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飾品價格是怎麼定下來的呢?

Panny-小婧

Steam市場是嚴格遵從市場規律。

從總體上看價格遵從供需原則

供不應求的狀態價格就漲價,供大於求的狀態價格就會下跌。這個是所有商品都遵守的規律。飾品和卡片原理基本相同,這裡我用卡片的價格做個演示。

下圖是《層層恐懼》裡面某一張卡片的價格。我們可以看到在這款遊戲剛開始掉卡的時候,也就是前年的8月價格是非常高的,單張卡片的售價一度漲到了3.6元。那個時候,這個遊戲剛出,卡片數量極為稀少,所以價格很高。待首發的合卡潮退去以後,這個卡片的價格維持在了一個穩定的範圍。

然後,我們也可以看到圖中標出的有兩個明顯下跌。一直到現在的0.12元一張。這兩個下跌我想熟悉喜加一的朋友也應該知道,正好是對應的《層層恐懼》的兩次限免活動,我在限免時都及時發佈了獲取消息。其中一次是HumbleBundle上面的限免,後面一次是Steam商店的直接限免。

這兩次限免導致了這款遊戲的玩家數量急劇上升,同樣,卡片的數量也急劇上升,而隨著稀有度的降低,這個卡片的價格從3.6元一路下跌到0.12元。

G胖是否干涉玩家之間的交易

首先,G胖不直接干涉物品的定價。

然後,G胖的高明之處在於你在做你的小買賣之前,會先“強迫”你同意Steam下面訂戶協議,具體要求也和用戶協議差不多,主要適用範圍是Steam時長,社區等。一般人肯定也不會去管裡面的內容,更別說還沒有中文版本。但這個協議的關鍵點就在於,同意了這個協議,你就同意了G胖可以在你的每條交易下面抽成。為什麼現在大佬都喜歡做平臺,而不是直接做,正是因為平臺可以抽成。

放眼世界,天下生意沒有一個是可以保證穩賺不賠的。而唯一穩賺不賠的生意就是抽成。

而具體G胖抽成多少呢?15%。雖然在業界也算是相對溫和的一個比例了,但考慮到Steam市場用戶只要是涉及了交易,都會是高頻用戶,所以,這個抽成比例還是很高的。

具體計算公式:賣家價格*1.15=買家價格

也就是說,一個標價115元的商品,買家支付了115元,而買家只能收到100元。

當然這個抽成也非常好地遏制了賬號之間的倒庫行為。對於這種行為,如果被V社發現了,還是有可能收到賬號封禁的。

虛擬物品的貶值性

考慮到Steam市場上交易的都是虛擬物品,所以每件虛擬物品都會必可避免地遇到貶值事件。短期投機倒把確實有盈利的可能,但是長期看來還沒有一件虛擬物品能長時間保值,所謂的Steam市場內的囤貨行為是高風險的,比炒股票還高,不要聽信某些人某個點囤了一批貨,發家致富了,虧本才是主旋律。

能引起貶值的原因很多,比方說更好的飾品的出現,導致現有飾品需求度降低。長遠看來,隨著時間的推進,該物品只要不是消耗品,都會越來越多,最終達到供需平衡點,然後處於長期的供大於求,然後跌價就開始了。

當然也有一些黑天鵝事件。最經典的一個事件就是去年的PUBG國服事件,當時鵝廠放出風聲國服PUBG要上線,數據不互通,消息一出,PUBG飾品圈火速爆炸,某個人都在拋售。各種曾經被吹上天的飾品,比如說某個風衣,2000多RMB,瞬間跌落至200元的冰點價。然而,事實上是,鵝廠刷了所有人,到現在國服還是沒有消息。

總結

  1. Steam飾品總體遵從市場供需規律

  2. 長遠時間是貶值物品

  3. 黑天鵝事件會導致價格暴跌

  4. 保值性堪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