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馮小寧,天生海量大美女

文/肖科

導言:

馮小寧的工程師職業證書叫做“勾調品評師”,她特意向我們強調,這本證書是“貴州省人事廳”認證,不同於“酒協”等民間機構發的證書,“是和工資掛鉤的”。

17歲進入茅臺酒廠,19歲開始主持茅臺酒廠“車間品酒評級”工作,二十多歲就以“黑牡丹”的“花名”在酒行業名滿天下的馮小寧,1983年作為“主持珍酒老熟勾調品評”的項目負責人,被鄭光先挖到珍酒廠,為“試製茅臺”通過鑑定和珍酒的誕生,貢獻了畢生的智慧。

天生海量喝兩斤

2017年夏天某一天,馮小寧作為珍酒廠的老專家之一,到珍酒廠訪問,他們親切的把這個行動稱為“回孃家”。

當時筆者很榮幸在現場,在品評剛下生產線的新酒時,馮小寧從隨身攜帶的挎包裡面,拿出了一隻拇指大的不鏽鋼酒杯來倒酒——這是她的隨身武器,吉祥物,是當年他的師父鄭永恆,“茅臺三鄭(鄭銀安、鄭義興、鄭永恆)”之一,留給她的。

「十六」馮小寧,天生海量大美女

馮小寧介紹珍十五的品質構成

在當天的晚宴上,馮小寧大呼酣飲,酒量驚人。要知道,一個59歲的老太太,能夠喝酒已經是奇蹟,何況是敞開喝,跟滿桌子的男子漢們放對。

當天喝的酒是珍酒“珍十五”,馮小寧說,這麼好的酒,不要說喝,見一面都不容易,“那還不多喝點!”

馮小寧的父親馮立文,本是四川萬源人,馮家是當地大財主,“當時萬源縣銀行行長的兒子和父親打架,行長還要親自到我們家賠禮道歉。”馮小寧說。

馮立文後來考取上海同濟大學,作為學生領袖領導過多次學生運動,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華東解放以後,馮立文加入第二野戰軍。後來第二野戰軍解放貴州,馮立文隨軍到了貴州,轉業到了仁懷,懷著那個年代一個有操守的知識分子的樸素理想——這個地方太落後了,我要為它的發展做貢獻。

1958年,馮小寧出生在仁懷,“天生帶著酒量”,長到十七八歲,就已經以酒量大遠近聞名了。

馮立文是南下幹部,工資“比縣委書記還要高”,馮小寧的母親也是世家女,本來是天津人,醫生世家。因為從軍與馮立文在軍中認識並相愛結婚,也在仁懷留了下來。解放初期,馮的母親有時候還穿著旗袍出街,當地人像看戲一樣嘖嘖稱奇。

因為父母都是高幹(軍籍),馮小寧家境優越,少女時期就參加父親的飯局酒局,“經常喝茅臺酒”。

1976年,年不滿十八歲的馮小寧參加茅臺酒廠,拜在鄭永恆師父的門下學習品酒調酒。

當時茅臺酒廠的品酒師團隊,是張支雲、李興發、鄭義興、鄭永恆、鄭銀安、王世彬、季克良、汪華、許明德這些人組成的“夢幻團隊”,其中隨便拎出一個人來,都是今天酒界如雷貫耳的大人物,馮小寧就是他們當中的一員。

「十六」馮小寧,天生海量大美女

青年時代的馮小寧

這種感覺有點像黃蓉,身在桃花島,想不成高手都難。

馮小寧回憶自己平生第一次喝醉酒,是在1976年進廠不久後。當時喝的是“珍藏20年的茅臺酒”,那才是真的見一面都不容易的好酒。同桌的就是李興發、王世彬、鄭永恆這些老前輩。

老師傅們可能也是不懷好意,想看看這個小姑娘究竟能喝多少,讓馮小寧放開了造。“平時喝斤把都不會醉”的馮小寧這次檢驗出了自己酒量的上限,喝了兩斤多之後終於吐了。這是她一輩子唯一的一次醉吐,“在那以後再喝多少都不會吐了。”

珍酒調酒師

1983年,離“試製茅臺”鑑定還有最後的兩年,茅臺酒易地生產試驗基地感覺缺乏調酒師,鄭光先再次到茅臺酒廠求助挖人,這次屬意馮小寧。

當時馮小寧才25歲,還沒有結婚,“是個大姑娘”,但是已經以“品酒調酒的專業水平”在酒行業享有盛名。

鄭光先想挖馮小寧到基地主持調酒,但是當時的書記周高廉和廠長李興發愛惜人才,不肯放她走。

「十六」馮小寧,天生海量大美女

勾調品評師——馮小寧

馮小寧性格潑辣活波,平時跟這些老師傅們處得關係很好。當時基地在遵義城郊,去基地乃是進城。此外,能夠參加“試製茅臺”這一偉大的事業,獨立承擔試製酒的調酒工作,檢驗自己的專業水平,馮小寧本人內心是非常願意去的。

