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獸藥“替抗”助力綠色興農

在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抗生素耐藥性”平行論壇上, 聯合國糧農組織動物健康部曾發佈過一份動物糞便檢測報告。這幅橙黃相間的世界地圖顯示:幾乎全球所有陸地上,都能在動物糞便中檢測到抗生素殘留。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每10平方公里能檢測到8~9千克的動物糞便抗生素殘留。

如何讓農民不再在動物身上使用抗生素製品?福建農林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教授吳德峰認為,通過“替抗”“低抗”手段遏制濫用,讓抗生素“剎車”是未來養殖業發展的大勢,中草藥飼料添加劑就是極具潛力的選擇。

中獸藥“替抗”悄然興起

幾年前,湖南省衡陽市養豬大戶黃如福的養豬事業在“瘦肉精”事件中被波及,很長一段時間,豬肉都很難賣到好價錢。即使他沒有使用激素類藥物,客戶也不敢冒險。

這件事給黃如福的衝擊很大,他開始思索如何不使用抗生素、激素類藥物,也能讓豬不得病,還能多長肉的方法。由於曾經學過一些中藥知識,他開始嘗試自己種植中藥餵豬。沒想到,他的嘗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豬不僅生病少了,還長胖了,這讓黃如福對自己的中草藥養殖信心倍增。

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神農本草經》中就有“桐葉……飼豬肥大三倍”的先例。雖然在養殖業中運用中草藥早有可考,但多年來,養殖業一直在西藥的“統治”之下,中草藥的應用難成氣候。

直到近幾年,西藥自身的缺陷開始凸顯,形式才逐漸改變。在G20峰會決議中,關於影響世界經濟的五大問題,就包括抗生素濫用。綠色養殖、無抗養殖已經成為養殖業發展的方向。

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專家彭激夫認為,在這樣的國際大環境下,獸藥殘留和動物源細菌耐藥性控制呼籲聲音漸響,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經驗中總結出來的中草藥飼料添加劑,具有毒副作用小、殘留少、無抗藥性等優勢。不會出現因耐藥性問題導致的“藥效越來越低—用藥量越來越大—殘留越來越嚴重”的惡性循環現象。

去年,在農業部整治獸用抗生素的專項行動中就明確提出,推進獸用抗菌藥物規範化、減量化使用,以中獸藥等安全、高效、低殘留的獸藥為重點,引導養殖者替代抗生素使用。

諸多妙用備受青睞

但是,中草藥飼料添加劑能完全替代抗生素嗎?在防病治病,提高禽畜生產性能方面是否真的行之有效呢?

吳德峰給出了肯定的回答。他介紹說,養殖業所用飼料一般分為藥用和食用兩種,而中草藥兼有營養物質和藥物的兩重性。中草藥主要含有蛋白質、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成分,科學研究已經發現在中草藥之中含有多糖類和氨基酸類物質可以增強免疫力。

吳德峰說:“除了增強免疫力,在飼料中加入一些合適的中草藥,還能夠起到健脾、消胃開食、補氣養血、滋陰生津、鎮靜安神的效果。”

在反覆的實踐中,養殖人員發現,神曲、麥芽、山楂、陳皮可以增強食慾,當歸、益母草等可使動物機體強健,膘肥體壯。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等可以預防外邪入侵,另外許多中草藥對於人畜寄生蟲病有很好的效果,常用藥物有檳榔、百部、南瓜子、青蒿等。

黃如福以自己的豬仔為例介紹了中藥的妙用。他常用一些健脾消食的中藥來餵豬,如麥芽、白朮、黃芪等,既提高了飼料利用率,又提高了飼料攝入量。

他認為,中草藥飼料添加劑可以提高動物的生產性能,讓其肉質鮮美,色澤更優。同時,也能提高禽畜的繁殖能力,提高其產仔率。

吳德峰介紹,現階段,中草藥在養殖業中的應用主要以藥用植物類所佔比例最大,除了新鮮草藥外,所用劑型以散劑為主,提取液、注射劑、片劑為輔。禽類中,雞、鴨、鵝等,畜牧類中豬、牛、羊、兔等,水產類裡魚、蝦等應用較多。

巧念“無抗”致富經

對於養殖戶來說,無抗養殖能否產生經濟效益,是他們最關心的事情。

國內畜禽養殖業中,飼料費用佔總成本的60%~70%,飼料價格居高不下,在畜禽養殖利潤空間較薄的情況下,增加飼料資源、減少成本、增加養殖業的收入、提高經濟效益顯得尤為重要。

原料易得,價格低廉,使用中草藥飼料添加劑能代替部分精飼料,把飼養成本降了下來。又由於它的防病治病效果,減少了抗生素的使用,節省了一大筆開銷。

肉色純正,肉質更好,賣的價錢也自然提高了。王金海將中草藥餵羊的方法教給了當地村民,養出來的羊羶味小,肉質嫩,銷路很好,帶動了附近村民一起致富。他說,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對食物的品質更加重視,走生態養殖路更加符合消費者的需求。

聽聞中美打起了貿易戰,大豆的走勢影響了生豬的飼養成本,黃如福卻顯得不那麼焦慮,一方面他對自己的無抗豬肉很有自信,不愁銷路,另一方面他的飼養成本和穩定的出欄率也為他減少了很多壓力。

出欄,是養殖業常用的術語,指動物長到了屠宰重量。黃福如說,現在每個月出欄100多頭,從去年9月份到現在,養殖場盈利達60多萬元。他正在準備擴大養殖規模,繼續創收。

目前,國內已出現了一批探索綠色養殖的企業,調查數據顯示,這些企業所用抗生素的藥量只是業內平均水平的40%左右,以一個100萬規模的肉雞場為例,以中草藥飼料養殖一年,用藥節省費用約300萬元,甚至更多。

當然,目前中草藥在養殖業的運用也存在一定問題。由於中草藥產地不同,土壤、氣候不一造成藥物成分含量不一,影響其效果,再加上作用機理不清、劑型單一、缺乏毒理安全方面的研究,沒有統一的質量標準和配方標準等問題,很難對中草藥及其產品作出準確的藥效評定和質量監控。

“藥物含量標準化、加工工藝精細化、配製微量化、配方精專化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同時還應注意中西醫結合,並且需要作長期、大量的實踐驗證工作。”吳德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