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小民︱接地氣的經濟學——理查德·塞勒與行為經濟學

我是學主流經濟學出身的。讀的教科書、專著、論文都是主流經濟學的。出於趕時髦,也讀了點兒新劍橋學派、新左派和新制度學派,諸如瓊·羅賓遜、斯威齊、加爾佈雷思的著作,但頗為不屑。而且,讀這些非主流的東西,反而加強了我對主流經濟學的信念。以後我按主流經濟學的思想寫教科書、專著或論文,也用這一套來講解和思考。如果把主流經濟學作為一種宗教,我就是一個“受洗並虔誠的信徒和傳教士”。

不過在學習與思考中,在與學生、朋友的交流中,我對主流經濟學“教義”的基礎之一——“理性人”假設有了些許不敬。主流經濟學的假設是“理性人”。理性人的特點之一是自私,即“經濟人”;特點之二是自覺地(或者說本能地)按最大化原則行事,也能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機會成本、邊際分析法等原則做出選擇。但隨著閱讀面的擴大和在社會上活動交往的增加,我對這種理性人假說逐漸有所動搖。“自私”固然是人的本性,但自私的人也有許多不自私的行為。這種行為肯定不是主流,但對社會卻有不可忽視的效果。在美國,沒有那些成功人士的捐助,能有那麼多的名牌大學和基金會嗎?正是許多人無私的奉獻,才有了這個社會上許多美好的東西。按理性的方式行事,更有些遠了。許多人其實是以非理性的方式行事的。以我自己為例,效用最大化、邊際分析法,我可以講得頭頭是道,但實際消費中有幾次想到了這些原則?而且從事後來看,我的許多次消費肯定是邊際效用為零,甚至為負。這種不理性行為在許多人身上都多次發生過。即使那些創立這些理論的人,他們會完全按照理性的方式做選擇嗎?看來經濟學這個手電筒是用來照別人的,但最後誰也沒照到。

理性人假說的動搖絕非小事,因為整個經濟學體系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離開了這個前提,嚴密、精緻的理論分析,邏輯性極強的數學推導,就都不那麼堅實了,由此得出的結論也要打個折扣。經濟學的基本中心之一就是證明市場機制的完善性,建立在理性人假說之上的一般均衡理論證明了這一點。從歷史實踐來看,誰也不會否認市場機制。但“完善”二字絕談不上。市場機制出了多少問題?引發了多少次災難?人們選擇市場經濟,並不在於它完善,而在於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當然,經濟學家也不會長期忽視這些問題。其實,市場經濟理論的創立者、現代主流經濟學的奠基人亞當·斯密在他提出“經濟人”和“看不見的手”的同時,也提出了人性的複雜性以及看不見的手會引發的問題。可惜他的繼承者新古典經濟學家忽略了後一種分析,而誇大了前一種分析。也許還有特立獨行的學者想到了這個問題,不過他們被勢不可當的主流經濟學淹沒了,也有更多的人和我一樣因愚蠢的虔誠而不思考其他。

梁小民︱接地气的经济学——理查德·塞勒与行为经济学

亞當·斯密

不過人們終究會不斷追尋真理。強調理性人假說和市場機制完善性的主流經濟學總會遇到挑戰。最早產生影響的是西蒙的“有限理性”假說。西蒙教授認為,人不可能像主流經濟學認為的那樣完全理性,由於種種原因,他們有理性,但並非完全理性,而是有時理性,有時不理性;在有些問題上理性,在有些問題上不理性。換言之,理性是有限的。西蒙由於這個理論和其他貢獻而獲得了1978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其後興起的則是我們這裡要重點介紹的行為經濟學了。

主流經濟學日益數學化,靠數學推導建立了邏輯嚴謹的理論體系。在現代,奠定數學分析方法基礎的是薩繆爾森的《經濟分析基礎》。我們不否認數學工具的運用和由此產生的數學經濟學與計量經濟學對經濟學發展的重大意義,但主流經濟學並不完善,數學方法也不是研究經濟學的唯一方法,這就產生了行為經濟學與實驗經濟學。行為經濟學認為,人不是純理性人,而是社會人。決定人們決策的不僅僅是經濟理性,更重要的還有由許多因素共同決定的心理因素。這種心理因素中既包含理性,也包含許多非理性的,或者利己但不理性的因素。這些心理因素無法用數字來表達,也不能包括在數學模型中。數學模型中用隨機變量來代表這些無法衡量與無法預測的因素,實際上否認了這些因素在決策中的作用。運用行為經濟學的方法研究人們的經濟行為,就要從對現實生活的觀察和對人類行為的實驗出發。所以說,觀察現實和實驗經濟學是行為經濟學的基礎。2002 年,對實驗經濟學做出開創性貢獻的弗農·史密斯和對行為經濟學做出開創性貢獻的丹尼爾·卡尼曼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這絕非偶然(可惜另一位對行為經濟學做出開創性貢獻的經濟學家阿莫斯·特沃斯基由於英年早逝未在獲獎之列)。行為經濟學對經濟學發展的重要性越來越大,另一位行為經濟學大師理查德·塞勒終於在2017 年獲得諾獎。行為經濟學更加貼近現實,因此我稱之為“接地氣的經濟學”。

