說是懶得去學各種五花八門的擇時理論。

懶人搞不懂什麼時候是低點該買,什麼時候是高點該賣,於是買了基金之後就不再管,等過幾年賺了錢再賣就是。

這一下歪打正著,這種懶人投資法,賺錢概率要比那些“勤奮”的人高很多。因為買基金想賺錢,要沉得住氣、耐得下性子、有佛繫心態。

有人把這種懶人投資法,翻譯成長期持有、價值投資。

其實也沒那麼玄乎,說白了,懶人就是放棄擇時,用時間換收益,忍耐住短期的虧損,才能熬到最後獲得長期的盈利。

舉個例子。可能有些老朋友還記得,早在去年10月,無馬哥就給大家介紹過醫藥板塊的長期賺錢機會。

當時跟著上車的財迷,剛入場沒幾天,就遭遇當頭一棒,兩週虧了12.5%,因此我沒少挨批。很多沉不住氣的人,就割肉離場了。

今年以來,在A股其它板塊都跌出翔的時候,醫藥板塊一枝獨秀。扛過上一波震盪的財迷們,又紛紛跑來高興地秀成績。

最近幾周,醫藥基金再次回調,有人又準備賣出,傻傻去給基金公司交手續費了……

在上面例子中,本來好好的機會還虧錢,錯就錯在太勤快了,每天盯盤、頻繁交易。

頻繁交易不僅反覆給基金公司交手續費,而且每一次贖回都有幾天資金空檔期,進一步損失參與基金上漲或者收穫利息的機會。

今年天弘基金也做過一項大數據研究,顯示能長線養雞的人,平均比短線選手多賺17%!越是“勤快”的人,收益越低。

勤快的財迷,就是喜歡熱鬧、跟大流、追漲殺跌,這個往往更要命。

2014年股價低的時候,很多資金都撤出了;等到2015年股市見頂前幾個月,大家投資熱情高漲,基金公司也加大宣傳力度賣新基金,大批基民跟風入場,沒過幾個月股災就來了……

很多基友虧錢就不奇怪了。傻得就像你去菜場買菜,專挑最貴的買一樣。

相反,2017年基金市場一直處於資金流出的狀態,但跟著我養雞的財迷,普遍都賺了錢。

大家還常犯的另一個“勤快”的毛病,是過度分散投資,一口氣養了十幾甚至幾十只雞,勤快得像個老農。等到真正有價值的機會來的時候,子彈卻不夠用了。

這種情況無馬哥已經見過太多太多了。

還有些人反過來埋怨無馬哥,說介紹的基金“太多”。路上美女/帥哥那麼多,你要不要每個都娶回家?

回到開頭那個問題:做理財能賺錢沒錯,多年市場數據也已經證明了。但學了那麼多理財,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虧?

熱心、勤快只是表象,其實你只是在“盲動”。勤勞致富不是這樣子的,你努力的方向已經錯了,做得越多,錯得越多,虧得越慘。

道理都懂了,怎麼做呢?

幾個小建議,很簡單、容易操作:

1、不要每天打開App盯盤,改為週末有空看一下就行了。平時晚上有時間聊聊天、看看書,哪怕看會電視玩會遊戲,都比盯盤有意義。

3、不要一看到有基金介紹就去買,持有3-5只差不多。以滬深300和中證500這類綜合指數為主,再配合2-3只行業指數或主動型基金,可持續3-5年定投。

4、具體選哪3-5只,主要還是看估值,挑低估值的買。平時多關注就行。現在仍非常推薦中證500的指數基金。

5、適當做好資金管理/倉位管理,不要一把梭,不要迷戀抄底,至少留有一兩成流動資金,為定投和下一個好機會準備著。

做到這些後,你大可不必去湊市場的熱鬧,也不必因波動而焦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