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3000萬智能音箱帝國背後的核武器:壓倒谷歌靠這三柄利劍

智東西 文 | 寓揚

前不久,市場分析公司Canalys在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出貨報告中指出,谷歌智能音箱出貨量首次反超亞馬遜,一季度谷歌智能音箱出貨量達到320萬臺,而亞馬遜Echo系列為250萬臺。

亞馬遜3000萬智能音箱帝國背後的核武器:壓倒谷歌靠這三柄利劍

▲注:數據來自市場分析公司Canalys

一時間在行業引起一陣轟動,似乎谷歌開始在智能語音市場強勢反擊亞馬遜的“老大哥”地位。確實,自2018 CES以來,無論是展會表現、廣告宣傳、合作伙伴生態,還是智能音箱銷量,谷歌都呈現出不俗的發展。

但在智能語音生態上,谷歌要趕超亞馬遜仍有很長的路。500餘款Alexa中控設備,4.5萬個技能,1.2萬款連接設備,在過去4年間,亞馬遜已經圍繞Alexa發展起了三柄利劍,支撐起了亞馬遜龐大的“語音帝國”,其聚合起的勢能,使亞馬遜構建起了強大的服務壁壘,即使沒有低價促銷策略,依然能帶動生態的繁榮。

這種生態繁榮為亞馬遜帶來了極強的護城河,當Alexa服務廣泛進入家家戶戶的每個智能終端後,用戶將會增加對Alexa助手的黏性,進而導致設備商更願意加入亞馬遜朋友圈,在供需之間形成正向循環。與此同時,這種壁壘也將讓其他公司(比如谷歌)在綜合能力上處於弱勢,很難在短期內對亞馬遜進行超越。

亞馬遜Alexa生態背後的三柄利劍就是:Alexa Voice Service、Alexa Skills Kit、Connected Devices,簡單來說就是Alexa中控設備、技能(Skill)以及與連接設備(智能家居設備)。

Alexa生態的演進對我國智能語音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今年我國智能音箱市場也呈現出白熱化的競爭格局,巨頭之間的價格戰已成為常態,然而各家在未來的道路上能夠走多遠,這“三股力量”仍是關鍵。

亞馬遜3000萬智能音箱帝國背後的核武器:壓倒谷歌靠這三柄利劍

亞馬遜Alexa的三柄利劍

2014年秋,亞馬遜低調的推出了Echo智能音箱,最開始只是以99美金的價格向Prime會員出售,在取得不錯的銷量與反響的情況下,亞馬遜開始在2015年夏天開放語音助手Alexa。

亞馬遜3000萬智能音箱帝國背後的核武器:壓倒谷歌靠這三柄利劍

▲亞馬遜第一代Echo

這一開放圍繞三方面展開,一方面開放Alexa語音助手給第三方智能硬件,即Alexa中控產品;一方面發佈軟件開發工具ASK(Alexa Skil Kit),方便開發者打造語音技能;另一方面為了讓Alexa便的更加實用,亞馬遜還和Nest、Ecobee、Sensi等智能家居公司一起探索Alexa的智能家居控制,擴展Alexa可以連接的智能設備。

通過我們觀察,中控設備、技能(Skill)、連接設備這三者之間呈現出不同節奏的發展歷程,以及爆發階段,最終三者相輔相成,又進一步促成Alexa生態的大爆發,形成了今天的亞馬遜“語音帝國”。

亞馬遜3000萬智能音箱帝國背後的核武器:壓倒谷歌靠這三柄利劍

▲Alexa三柄利劍的增長趨勢圖

在Alexa生態中,率先實現突破的是技能,2017年2月底Alexa就已經擁有超過1萬個語音技能了,隨後開始進入爆發式發展,內容的豐富無疑推動Alexa進入更多中控設備,而更多設備的湧入,無疑又大大刺激大量開發者的捲入,進入2018年後技能開始爆炸性增長,到今年5月份已經達到4.5萬個。

