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人|她一针一线织布鞋,他款款深情写《布鞋》······

溆浦人|她一针一线织布鞋,他款款深情写《布鞋》······

溆浦人|她一针一线织布鞋,他款款深情写《布鞋》······
溆浦人|她一针一线织布鞋,他款款深情写《布鞋》······溆浦人|她一针一线织布鞋,他款款深情写《布鞋》······

原来读书时王老师虽然不是我的任课老师,但同在一所学校,亦亲同师生。况且王老师是我们学校最出色的语文老师,他又爱好文艺,书法、弹琴吹唱样样拿手,所以我们都很敬重他,也是我崇拜的偶像。后来我和他、彭庆琪、姜跃文老师等人一起创立《岩鹰文艺》,他是副社长,和我们一起油印刊物,并给文章插图,所以我们之间的友谊很深厚。

也许王老师只是把写作当作一种自娱自乐的消遣,或者是作为一种备忘的记事,所以他的文章都是一稿而成。回来后我在电脑上打印《布鞋》,我被文中的真情实感打动。于是我萌发了一个念头,将打印后的《布鞋》先推荐给其它影响更大的网媒和纸媒。

(王九日)

布 鞋

王福山

可以骄傲地说,我妻子绝对是做布鞋的高手。她做出的布鞋,鞋面用的是簇新的黑灯芯绒布,双层绞合;鞋底是用耐磨的白土布千层叠加,一针一线纳成。看整个布鞋黑白搭配,形状中规中矩,线条自然流畅,既大方又结实,一看就知道是花了心思的艺术品。穿在脚上走起路来,前五里,后五里,五五二十五里,就像腾云驾雾,轻飘自如。

我们乡里姑娘出嫁要做很多布鞋,有赠送给阿公阿婆的、兄弟姐妹的,还有打发给其他亲戚六眷的,加上自己小俩口日后几年要穿的,以及给未来的小把戏准备的,不做几十上百双还真应付不了。乡里谁家嫁女,早半个月就将我妻子请去做鞋。她一边做鞋还得一边辅导新娘子和其她人做,似乎成了民间的“做鞋匠”。随着时代的变迁,机械制鞋业迅猛发展。各种材料、款式的鞋子在市面上堆积如山,且价格便宜。有人劝我妻子别费那个劲做鞋了,要穿鞋去买就是。我妻子说,买的鞋子虽然漂亮,但没自己做的结实耐用和爽脚。和她一样看重传统的乡里人还有不少,谁家嫁女还请她去做鞋。直到年过花甲,她仍在勤操“童子业”,为他人做嫁布鞋,且业务有增无减。乡里有个姑娘要出嫁,其父说布鞋费工费料难做,到市场上买几十双算了。姑娘说就是买一百双也抵不到自家做的一双。

1958年我们恋爱时,还是未婚妻的她送我一双布鞋,我舍不得穿,每晚抱着睡觉,做过很多好梦。在我看来,那不是一般的布鞋,而是一位纯情少女的玻璃心,哪敢轻易践踏?一直过了十多年,孩子们都大了,妻子找出那双鞋子要我穿,我借口鞋子太多穿不赢,仍然舍不得穿。妻子疑惑地问:不合脚吗?我说合脚,你送给我时就试了的。妻子饱含深情地说,送给你鞋子就是给你穿的,穿烂了也无怨无悔。后来,在妻子的生拉硬扯下,我才穿了这双鞋,而且十分爱惜。不管是冰天雪地还是一路风雨,这双鞋陪伴了我几十个春秋,以至于工作调动,我仍带着它不扔丢弃。因为它不是一般的布鞋,它收藏了我们的初恋。

1986年冬,我的大女儿出嫁。妻子更是夜以继日飞针走线,为女儿赶制布鞋。夜里两点多种还在纳鞋垫,那单调而富有频率的“嗡嗡”声,就像蜜蜂迷入花丛,成了深夜里美妙的音符。我劝她说,夜深了,睡觉吧!她不吱声,仍自顾纳着鞋垫,眼里却滚落了几颗泪珠。我的心底像被锥了一下,瞬间明白,她这么辛苦熬夜做出的布鞋,原来浸透着深深的母爱!真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理解地说,你做吧,我陪你!

2000年,县扶贫工作队归队。村书记找到我妻子说,扶贫队的领导常驻我们村,为我们解决了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工程,给我们做了很多好事。他们确实是辛苦了,我们山里人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送人家,就麻烦你纳几双鞋子送给他们吧!我妻子又是连续熬了好几个晚上,奉上了几双像模像样的得意“作品”。在告别仪式上,几个少先队员毕恭毕敬地将布鞋送给扶贫队员时,队员们看着一双双做工精细的布鞋,眼放亮光。队长用手仔细揣摩着说,这是一份最珍贵的礼物,它饱含着乡亲们的真情,饱含着民心,前路漫漫,我们将穿着它去打好扶贫攻坚战,让更多的贫困家庭脱贫致富。乡亲们的真情我们收下了,感谢你们!

我无意中看了眼妻子,见她眼里再次闪现着泪花,那泪花里洋溢着荣幸、自豪的光芒,更有满满的幸福。

《溆浦经典》共设六个栏目:溆浦人、溆浦事、溆浦地、溆浦话、溆浦味、溆浦讯。欢迎广大乡亲们积极参与,一起把《溆浦经典》这个平台办得更好!欢迎大家加入溆浦经典微友QQ群:45486737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