梁小民︱接地气的经济学——理查德·塞勒与行为经济学

理查德·塞勒

理查德·塞勒也是行為經濟學的開創者之一,而且對這門學科的發展做出了許多重要貢獻,他獲得諾獎當之無愧。塞勒現任教於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芝加哥大學是盛產諾貝爾獎得主的地方。塞勒在《美國經濟評論》和《政治經濟學雜誌》等知名刊物上發表過許多重要文章,也出版過許多著作。本文將根據已譯為中文的《贏家的詛咒》《助推》和《“錯誤”的行為》來介紹他對行為經濟學的貢獻。《贏家的詛咒》出版於1991 年,是塞勒的行為經濟學論文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塞勒在康奈爾大學任教,一次開會時另一位經濟學家哈爾·瓦里安(他的中級微觀經濟學教科書在中國影響甚大,被廣泛用作研究生的教材)告訴他美國經濟學會正在籌辦一份《經濟展望期刊》(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這是一本非常好的雜誌,收錄的文章主要介紹經濟學的最新進展,且不難讀,我在美國進修時常讀這本期刊,回國時還帶了一些,並在回國後寫的《重要的還在於學習》中對這本雜誌稱讚有加),希望他寫專欄。在巴里·奈爾伯夫(他是介紹博弈論的《策略思維》的作者之一,這本書也極好,我常推薦給學生)和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諾獎獲得者)的鼓勵下,塞勒就經濟中的反常現象為該雜誌撰寫專欄。

這個專欄從1987 年第一期開始。塞勒寫了四年,共十三篇文章,這本書就由這十三篇文章組成。這些文章的中心是分析經濟中的反常現象。反常現象是指與主流經濟學的分析和預測不一致的現象,但在現實經濟中普遍存在。這些現象包括與囚徒博弈不一致的公共產品“搭便車”,與利己動機不一致的利他主義,與最後博弈不一致的對公正的關注,與傳統理論不一致的行業間工資差異與流動性解釋,與最大化目標不一致的贏家反而吃虧的“贏家的詛咒”,人們對自己擁有的東西評價更高(稟賦效應)、對損失的反應大於等額收益的損失規避與無差異曲線分析的不一致,與效用分析中偏好的轉逆不一致的偏好反轉,與消費函數不一致的跨期選擇,與消費和儲蓄理論不一致的心理賬戶,與傳統博彩中不一致的熱門—冷門偏差和前兩名及前三名市場的無效率性,股市中有效市場理論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與1 月效應、週末效應、月度轉換效應等的不一致,華爾街股市的均值迴歸,封閉式共同基金的四種反常現象,外匯市場上的遠期貼水溢價、風險預期失誤等。

梁小民︱接地气的经济学——理查德·塞勒与行为经济学

《贏家的詛咒》

從對這些反常現象的分析中,塞勒運用博弈論、金融學、勞動經濟學、心理學等跨學科知識在消費者選擇、自我控制、儲蓄行為和金融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構成了行為經濟學的基本內容。其中最重要的是:

稟賦效應。這個概念由塞勒在1980 年提出,基礎是特沃斯基和卡尼曼的前景理論。這一概念認為,人們在決策中對利害的權衡是不均衡的,即對“避害”的考慮大於“趨利”。這就挑戰了消費者選擇分析的基礎,即效用取決於客觀資產價值,而且它還衝擊了科斯定理,即只要交易成本為零,產權配置的最初狀態與效率無關。根據稟賦效應,最初的產權配置應更注重效率而不能過分指望市場調節。跨期選擇。此概念由塞勒與其合作者列文斯坦在1989 年提出。跨期選擇是指將成本與收益分散在各個期間進行決策。在跨期選擇的情況下,人們的長期理性選擇能力是值得懷疑的。與忽略心理分析的經濟學家不同,塞勒認為心理學對這種決策既有破壞性又有建設性,他注重心理學理論與經濟研究的結合。

心理賬戶和儲蓄理論。

人們如何評價不同的經濟交易下的公平?塞勒在1990 年提出,消費者經常會從價格比較中提取積極或消極的交易效用,並與自己的消費偏好結合得出相應的公平標準。人們更傾向於把小的損失和大的收穫合併起來看待。心理賬戶概念最重要的是自我控制,它假定人們為了實現一定的目標也會在心裡記賬。塞勒對主流經濟學中莫迪格利安尼的生命週期理論做出了兩點重要的修改:一是人們對收入的敏感大於各種形式的財富;二是人們缺乏耐心,短期內對貼現率的重視大於利率。

行為金融理論。在這個領域塞勒貢獻甚大。他提出在評價投資組合時,短視的損失厭惡使一大部分投資者放棄股票投資的長期高回報率,去投資具有穩定回報的債券。塞勒發現了“輸者贏者效應”,即投資者對過去的輸者組合過分悲觀,對過去的贏者組合過分樂觀,導致股價偏離其基本價格。等一段時間之後市場自動修正,前期的輸者贏得正的超額收益,而前期贏者的超額收益為負。據此,他提出了預測股票收益的新方法,即採用反轉策略買進過去3~5 年的輸者組合,賣出贏者組合。塞勒對股市的研究有三項重要結論:第一,價格變動可能與影響進出市場的習俗相關;第二,機構投資者對他們的投資組合進行季節性調整是一種“裝飾門面”的活動;第三,日曆效應與好消息、壞消息發佈的時間選擇相關。塞勒對封閉基金、折價或溢價等均有研究,這些研究對金融理論和現實的研究影響重大。

