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長不高?原來都跟你喝過的垃圾飲料有關

為啥長不高?原來都跟你喝過的垃圾飲料有關

軟飲料是許多人熱愛的飲料,但不能圖一時之快而忽略了健康的重要性。

國際多項科學研究表明含糖飲料會增加2型糖尿病,心臟病和其他慢性病的風險,並且影響骨骼發育。

為啥長不高?原來都跟你喝過的垃圾飲料有關

看看那些研究

1.經常飲用含糖飲料的人(每天1-2罐)與那些很少喝這種飲料的人相比,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26%。

2.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流行病學教授Frank Hu最近提出了一個強有力的例子,即有充分的科學證據表明,減少含糖飲料的飲用量會減少肥胖和肥胖相關疾病的患病率。

為啥長不高?原來都跟你喝過的垃圾飲料有關

3.對40,000名男性進行了20年研究的研究發現,平均每天喝一杯含糖飲料的人要比不喝的人,心臟病發作的危險性高20%。

4.對8萬名女性進行的長達22年的研究發現,每天服用可飲用含糖飲料比那些很少喝這種飲料的女性,患痛風的風險高75%。

為啥長不高?原來都跟你喝過的垃圾飲料有關

我們從研究報道中也不難發現,飲料對人體的傷害是日積月累的。

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如果長期飲用這類含糖飲料,很可能會致使疾病這個惡魔在哪一天突然跑到你身邊哦。

軟飲料和糖尿病

軟飲料影響患病風險之一的就有糖尿病,有力的證據就表明了,含糖飲料會提高糖尿病風險。

Nurses’ Health Study 研究通過追蹤超過9萬名女性8年的健康狀況探索了這一聯繫。 那些每天服用一份或多份含糖飲料或果汁飲料的人,在研究期間發生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是那些很少飲用這些飲料的人的兩倍。

為啥長不高?原來都跟你喝過的垃圾飲料有關

一份來自美國各地的近60,000名非洲裔美國女性的長期研究--“黑人女性健康研究”表明,隨著軟飲料和果汁飲料消費量的增加,糖尿病風險也有類似的增加。有趣的是,軟飲料的風險增加與體重增加緊密相關。

弗雷明漢心臟研究,是一項專門針對美國馬薩諸塞州弗雷明漢市居民展開的多代長期隨訪研究,它表明每天喝一杯或多杯軟飲料的男性和女性,患有代謝綜合症的可能性增加將近50%。

軟飲料和心臟病

軟性飲料對於心臟病患病風險的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某程度上它們就是毒蘋果,但是在美麗的外表下有著難以言表的危害。

蹤近9萬名女性20多年健康狀況的The Nurses’ Health Study研究發現,每天飲用超過兩份含糖飲料的女性與比幾乎不喝含糖飲料的女性患心臟病或死於心臟病的風險高於40%。

為啥長不高?原來都跟你喝過的垃圾飲料有關

喝大量含糖飲料的人往往比不喝含糖飲料的人體重更大,而且健康飲食也更少,The Nurses’ Health Study志願者也不例外。

但是研究人員在研究志願者中解決了飲食質量,能量攝入和體重的差異。 他們發現,擁有健康的飲食只會稍微降低飲用含糖飲料的習慣。

為啥長不高?原來都跟你喝過的垃圾飲料有關

這表明,體重過重或僅僅攝入過多的卡路里,可能只能部分解釋含糖飲料和心臟病之間的關係。 一些風險也可能歸因於來自用於使這些飲料變甜的糖或HFCS的果糖的代謝作用。

這些飲料的高血糖負荷對血糖,膽固醇分數和炎症因子的不利影響也可能導致心臟病的高風險。

軟飲料和骨骼

看了以上的報道,可千萬別認為軟飲料只會對成年人的身體造成影響。

許多小朋友就特別喜歡喝軟飲料,他們甚至會選擇用軟飲料去替代飲用水解渴。但是,長期飲用軟飲料,它對青春期正在發育的小朋友造成的危害是不可逆轉的。

為啥長不高?原來都跟你喝過的垃圾飲料有關

替換高清大圖

為啥長不高?原來都跟你喝過的垃圾飲料有關

替換高清大圖

我們可以看看市面上的飲料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蘇打含有高濃度的磷酸鹽, 攝入過度磷酸鹽可能會對骨骼健康產生有害影響。

◆ 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在建造骨骼時獲得足夠的鈣是非常重要的。

◆ 軟飲料通常不含鈣和其他有益健康的營養成分

◆ 牛奶是鈣和蛋白質的良好來源,還提供維生素D,維生素B6,維生素B12和其他微量營養素。

雖然小魚也是個很難抗拒軟飲料的人,尤其是炎炎夏日喝上一口冰可樂是再舒服不過了。

但是呢小魚也知道,唯有健康才是生活的最大資本!所以最後希望大家也能像小魚一樣明白,“軟飲料雖好,但不能貪杯哦。”

Reference

41.Vartanian LR, Schwartz MB, Brownell KD. Effects of soft drink consumption on nutrition and health: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m J Public Health. 2007;97:667-75.

46. Malik VS, Popkin BM, Bray GA, Despres JP, Willett WC, Hu FB.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and risk of metabolic syndrome and type 2 diabetes: a meta-analysis. Diabetes Care. 2010;33:2477-83.

47. de Koning L, Malik VS, Kellogg MD, Rimm EB, Willett WC, Hu FB. Sweetened beverage consumption, incid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biomarkers of risk in men. Circulation. 2012;125:1735-41, S1.

48. Fung TT, Malik V, Rexrode KM, Manson JE, Willett WC, Hu FB. Sweetened beverage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women. Am J Clin Nutr. 2009;89:1037-42.

49. Choi HK, Willett W, Curhan G. Fructose-rich beverages and risk of gout in women. JAMA. 2010;304:2270-8.

42.50. Choi HK, Curhan G. Soft drinks, fructose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gout in men: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MJ. 2008;336:309-12.

51. Hu FB. Resolved: there is sufficient scientific evidence that decreasing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consumption will reduce the prevalence of obesity and obesity-related diseases. Obes Rev. 2013;14:606-19.

52. Schulze MB, Manson JE, Ludwig DS, et al.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weight gain, and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women. JAMA. 2004;292:927-34.

53. Palmer JR, Boggs DA, Krishnan S, Hu FB, Singer M, Rosenberg L.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and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African American women. Arch Intern Med. 2008;168:1487-92.

54. Malik VS, Schulze MB, Hu FB. Intake of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and weight gain: a systematic review. Am J Clin Nutr. 2006;84:274-8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