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為何不在克垃地峽開鑿運河取代馬六甲海峽獲取巨大利益?

克垃地峽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一個狹長地帶,如果泰國在這裡修建運河,所有原本要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船就可以縮減約1200公里的航程,節約航行時間3~5天。據調查,去年馬六甲通行船隻達到了驚人的8.4萬艘,接近最高容量。

泰國為何不在克垃地峽開鑿運河取代馬六甲海峽獲取巨大利益?

1、泰國南部分裂勢力猖獗,建造運河或造成分裂

目前,泰國政局複雜,軍政府和民選政府輪番上臺,政策不確定性太大,而且在南部存在著分裂勢力,如果開鑿大運河,可能會導致當地居民產生心理分界,最終給了分裂主義興風作浪的機會。

再者說,泰國軍方對南部反對派的還沒有實現有效控制,從這個角度來看,泰國南部社會穩定是泰國政府修築運河的政治前提。據民調顯示,反對和支持開鑿運河的民眾比例基本各佔一半,當局政府不敢冒國家分裂的風險也是能理解的。

2、泰國沒能力承擔運河修建,國外勢力強烈反對該計劃

泰國為何不在克垃地峽開鑿運河取代馬六甲海峽獲取巨大利益?

泰國本身經濟實力不強、不具備實施該計劃的能力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據一家香港機構的評估預算,這項計劃僅開鑿一項就需要280億美元之巨,工程量基本和我國的三峽工程相當,還要修建大量配套的設施,這涉及倒融資安全性和成本問題,對此泰國政府無能為力。

顯然,泰國是可以引進中國、日本、韓國以及其他國際社會的投資和技術,畢竟該運河對於這些國家都具有重大意義。不過這樣一來,馬六甲海峽沿岸國家的利益就會遭到侵蝕,它們自然會反對,特別是控制著馬六甲海峽的美國。

3、美國:有種你就建,泰國官方被迫放棄

泰國為何不在克垃地峽開鑿運河取代馬六甲海峽獲取巨大利益?

馬六甲海峽已經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運通道,被國際社會稱作“生命線”。正因為如此,新加坡以一個彈丸之地一躍成為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東南亞最大的船舶修造基地、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世界第四大港口、第五大航空港、第一大燃油供應基地。

除了財路被斷掉外,作為國際航運通道,馬六甲海峽附近分佈著美國海軍基地,一旦發生戰事,美國就可以快速掐住這個咽喉要道,佔據戰略主動。如果修建了該運河,美國的軍事戰略夢豈不是泡湯!

因此,泰國政府不敢得罪美國,要不然恐怕還沒建好,美國的經濟和貿易大棒就砸下來了,到時候真是欲哭無淚。值得一提的是,泰國軍方和美國關係密切,泰國王和泰政府也不敢得罪軍方。照此看來,想要開鑿這條運河無異於紙上談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