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要用好“批評”這面“鏡子”

“上級的批評充耳不聞、同志們的建議聽不進去……”江蘇省東臺市政協原黨組成員、東臺市委統戰部原部長秦志水在懺悔錄中坦言。據報道,他在擔任一把手期間,行事比較霸道,我行我素、剛愎自用,多次利用職務便利收受賄賂、以權謀私,全然不顧上級領導和單位同事的“逆耳忠言”,最終一步步墜入了違紀違法的深淵。(7月15日 中國紀檢監察報)

“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如果說“表揚”是一面正向“鏡”,那麼“批評”就是一面負向“鏡”,不過,這兩種方式都是通過“照鏡子”的方式亮出底子,以實現幹部自我淨化、自我提升的目的。

事實上,照“負向鏡”並不受歡迎,正如江蘇省東臺市政協原黨組成員、東臺市委統戰部原部長秦志水在懺悔錄中坦言:“上級的批評充耳不聞、同志們的建議聽不進去……”,不願意去照“鏡子”,自然就難以達到“修身正己”的目的。

古人云,美言不信,信言不美,面對他人的批評指正,誰都容易產生“抗拒心理”,尤其手握權力的“一把手”,更容易對“逆耳忠言”聽而不聞,膨脹的“面子觀”會讓幹部雙眼濛濛,雙耳聵聵,只看到自己的優點,談自己的政績,而看不到自己我行我素、剛愎自用潛藏的危險。

哲人說,“能夠聽到別人給自己講實話,使自己少走或不走彎路,少犯錯誤或不犯大的錯誤,這實在是福氣和造化。”接受身邊人的批評指正並不會把缺點“放大”,而是良政善治的開端,彰顯的是幹部容忍批評的胸襟,面對問題的勇氣,以求不斷地彌補不足,減少犯錯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