好吧,你們不肯放,我就來說服你們,馮小寧每天跟著李興發廠長上班下班、開會散會,“像債主一樣寸步不離”,終於把老廠長膩歪煩了,大筆一揮:“去去去!”馮小寧這就調到基地當主持調酒的副科長(正科長是行政幹部),開始為1985年的“大考”做準備了。

馮小寧後來分析,其實李興發這些人對他像對“親姑娘”一樣,實際上愛憐多於嚴厲,當時的“不放”,其實更多的是種姿態,是為了說服“其他的人”。

1985年冬天,“茅臺酒易地生產試驗鑑定會”,在當時的基地也就是今天的珍酒廠舉行,馮小寧作為當時主持調酒的具體負責人,“主持第一線”,親手調製了當天的鑑定酒。

馮小寧當時的資歷還不夠參加鑑定會,躲在外圍等消息,心中的忐忑不安,那也不用說了。當鑑定通過的消息傳來的時候,馮小寧緊張的身心徹底放鬆下來,“喝了一大茶缸酒,一是慶祝一是壓驚”。

美麗人生

1978年,19歲馮小寧作為茅臺酒廠的酒師,隨同當時的老廠長王世彬參加安徽亳州舉行的“全國名酒會”,在飯桌上,同行們都以為她是王廠長的孫女,跟倒來玩的。

等到品酒評酒的大會環節,人們才發現,這“孫女”竟然是茅臺酒廠的酒師,而且功夫高超,在全國精英薈萃的名酒大會品評中,分析品評的準確性名列前茅。

「十六」馮小寧,天生海量大美女

貴州茅臺酒廠籃球隊,二排右二馮小寧

馮小寧長得漂亮,又因為愛打籃球,是茅臺酒廠女子籃球隊的主力後衛,“皮膚曬得黑黑的”,同行們一看,業務水平高,人又長得漂亮,賦予了她一個質感真實的綽號“黑牡丹”。

如前所述,當時茅臺酒廠的品酒師們,都是些酒界大鱷,茅臺天氣炎熱,車間裡面更是熱如火燒。而新酒暴烈,品評新酒,每天幾十輪上百輪下來,嘴巴要起泡,大鱷們有時候就懶得下車間了,馮小寧當時19歲年輕,義不容辭的擔任了這一“艱難”工作。於是茅臺酒廠車間出現了一道奇特的風景線,年輕的馮小寧走在前面負責品酒,年長的李興發“揹著手”在後面監督。馮小寧品一缸唱一聲“醬香——!窖底——!醇甜——!”站在背後的李興發眼皮都不抬,點點頭,新酒入庫。

“醬香——!窖底——!醇甜——!”的判斷,跟工人們的收入直接掛鉤。工人師傅們懷疑她年輕水平不夠,大家不答應了,你個小丫頭片子,敢來跟老子們的酒評級判味,膽子也太大了點。鬧到廠裡,廠裡沒辦法,只得組織專家組對馮小寧評級的酒重新考評——結果跟馮小寧評判的一模一樣。

大家服了,馮小寧反而因此名聲大噪,轟傳全廠,茅臺廠的知名酒師,當然也就是全國全行業的知名酒師,所以1983年鄭光先挖馮小寧的時候,茅臺酒廠不放人的一個主要理由就是“你是知名人士,走了不好”。

1989年,馮小寧參加國家級品酒師的考試,當時全省只有9個人通過考試,馮是其中之一。考下來在休息區,當時作為評委的季克良走過來連嬌帶嗔的擂了她一拳,“你要是當年不走的話,現在就是你考別人了!”季克良這也是一廂情願自作多情,進取的一生,充滿多種多樣的可能性,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十六」馮小寧,天生海量大美女

舞臺上的馮小寧

現在,退休了的馮小寧還被遵義市、仁懷縣聘為品酒專家組成員,依然活躍在生產品評的第一線。59歲的她,穿著顏色誇張的花裙子,愛唱歌愛跳舞,“跟年輕的時候一樣”。笑容綻放的她指著當年在茅臺酒廠舞臺上的一張照片對我們說,你看,這個就是我!相片上,美麗的姑娘畫著兩個紅臉蛋,一顆小虎牙調皮而又耀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