而搭載Alexa的第一批中控設備——典型的就是智能音箱,在2016年底或2017年初剛剛走向市場,在芯片廠商與方案商的推動下,Alexa中控音箱產品在2017年高歌猛進,並形成200多個品牌500多款Alexa產品,也把Echo的銷量推倒3000萬的體量。

技能的豐富、Alexa中控設備的發展直接推動更多的智能家居設備支持Alexa。相比而言,Alexa連接的智能家居設備在2017年開始進入發展快車道,並在2018年呈現爆炸式發展,據亞馬遜稱,目前Alexa可控制來自2000個品牌的1.2萬個智能設備。

可以看出內容技能的豐富、Alexa中控設備的增長,最終推動亞馬遜智能家居平臺的發展,而更多智能家居產品的接入,進一步推動技能以及中控產品的發展,從而形成一種正向循環 ,像“滾雪球”一樣讓Alexa生態產生的勢能越來越大,最終形成今天的語音帝國,並且這一平臺仍在快速發展中。

然而,近兩年市場仍過多的沉醉在亞馬遜Echo突飛猛進的銷量,亦或是技能的迅猛發展。但Alexa生態的繁榮正是這三柄利劍正向循環的結果,如果不把這三者放在一起來看,很容易陷入一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侷限。而探討Alexa生態的演進,對於我國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的智能語音產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亞馬遜3000萬智能音箱帝國背後的核武器:壓倒谷歌靠這三柄利劍

Alexa音箱困局:認證與生存

隨著亞馬遜Echo的暢銷,亞馬遜順勢在2016年開放Alexa語音助手,允許第三方音箱以及其他產品接入Alexa,並在亞馬遜渠道進行銷售。其中以深圳為代表的珠三角在Alexa中控產品的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Alexa中控產品——典型的是智能音箱——是生態繁榮的關鍵。

談到Alexa智能音箱就必須談最早亞馬遜在2015年8月推出的開發者預覽版Alexa Voice Service,簡稱AVS,為了保證Alexa產品的體驗效果,想要接入Alexa的音箱必須要通過亞馬遜的AVS認證。

但是傳統的音箱品牌或者工廠並不具備開發智能音箱的能力,這裡Alexa音箱的落地有兩波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波是芯片廠商,一波是方案商。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科勝訊最早推出了通過亞馬遜AVS認證的芯片解決方案,可以實現產品的遠場語音交互。基於科勝訊的芯片方案,方案商根據不同品牌商的需求,將方案落地到產品中,通過他們的優化、測試,從而推動Alexa產品快速通過認證,進而在市場銷售。

一位行業人士此前告訴我們,不通過方案商,90%的產品都很難通過亞馬遜AVS認證,可見方案商在產品認證、落地環節扮演了重要角色,這一方面代表的企業就是Sugr米唐科技、Linkplay等。

但是他也指出,由於方案商經常同時負責多個產品的認證,往往導致認證緩慢,“經常兩三個月下不來”,這也降低了產品的迭代速度。

正是在方案商、芯片商的推動下,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初,第三方Alexa產品——起初最多的是音箱——開始問世,接著隨著整個產業鏈的成熟,產品落地速度也在不斷加快,到2017年就有一大波Alexa產品湧現。

亞馬遜3000萬智能音箱帝國背後的核武器:壓倒谷歌靠這三柄利劍

據智東西從產業鏈獲悉,目前在Alexa平臺,有200多個品牌商約500個Alexa設備湧現,大大推動了Alexa中控設備的數目以及生態的繁榮。

但是據智東西瞭解,這一波做Alexa智能音箱的企業,只有少數活的不錯,比如品牌方的Sonos智能音箱賣到七八十萬臺,在代工廠商中DOSS、君蘭電子出貨量也都在50萬以上。但是大多數品牌企業並不賺錢。

原因無他,亞馬遜有自己的Echo系列產品,並且會在主要節日低價促銷自家產品,導致與Echo類似的產品難以獲得消費者青睞。此外,儘管國內廠商儘可能將智能音箱的成本壓到最低,但是受制於亞馬遜平臺等渠道費用,價格優勢在亞馬遜的強勢補貼面前也並無優勢。

