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80後女生自述結婚經歷:倆媽鬥法,多出了百萬家財

說到買房子,真的是一肚子的話。當年結婚前買房子的時候堪稱一場“災難片”,現在回首看看,居然陰差陽錯得那麼幸運。



感謝我的媽媽,也同樣感謝我的婆婆。



我們這邊結婚的風俗大概是:男方買房子,女方幫著裝修、買傢俱,順便陪嫁一輛車。當年就為了這樣簡單的風俗,差點兒婚沒結成。



婚前談判第一波:各有想法



我家爸爸媽媽怕我吃虧,堅持買房子要加上我的名字才管裝修、傢俱和車。我家婆婆那會兒也怕自己兒子吃虧,死活不加我的名字。而且那時候婆婆家的錢也不是很夠,不夠全款買房的,只能付80%左右的房款,剩下的要靠貸款。



後來又談過很多次,過程之曲折、言辭之激烈我就不贅述了。經歷過的人自然知道,沒經歷的人,我就不在這裡嚇唬人了。總之,我媽、我爸都能分成兩派,再加上他爸、他媽、媒人、介紹人和我倆,熱鬧程度絕不遜色於“六方會談”。





婚前談判第二波:強勢的婆婆



最後,從我家當時的角度來說,我們是身段越放越低了。最終說的是:房子只要加上我的名字,我家可以幫忙把不夠的房款補上,甚至可以多出一些,裝修傢俱照舊管,車照樣陪送。



婆婆那邊反而覺得我家是不是有詐,態度越來越強硬了。房子別說我的名字了,索性連她自己兒子的名字都不寫了。只寫她和公公的名字。而且當時婆婆已經快退休了,不能用公積金貸款買房了,只能用老房子做抵押,貸一部商業貸款了。利息高出了大概兩倍吧。




結個婚,雙方家長婚前談成這樣,據說基本也就離談掰了不遠了。我倆沒掰,據說是個奇蹟了。不過當時我們沒什麼感覺。



後來我問過我先生,他當時怎麼想的。他說,他跟婆婆說的是就認定我了。他問我,怎麼想的。


我說,我就更簡單了,覺得反正生米已經被他煮成熟飯了,換不了了。(現在想想,熟米還可以做壽司、包飯、炒飯……哪有什麼換不了的。小時候真是太單純了。)




接著說房子的問題。



婚前談判第三波:任性的媽媽



談不攏的結果就只能是各“玩”各的了。



這時候就不得不佩服我媽媽的智慧了。按爸爸的想法,既然我願意嫁,又實在談不攏,不如就算了。反正將來都是一起過日子,不管他家了,我家該幹嘛幹嘛。只要日子好好過,哪就用得著那麼斤斤計較的防著誰呢。



媽媽卻不同意了,一定堅持“不蒸饅頭爭口氣”。一定要給我婆婆家看看,我們是正經嫁閨女,不是圖你家房子。在婆婆家買完房子不久後,在同一小區就買了一套房子。要不是我爹生攔著,那個任性的老太太差點兒直接買下了我們家樓上。



挪用的我的嫁妝錢啊……同樣也借了不少錢。而且為了表示公平,一樣堅決不加我的名字。





婚後生活第一階段:乳燕銜泥,生活多艱



兩位老太太這樣任性的結果就是我們結個婚,倆家一下買了兩套房子。兩套房子我們都可以住,但是我們實際上還是無房戶。



剛結婚那會兒真可憐啊,先生是個媽寶寶,結婚前工資卡都在婆婆那裡,手裡沒有一分積蓄。找婆婆要,婆婆又都花在買房上了。只能拿我結婚前的一點點積蓄加上婚宴收的份子錢簡單做了一下基裝,買了兩張床,我們就算有新房了。裝修時為了省錢,連電路都是兩位爸爸一起改的。



接下來,我和先生就開始瞭如燕子銜泥一般的“築巢”的日子。說起來,那感覺還真有一點點像“定投”。



平時積極參加單位組織的各種活動,因為獎品大多是鍋碗瓢盆之類的比較實用的東西;省吃儉用的攢(zan)一個月錢,然後去買個鞋櫃;用盡力氣的存倆月錢,拉臺冰箱回家;生摳硬摳的過仨月,求熟人給攢(cuan)臺電腦……等屋子裡裝上空調了,都已經是基裝完成後的第二年的夏天了。



家裡最困難的時候,連我生寶寶住院的住院押金都差點兒出去借錢。






婚後生活第二階段:房價大漲,慶幸當年



苦成這樣,我不僅不怨兩位媽媽,一位太自私、一位太任性,反而還要感謝她們,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房價大漲了啊。買完房子沒幾年,雄安新區規劃就開始實施了。作為距離雄安最近的縣城之一,我們這個十八線小縣城的房價翻著番地往上漲。現在算來,房價已經漲了一倍還多。



如果當初結婚的時候和和氣氣的,把錢一下子花光了,也許我們的日子開頭幾年確實過得舒服。但是哪比得上現在,多出來一套房子來得實惠?算下來兩套房子一共升值了也有小一百萬了。



哦,對了,我們還是無房戶喲。如果再過幾年,經濟條件允許了,我們打算換大一點兒的房子的話,我們買房還算首套,首付比例、房貸利率,那優惠力度比起二套房來不要太大喲。



還有,萬一以後徵房產稅了,我大可以一分不掏,去坑兩位“自私、任性”的老太太,誰讓她們是房主來著?



說著玩兒的了。其實最感恩的還是媽媽們那顆一心一意為了自家孩子著想的心。結婚多年了,與婆婆也成了親人,自己也當了媽媽。換位思考一下,早已明瞭了婆婆當年的顧慮,還有我出嫁時媽媽的擔心。






結束語:



當年爭的時候覺得誰也不能吃虧,很多年以後過成一家人了,其實也無所謂了。


如今很慶幸我們沒有一場婚事就把兩家的錢都糟蹋完了。不是所有人都能趕上雄安新區這樣的機遇,但是手裡沒有本錢的話,也只能默默地看著機遇溜走。


一時的拮据和一世的拮据,有時候選擇就在一念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