梁小民︱接地气的经济学——理查德·塞勒与行为经济学

《助推》

2000 年後,塞勒把他的行為經濟學研究運用於分析消費者行為和政府政策之中,這些成果體現在他與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卡斯·桑斯坦於2008 年合寫的《助推》中。這本書的副標題是“如何做出有關健康、財富與幸福的最佳決策”,由此可以看出,其目的在於幫助人們做出更好的消費決策以及指導政府如何運用政策來引導人們做出這種決策。行為經濟學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要真刀真槍運用於實際的,不是黑板上的經濟學,而是實用性很強的生活中的經濟學。

英文“nudge”(助推)一詞的原意是“用胳膊肘等身體部位輕推或輕戳人的肋部,以提醒或者引起別人的注意”。以“助推”為書名,就是提醒你可能會犯的錯誤,助你迴歸正確之路。但如何助推呢?塞勒把人的思維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不假思索的直覺,即“直覺思維繫統”或“自動系統”;另一種是比較認真的思考,即“理性思維繫統”或“省思系統”。主流經濟學假設人們用的是理性思維繫統,但現實中人們運用更多的則是直覺思維繫統,這種思維方式會引出錯誤的選擇。這就需要設計一種方式,讓直覺思維少犯錯誤。如為兒童擺放食物時,把有利於健康的食物放在容易看見、容易夠到的地方,這種食物擺放方法就是助推。他提出了“自由主義的溫和專制主義”的概念,這就是在不犧牲人們自由選擇權的前提下運用助推的方式來引導大家。助推是一種全新且有效的引導式管理模式。這本書的作者之一桑斯坦用助推的方法幫助奧巴馬競選取得了成功,英國前首相戴維·卡梅倫也十分欣賞他們的思想和實踐。

這本書第一至第五章分析瞭如何用助推來克服偏見與謬誤。靠直覺思維,難免會做出錯誤選擇,如吸菸、肥胖等等都是這種偏見與謬誤導致的結果。得克薩斯存在的在高速公路上亂丟垃圾的現象通過“不要給得克薩斯抹黑”為中心的公益宣傳助推而得以消除,同樣,用數字也可以為人們戒菸戒酒助推。第六至第九章“探索如何更好地省錢、投資和借貸”,即家庭理財方法,直覺思維導致許多人“今朝有酒今朝醉”,不關心養老問題。塞勒建議:第一,為儲蓄計劃設計自動登記的方式;第二,“明天儲蓄更多”。這就是要在傳統的社會養老之外助推人們更多地進行儲蓄。在討論了參與一項保險計劃並決定投資多少錢之後,又討論如何進行投資,以及如何設計更好的信貸方案,如何打造更為人性化的社會保障體系。第十至第十二章討論如何改善人們的健康狀況,包括面對政府針對人們的醫療健康問題提供的複雜選擇體系,人們應該如何做出選擇;如何提高器官移植中的捐贈比例;如何為健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例如環境保護。第十三至十五章分析在許多沒有多少自由的領域,如教育、醫療、婚姻中如何通過制度改進創造更多的自由。第十六至十八章可以看作總結,介紹了一些小的助推,提出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認同助推,但要警惕惡意的助推行為和助推者,並建議把助推作為自由放任和國家干預以外的第三條道路。

梁小民︱接地气的经济学——理查德·塞勒与行为经济学

《“錯誤”的行為——行為經濟學的形成》

第三本書《“錯誤”的行為——行為經濟學的形成》可以看作一本回憶錄,不過不是對個人經歷的回憶,而是對行為經濟學從1970年到現在的發展歷程的回憶。書中介紹了眾多經濟學家對這門學科做出的貢獻,勾勒了一幅群體圖像。當然,也有塞勒本人在這一學科中耕耘並做出貢獻的記錄,包括他與特沃斯基、卡尼曼等人的合作。讀這本行為經濟學發展史,你會對這門學科的內容、貢獻與社會的關係有更多的瞭解。只有知道了這門學科重要概念與理論的形成過程,它與實驗經濟學的關係等相關內容,你才能更好地理解行為經濟學。

這三本書都不是“沉悶的經濟學”,也沒有數學統計,讀起來很有趣,大家都可以讀懂。這三本書可以淺讀、泛讀,也可以深讀、精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讀法,並有不同的啟發與收穫。讀者可以先讀《“錯誤”的行為》,對行為經濟學有一個大致的瞭解,再讀其他兩本書。

願你愉快地讀完這三本書,幫助你擺脫“偏見”與“謬誤”,做出更好的選擇,你也可以“助推”一下朋友和家人,讓新的一年更加美好。

(本文為梁小民給理查德·塞勒三部曲所作的推薦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