第三方Alexa產品如何避開Echo產品的正面衝突,尋找差異化的空間並獲得盈利,又是第三方Alexa產品生存的關鍵。

此外,藍牙Alexa產品、帶屏Alexa產品也是Alexa生態今年呈現出的兩個發力點,來推動語音助手搶佔更多硬件入口。

亞馬遜3000萬智能音箱帝國背後的核武器:壓倒谷歌靠這三柄利劍

4.5萬技能的內容王國

在2015年6月份,亞馬遜發佈了技能(Skill)開發工具ASK(Alexa Skills Kit),第三方開發者可以在Alexa平臺上開發技能應用。而2016年Alexa技能數量只能算小有規模,進入2017年後開始呈現爆發式增長,而到2018年爆炸式增長來形容。

亞馬遜3000萬智能音箱帝國背後的核武器:壓倒谷歌靠這三柄利劍

2016年1月份,Alexa才剛剛擁有135項技能,到同年6月份,短短的5月Alexa技能數目就增加到1000項。而到2016年11月份,這一數字就達到5000項。

進入2017年後,2月底Alexa技能數目就達到1萬項,開始呈現爆發式增長。到2017年12月,亞馬遜Alexa的技能數量已經突破2.7萬項,10個月增長1.7萬個技能。

進入2018年,Alexa技能增長進一步提速。2018年3月,技能數目為3.4萬,但今年5月份,智東西瞭解到的最新數據已經是4.5萬項,2個月增長約1萬個技能。

通過與產業鏈人士溝通我們發現,亞馬遜平臺的支持、全球化的擴展、Alexa生態的繁榮、以及智能家居的發展都是Alexa技能的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

首先是亞馬遜平臺的支持以及國際化的擴展,亞馬遜相繼推出不少技能激勵計劃,比如Alexa Developer Rewards、Alexa技能挑戰賽就是重要的兩項,推動更多的開發者參與到Alexa生態的技能開發中。

第二點在於內容付費,也吸引了大量的內容服務商參與到Alexa平臺。此外,隨著智能家居的繁榮,大量WiFi設備的湧入也為Alexa平臺帶來大量的技能。

據瞭解,在Alexa技能平臺中,工具類服務仍是核心,佔到約一半左右,比如家居控制、通訊、連接服務等,其次是內容類、互動娛樂類等。

隨著Alexa全球化的發展以及智能家居的繁榮,其技能數目仍會保持快速的發展,而更多內容、服務的湧入,這推動Alexa助手近一步滲入更多設備。

亞馬遜3000萬智能音箱帝國背後的核武器:壓倒谷歌靠這三柄利劍

連接設備達到1.2萬款

Alexa生態最後一柄利劍便是連接設備——Work With Alexa,隨著Echo等Alexa中控設備的大賣,越來越多廠商開始圍繞Alexa生產周邊的控制設備,比如智能插座、智能開關、智能燈、智能窗簾等。

2015年夏天,亞馬遜開始同一些智能家居廠商進行智能家居控制的測試,如Nest,Ecobee,Sensi等。隨著Echo銷售的火爆以及亞馬遜電商渠道的支持,2017年以來越來越多的WiFi設備接入到智能家居平臺,可以用Alexa中控設備進行連接控制。

亞馬遜3000萬智能音箱帝國背後的核武器:壓倒谷歌靠這三柄利劍

智東西結合產業鏈信息粗略估算,深圳就有近百家WiFi模塊方案商,至少有五百家廠商圍繞Alexa生產周邊設備,主要產品就是WiFi類的智能插座、開關等,近一年的出貨量就超過3000萬。

之所以Alexa的智能家居能夠發展的如此迅猛,一方面源於以深圳為代表的眾多廠商的湧入,另一方面方案商快速推動小家電產品開發的標準化、流程化,大大降低開發認證門檻。其中代表的WiFi方案商有塗鴉智能、Forrinx等。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隨著支持Alexa的連接設備越來越多,亞馬遜將認證外包給了美國的UL實驗室,自身只進行藍牙、車載設備的認證,這一定程度也提升了WiFi設備的認證速度。

