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鋼40年:從追隨者到引領者

2018年5月,長沙,寶鋼股份每兩年舉辦一次的第三屆取向電工鋼EVI論壇上,寶鋼研發生產的又一批取向電工鋼全球首發產品(B20R065和B27R095-LM)露面了。

宝钢40年:从追随者到引领者

取向電工鋼是電力工業不可缺少的一種軟磁材料,主要應用於變壓器、整流器、電抗器及大電機等行業。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取向電工鋼的國產化率低於40%,高等級產品長期空白,超高壓大容量電力變壓器鐵芯材料完全依賴進口。

不過,寶鋼股份在2008年成功生產出代表世界鋼鐵業最高工藝水平的低溫高磁感取向電工鋼後,就一直在不斷根據市場需求研製開發新產品,逐漸實現從“趕超”到“引領”的轉變。今年首發的新產品,就有利於進一步推動我國低噪音電力變壓器領域的發展。

從10年前寶鋼股份取向硅鋼產出第一卷,寶鋼股份的取向硅鋼產品一直在不斷髮展進步,而隨著寶武整合的實現,取向硅鋼規模達到了世界第一,總產能達到了80萬噸。

寶鋼取向硅鋼的發展歷程,其實也是我國鋼鐵業自主創新道路的縮影,而寶鋼建設發展走過的40年,也承載著一個國家現代化的夢想。

宝钢40年:从追随者到引领者

引進中創新

時間退回到40年前的1978年12月23日,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的第二天,位於上海寶山區月浦以東灘塗上的寶鋼工程正式開工建設。這個設計規模為年產鋼、鐵各600萬噸的上海寶山鋼鐵總廠,成為當時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工程立項。

與當時國內其他鋼廠不同的是,寶鋼一期工程從原料輸入→煉焦→燒結→鍊鐵→鍊鋼→初軋的成套設備和技術,都是從日本引進的。

據說當時寶鋼的技術引進談判,從詢價、報價直至簽訂合同,前後一年多時間,牽涉了7個國家30多家廠商、100多個專業代表團。前後有2100多批,4500多人來華商談。最緊張的時候,甚至同時開列了108個談判桌。

有兩個數字足以讓人驚歎:一是引進談判13000多場次;二是消化技術資料、圖紙達320噸。高峰時,寶山地區曾集聚了約10萬建設大軍。

正是因為“底子”紮實,寶鋼投產第一年就實現了保本微利,之後又實現了利稅連年大幅度增長。而投產10年後,按國家統計口徑計算:國家在寶鋼的原始資本增值了1.2倍。三期工程建成投產後,寶鋼人曾算過一筆賬:已上交一個寶鋼,還掉一個寶鋼,又新建了一個寶鋼。

不過,隨著中國鋼鐵業的逐步壯大,包括寶鋼在內的國內鋼鐵企業卻逐漸發現,要想再像以前那樣靠從國外買裝備和技術來發展,已經越來越難。

比如開頭提到的取向硅鋼這種被稱為鋼鐵業“皇冠上的明珠”的產品,一度希望通過引進國外技術的寶鋼就碰過好多次壁,最終下決心選擇自主研發,並於2008年5月生產出第一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合格取向硅鋼。

而隨著國家節能減排要求的更加嚴格,節能環保及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寶鋼股份的取向硅鋼產品不斷升級,也在推動我國輸配電等能源行業向著綠色發展。比如為滿足特高壓輸變電超遠距離輸送要求而開發的高性能、高等級0.23-0.3mm頂級牌號產品,目前已應用到昌吉-古泉等項目中;同時為降低變壓器噪音而開發的低噪音產品,可以減少2~4分貝的影響。

宝钢40年:从追随者到引领者

重組中壯大

再回到20年前的1998年11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以寶鋼(集團)公司為主體,吸收上海冶金控股(集團)公司、上海梅山(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組建的上海寶鋼集團公司正式成立。

新組建的上海寶鋼集團公司統一規劃、統一經營、統一管理,而當時寶鋼花了8900萬美元引進的日本新日鐵先進的管理軟件,再把引進的先進管理與中國的國情相結合創新的“集中一貫管理”,也為中國建立現代化的企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這樣的重組整合經驗,也在20年後繼續踐行著。2016年12月1日,由原寶鋼集團和原武鋼集團聯合重組而成的中國寶武在上海揭牌。2017年2月27日,寶鋼股份吸收合併原武鋼集團下的武鋼股份,成為新的寶鋼股份,旗下擁有了上海寶山、南京梅山、湛江東山和武漢青山四大生產基地,兩家的供產銷研也開始了一體化整合。

聯合重組讓中國寶武以近6000萬噸的粗鋼產量穩坐國內鋼鐵老大的位子,但這顯然不是最終的目標。在公司公佈的《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發展規劃(2016~2021)》中,就明確提出到2018年鋼鐵產業要保持7000萬~8000萬噸的產能規模,2021年產能規模為8000萬噸~1億噸,2016年,中國寶武的粗鋼產量為5840萬噸。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4月,中國寶武聯合WL羅斯公司、中美綠色基金、招商局集團,共同發起四源合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基金(下稱“四源合基金”),基金規模初定400億~800億元,這也是中國第一隻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基金,希望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參與中國鋼鐵行業去除過剩產能、出清殭屍企業、加快兼併重組。

陳德榮透露,除了牽頭組建四源合基金,中國寶武還在爭取組建專業性的冶金資產管理公司,並組建各個戰略新興單元的產業基金,同時加大“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項目的投資力度,除了鋼鐵主業,還包括工程技術、海外金融等。這些都是中國寶武作為國有投資公司試點所進行的資本化嘗試。

更多可能的未來

而除了鋼鐵主業的擴張,相關多元產業也被寫進了中國寶武的新五年規劃中,包括新材料產業、現代貿易物流業、工業服務業、城市服務業、產業金融業。

“我們制定的這一輪規劃,就是要實現差異化的發展戰略,在中國寶武內部,鋼鐵主業和多元產業發展還存在不平衡,多元產業發展不平衡主要體現在低小散的情況比較突出,產業佈局寬,但聚焦、融合不夠。”陳德榮指出,因此,多元產業要在未來兩年內基本完成內部整合,培育若干個百億級營收、十億級利潤的企業,構建平抑週期風險和投資回報率波動的產業組合。

據瞭解,目前中國寶武已經成立了聚焦融合推進領導小組和化工、信息技術、金屬製品、環境資源利用等四個項目組,並在開展整合融合方案的研究策劃。

而如何能夠創新體制機制,則是中國寶武面臨的最大挑戰。為此,公司決策層選擇兩年前投資20億成立的歐冶雲商做混改試點,希望通過股權開放及員工持股來加速打造第三方鋼鐵電商平臺生態圈。

2017年5月,本鋼、首鋼、沙鋼等鋼鐵企業,以及普洛斯、建信信託、三井物產等上下游企業成為歐冶雲商的新股東,當時參與增資的還有歐冶的核心員工持股平臺,歐冶也是國資委首批十家央企員工持股試點企業之一。

“歐冶雲商最近也在探索新的產品和商業模式,2018年計劃進行新一輪的A+輪融資,並爭取進一步擴大員工持股。”陳德榮透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