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懵!房價那麼高,到底都是誰把房子買走了?

北京,上海,深圳,房價動輒每平方上五萬以上,南京,合肥,鄭州,杭州每平米動輒兩三萬,而這些地方的平均工資,基本上不超過萬元,就算大家付得起首付,動輒三四百萬的房子,月供也得一萬多!那些買房子的人拿什麼去還月供,還完月供後,拿什麼過日子,很多人都說買完房子後出租抵月供,但是現在的房子基本上都是期房,買完後起碼兩年後才可以入住,這兩年的月供起碼得自己還吧。

比如月薪一萬多的青年,找個同樣月薪一萬多的老婆,一個人還房貸,另外一個人的工資生活。

比如家裡有點基業,能支付大半房款,少部分還貸的

有把老家房子賣了付首付,再把房子多餘的房間租出去抵貸款的。

一線城市是貴了點,未來肯定是非土豪和高薪勿入。二線城市一般想買,總會有辦法。

不如還是說說買不起的原因吧。

有點懵!房價那麼高,到底都是誰把房子買走了?

現在買房的青年多數都差首付,只要有一萬多的月薪,房貸總歸能還的。買不起的,也有幾個原因。

第一個是沒有家底的。一點家底也沒有,等著用工資攢首付的,一般都被房價越甩越遠。越來越買不起房,這是買不起的大頭。這個是家庭起點問題。

第二是收入不夠的。月薪一萬以下想在二線城市買房,基本不靠譜,你還沒奮鬥到具備留在一二線城市的資格。這個差距是全方位的和根本性的,必須要補足,要不然就會被淘汰出二線城市。

第三種是單身買房的。兩個人一起還貸建造家庭,畢竟更快一些。兩個人一起奮鬥,你收穫的不是一個房子和老婆,而是一段堅定的感情。如果你不是富二代,就不要硬撐著找那種一定要有房無貸才肯和你結婚的。屌絲買不了房的原因是系統性的,也許是一場等待自己當然霸道總裁,再豪宅香車迎娶白富美的迷夢;也許是自身的修養見識包括身材,無法找到一個不看財產,願意和自己一起奮鬥的人。

有點懵!房價那麼高,到底都是誰把房子買走了?

房價收入比,這個東西只對本地人佔主導的城市管用。而房價高不高,看的是誰在買他,有多少人想買他。

三四線城市只有本地客群,買房的就是本市的人,一年一點生娃改善需求、婚房需求,房價嚴格與收入相關,這時候可以看房價收入比,超過了收入的限度,就沒有了支撐。這個時候房子是耐用消費品,沒有投資金融屬性,房子就是房子,是不叫房地產的。如果有開發商看到別的城市房價上漲,也搞開發,一旦房價背離收入,是沒有任何人來接盤的,於是造成鬼城,國家又來搞去庫存。

二線城市,買房的不僅是本地人群,還有大量外地人湧入,如重慶、武漢、天津等城市,外來人口都有相當的比例。最重要看人口吸引力,吸引人口多的房價高,吸引人口少的房價低。這就是天津蘇州武漢鄭州房價上漲,而瀋陽長春哈爾濱的房價一直不振的原因,人口吸引力的差距。

買房者的經濟能力則決定了房價的高度。富裕地區和省份,因為吸引了很多周邊富裕地區的人口,房價會高一些。比如杭州和廈門,就要比成渝房價高很多,不僅僅在於收入,還在於家庭背後的富裕程度不同。

不要覺得家裡拿錢買房就是啃老,在一二線城市買房是一場跨越世代的競爭。

有點懵!房價那麼高,到底都是誰把房子買走了?

一線城市買房尤其明顯。因為買房的錢,很可能不來自工資。他可以是其他城市富人開廠賺的,他也可以是二線城市精英階層攢下的部分家底,拿過來給孩子付房款。他更可能是全國的富豪都要來上海、北京、香港購置的豪宅中的一套。未來,他還可能像倫敦紐約一樣,世界上的富豪都想買一套上海的豪宅,作為海外資產配置。

當這一步一步發生的時候,就出現了購房群體的變化,而每一次購房群體的變化,都意味著支付能力天花板的打破。本地掙工資的人的天花板,是要被外地富裕家庭打破的,而富裕階層的天花板會被全國的富豪階層打破,最後被世界富豪打破。你買不起,人家買得起,反正現在土地供應越來越少,一手房在成為奢侈品,有錢者得之。

未來中國人口紅利坍塌,各城市會發起對人口,特別是人力資源的激烈爭奪,有自媒體管它叫城市戰爭,凱撒覺得再合適不過。就業機會、基礎設施、醫療教育,甚至戶籍制度,都會成為城市爭奪人口的武器。而結果就是部分明星城市坐大,強者恆強,吸納大量的產業人口形成產業高地,再利用這個實力建設更強大的基礎設施,以及城市服務水平。強大的二線城市,即使一時用力過猛,造成了鬼城,也很快因為產業的聚集和人口導入而復活,不服請看鄭東新城,實力打臉外國媒體。一線城市?“鬼城是個什麼鬼?”我們都建到崇明朱家角滴水湖了,臨港新城16號線擠的上不去車。雖然上海還有大片的空地,但是從來不擔心沒人來的。

有點懵!房價那麼高,到底都是誰把房子買走了?

而弱勢城市則人口流失,產業空心化,日漸消解。在整個過程中,也會反映著樓市上,全國大多數的城市會房子多的沒人要,不叫崩盤,而是真正的需求塌陷。而少數城市則房價繼續上漲,成為高地。

你的問題在於,這種未來你認為不合理,但是什麼才是合理呢?未來的一二線城市,將會有數十條的地鐵,縱橫交錯的高鐵,未來更快速的磁懸浮,說走就走的機場;品牌雲集的商場和體驗中心,最高端的產業和就業,這些東西未來都只有超級城市才會有,你想享用,那麼很簡單,就這麼幾個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