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海空通吃:一枚瑞士發明的小炮彈,卻被中國發揚光大!

一直以來,中國軍隊都缺乏一種高效廉價的防空高炮彈藥。早期的高射炮基本採用時間引信,效率極低,平均2000發炮彈才能擊落一架敵機,後期我們又有了無線電近炸引信,但成本過高,不適合大量配發。90年代引進的激光駕束和無線電指令制導的艦炮防空彈藥,同樣存在抗干擾能力弱和造價過高的問題。

陸海空通吃:一枚瑞士發明的小炮彈,卻被中國發揚光大!

1992年,瑞士厄利空公司發明了一種高效智能引信防空彈藥,阿海德炮彈,全稱為“先進命中效率與摧毀”(AHEAD)彈藥。一開始是為GDF系列35毫米雙管高射炮研製的可編程時間引信/定向動能彈藥,又稱集束式預製破片編程引信子母彈。

陸海空通吃:一枚瑞士發明的小炮彈,卻被中國發揚光大!

阿海德防空彈藥採用可編程的電子時間引信,通過火控計算機(實際上是一臺設計很精巧的單片機)根據目標的速度、距離和航向數據,再根據炮口線圈自動測得炮彈的初速,計算出彈丸出膛後的最佳引爆時間,通過炮口線圈進行非接觸式的感應裝訂,彈丸根據裝定的時間在目標前方的最佳位置空炸,具有極高的打擊效率。

陸海空通吃:一枚瑞士發明的小炮彈,卻被中國發揚光大!

這是國產雙35高炮的標準測初速線圈,不是阿海德的裝訂線圈,前者的標誌是有兩個線圈,後者的炮口裝置體積較小,有三個線圈。阿海德的炮口線圈除具備測速能力外,還擁有向阿海德炮彈裝訂參數的能力。

陸海空通吃:一枚瑞士發明的小炮彈,卻被中國發揚光大!

這是阿海德炮彈的測速裝訂炮口線圈。炮彈通過兩個測速線圈測得初速,然後通過紅色的炮口裝訂線圈時,自動裝訂火控諸元。

陸海空通吃:一枚瑞士發明的小炮彈,卻被中國發揚光大!

採用阿海德彈藥的CS/SA1雙35自行式防空火炮,從炮口裝置可能分辨。

陸海空通吃:一枚瑞士發明的小炮彈,卻被中國發揚光大!

採用阿海德彈藥的國產35毫米履帶式雙聯自行高炮,配備在陸軍重型合成旅防空營。

陸海空通吃:一枚瑞士發明的小炮彈,卻被中國發揚光大!

採用阿海德彈藥的國產單管轉膛35毫米輪式自行高炮,配備在陸軍中型合成旅防空營。

阿海德彈體攜帶的大量預製破片,採用定向集束式預製破片,能夠形成一個直接指向目標的高密度破片束,以攔截和毀傷空中目標。當彈丸接近目標時,經過精確裝訂的時間引信適時作用,在拋射藥的作用下,以附加速度向前拋射出呈前錐形分佈的152個質量為3.3g的圓柱形鎢合金預製破片,預製破片在目標前形成一個高動能、高分佈密度並有一定縱深的破片彈幕,實現對目標的高效毀傷。

阿海德防空彈藥技術已經在中國得到大規模的應用,例如最新型的PG99式雙管35毫米牽引高炮,PGZ-07式35毫米履帶式自行高炮,以及單管轉膛35毫米輪式自行高炮,都配發智能時間引信預製破片榴彈,其實就是阿海德彈藥。

陸海空通吃:一枚瑞士發明的小炮彈,卻被中國發揚光大!

國產出口型SA2式76毫米輪式自行高炮,採用阿海德彈藥,射程3~15公里。

陸海空通吃:一枚瑞士發明的小炮彈,卻被中國發揚光大!

國產76毫米艦炮。

護衛艦上面的76毫米速射艦炮,也配發帶有智能引信的預製破片反導炮彈。通過借鑑瑞典的阿海德和3P彈藥原理,中國為國產76毫米艦炮研製了高精度電子時間引信和引信裝訂技術,研發了軸向定向破片技術,為76毫米艦炮配備了新概念反導彈藥,使用炮口裝訂的高精度時間引信,內裝222枚鎢合金預置破片,可在3000米~10000米距離上打擊來襲超音速反艦導彈。

陸海空通吃:一枚瑞士發明的小炮彈,卻被中國發揚光大!

甚至陸軍的戰車上也有了阿海德彈藥,這是在2016年珠海國際航展上公開展出的,國產步兵戰車新式機關炮採用的40毫米埋頭彈,左邊是殺爆榴彈,右邊是長杆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中間紅圈內,是可編程時間引信的定向預置破片彈,能夠高效打擊地面的掩體和工事,其技術基礎,就來自阿海德彈藥。瑞士發明阿海德炮彈以後,可編程時間引信的高效彈藥在各國開始流行,但把這種新型炮彈做到陸海空通吃,遍地開花的,唯有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