但是在Alexa繁榮的連接設備下,也呈現著危機。這表現在大量的連接設備仍然以小家電為主,比如智能插座、開關、燈等,並且激烈的競爭,導致產品質量良莠不齊,亞馬遜平臺對這類產品的監管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鬆懈。

據產業鏈人士透露,以WiFi插座為例,2017年WiFi模塊的價格一般都在12元左右,而伴隨著支持Alexa的WiFi插座的井噴,方案商之間的激烈競爭,今年WiFi模塊的價格已經降到10元左右。

亞馬遜3000萬智能音箱帝國背後的核武器:壓倒谷歌靠這三柄利劍

▲工廠中生產的WiFi模塊

隨之而來的是電路板(PCBA)價格的下降。原本2017年WiFi插座的電路板產品出廠價的成本在30元左右,但今年很多方案商已經將價格降到了22元左右。

WiFi插座工廠之間進一步競爭,導致多家產品成品出廠價都低於30元,加上跨境電商物流成本、亞馬遜平臺的抽成,定價8~9美金(約50~60人民幣)的WiFi插座已經利潤微薄了。並且激烈的成本競爭導致產品質量的參差不齊,這又進一步惡化了行業競爭。

亞馬遜3000萬智能音箱帝國背後的核武器:壓倒谷歌靠這三柄利劍

對我國語音生態的借鑑

通過對亞馬遜Alexa語音帝國背後的這三柄利劍的分析,不難發現任何一個語音平臺的繁榮,背後一定是中控設備、技能(內容服務)、連接設備三者的共同發力。

亞馬遜3000萬智能音箱帝國背後的核武器:壓倒谷歌靠這三柄利劍

反觀我國的智能語音平臺,無論是BAT,還是京東、小米、華為等,都只是在某一個點上取得一些成績,但是離整個生態的繁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尤其是今年是國內智能音箱飛速發展的一年,互聯網巨頭們都以低價策略掀起了價格戰,這一定程度上推動智能音箱銷量的快速增長。但是在內容服務、連接設備上與Alexa生態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這是智能語音產業鏈急需補齊的短板。

另外智東西也瞭解到,隨著人們對智能音箱的新鮮感消失後,用戶的使用黏性也開始下降,這時就更需要整個生態的培養,依靠多股力量共同推動智能語音產業的發展。

鑑於亞馬遜平臺許多第三方智能音箱不賺錢的現狀,反觀國內市場也是如此。一方面巨頭採取低價促銷的策略,99元、89元的低價已成為常態,這讓很多平臺的第三方企業難以獲得生存空間。另一方面隨著今年國內智能音箱競爭的加劇,“站隊”現象已開始存在,一些互聯網巨頭開始收緊平臺的開放程度,這都不利於智能語音生態的繁榮。

隨著今年以智能音箱未代表的主控設備進一步發展,未來連接設備以及智能家居標準也會是語音平臺之間競爭的關鍵,如何保證WiFi產品的品質,保證智能家居品類的豐富,同時又給予生態夥伴足夠的利潤空間,都將決定平臺未來的走向。

此外,如何設置合理的中控設備認證標準、連接設備認證標準,以及藍牙設備的認證標準,保證認證的效率與產品的迭代速度,對於國內語音平臺之間的競爭都至關重要。

亞馬遜3000萬智能音箱帝國背後的核武器:壓倒谷歌靠這三柄利劍

結語:用生態構建競爭後盾

Echo音箱銷量超3000萬,Alexa中控設備達到500款,技能數目達4.5萬項,連接設備約1.2萬款,亞馬遜用3年半的時間,圍繞著Alexa構建了一個龐大的語音帝國。

正是這三柄利劍的存在,亞馬遜的語音生態仍會在一段時間內保持領先。而對於我國的語音平臺而言,如何把握好這三柄利劍為平臺所用,才能真正聚合生態的力量,構建服務壁壘,從而引領未來的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