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碧華:電影為何喜歡2去下?

周碧華:電影為何喜歡2去下?

大年初一,我觀完《捉妖記2》,帶著深深遺憾從影院走出來,遇到更多的人朝影院湧去。我知道,這部片子又忽悠成功了。

果然,大年初二媒體便報道了該片創下的紀錄:單日票房突破13億元,遠遠打破世界單日票房8.69億元的紀錄,且打破了《戰狼2》保持的4.26億華語電影單日票房紀錄和《速度與激情8》4.87億的中國電影史單日票房紀錄。

如果單從票房論英雄,《捉妖記2》似乎就是一部成功的作品。然而,實際觀影中,除了兒童們偶爾發出的嘻笑聲之外,成年人直到走出影院,這部片子似乎都沒有打動人的情節。

電影是需要故事情節的,《捉妖記2》的故事是什麼呢?

上一部與胡巴分別後,天蔭帶著小嵐踏上尋父之路,在天師堂堂主雲大哥的幫助下,二人得知天蔭父親宋戴天的護妖軌跡;而重回永寧村的胡巴再度被妖王追殺,顛沛流離逃亡時結識大賭徒屠四谷和一隻妖怪,三人一起過著相依為命的生活,但又因屠四谷欠下的鉅額賭債橫生諸多波折。與此同時,江湖盛傳小妖王胡巴的重金懸賞令,妖界大軍、天師精英、綠林草莽聞風而動,多方勢力為搶奪胡巴在清水鎮大打出手。千鈞一髮之際,念子心切的天蔭和小嵐通過天師堂找到胡巴並一起逃離險境。豈料,一場更大的驚天陰謀尾隨而至……

整個過程就是打打殺殺,除了特技造出的效果給人以新奇感之外,影片故事平平,皆因水份過多,若擠幹水份,根本就無法構成一部完成的影片。它所隱含的觀點,其實就一句:妖中間也有好妖,不可濫殺。

但為何票房又如此之好呢?愚以為有三:上一部埋下了伏筆,等於給觀眾丟了個誘餌,此其一;其二,繼續消費明星,老中青男女明星均有;其三,上映的時間抓得準,中國人吃了團年飯看了春晚之後,需要走出家釋放一下。

近些年,中國電影興起續集風,有了第一部,就必須再2一下。除了《戰狼2》是現實題材之外,編導們都熱衷於妖怪類獵奇類題材。《西遊記》按這架勢拍下去,原著中的每一回都可拍一部電影,《西遊記女兒國》片末已丟了一個誘餌:前面要到火焰山了……

圍繞一個“題材”不停地2下去,實際上反映了當代電影藝術界人士在創作上的黔驢技窮,他們不熟悉火熱的現實生活,或面對現實題材無法準確地駕馭,只得在妖魔鬼怪領域任意想象,胡編亂造,這樣就可以避免人們輕鬆地審美或評判——因為這類電影反正笑笑而已。為了彌補創作上的不足,只能以大成本大製作的形式來瘋狂逐利——反正高票價有億萬觀眾掏腰包。

真正上乘的藝術作品是有感染力的,而並非一定得大成本大製作大明星陣容,我記得有部印度影片叫《摔跤吧,爸爸!》,就讓中國觀眾無論是成年人還是青少年都心有所動,甚至熱淚直流,它超越了國界,超越了文化體系,但因為有著相同的人類情感而引起了共鳴,而該部片子的投入只相當於人民幣幾百萬元,與中國某些電影動輒上億的投入相比不可同日而語,但贏得了廣泛的國際影響力,這就是真正的藝術佳作。而我們的一些人士一談到藝術要觸及現實,便以為非得要“高大上”的題材,其實這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或為自己的無能尋找託辭。

碧華先生曰:如果以《捉妖記2》這類票房居高的影片為標杆的話,中國電影只會越來越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