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案例:“好好說話”師生溝通的金鑰匙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有藝術的說話可以幫助人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雖然當班主任久了形形色色的學生見多了,學生們犯的錯也見多了,但每當學生犯錯時還是不能做到雲淡風清、心如止水,總是會狠狠地認為這幫學生真的是一群“牛筯”,怎麼教都教不會,一天到晚不讓人省心,看我怎麼給她們“抽筯扒皮”。試想一個怒氣沖天的老師和一群視死如歸的“學生”會迸發出多麼慘烈的戰爭呢?

  • 案例描述


晚上9點半,來電顯示“830086”,是女生寢管阿姨的電話,說實話看見這個號碼真的有點驚弓之鳥的感覺。但作為一個班主任,我還是一天24小時開機怕錯過任何一個信息。

“邱老師,你的“22”寢室今天晚上又在大吵大鬧了,快十點了還不睡覺,還和我頂嘴,我說一句她們說十句,還在我後面大聲地摔門,真的是氣死我了。”方阿姨語速飛快地述說著我學生的種種劣跡,隔著電話,我都能感受到她那憤怒地樣子。

“方阿姨,你先消消氣,真的不好意思又讓你受氣了,小孩子真的不懂事,不要和孩子一般見識,等我一下,我馬上到。”其實這時的我剛到自家的樓下,為了自己、寢管、孩子們能在今天晚上睡個好覺,我又發動了汽車。

回學校三十分鐘的路程,這給了我一個緩衝期,讓自己先平靜下來,才能認真的思考應該如何去處理這個突發事件。

  • 處理過程
  • 控制自我情緒

要想讓學生和寢管平靜下來,首先要控制穩定自己的情緒,控制好自己,多做幾次深呼吸,對自己說:沒有關係,小事情,我一定可以搞定的。人是唯一可以自我暗示的生物。

如果我怒氣衝衝地跑到學生寢室裡,一把把學生拖出來,指著鼻子大罵一通:你們怎麼這麼不聽話,我平時是怎麼教育你們的,你是一頭豬我也教會了吧。你們是嫌我太空了是嗎?天天給我扣分,個個星期拿不到優秀寢室,害得我班主任獎勵又要被扣了。不想睡覺你們就給我站一個晚上。

結果怎麼樣呢?學生的脖子一個個都硬起來,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我們才不怕,我們不睡覺你也別想回家,最後就鬧得無法收場,還是老師妥協:一個個都不說話是吧,今天先睡覺,明天再來伺候你們。一個晚上無眠,這場火星撞地球的結果是可想而知,不得善終了。

班主任有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調節學生與任課教師的關係,與學校寢管的關係,甚至是學生與家長的關係也要去插上一腳,是所有圍繞學生而形成的關係網都要靠班主任去調解和圓潤。所以作為一個調節者既要有置身事外的觀察者的身份,又要有感同身受的共情者的身份,才能更為理性地處理事務。首先要拋開因為這件事自己會受到什麼影響,如獎勵和麻煩啊。當一個人熱血沸騰而衝擊大腦時,是很難做出正確的行為,肯定是什麼話最傷人就怎麼說。

衝動是魔鬼,惡語相向,傷了對方也傷害了自己。當自己伸出手指著別人開罵時,一定是一個手指指向對方,而四個手指指向自己,傷自己更甚。

  • 聽學生描述事情經過

法院在宣判殺人犯之前會給他陳述供詞讓他為自己辯解。更何況,是對於學生呢?我們要接受不完美的學生,用老師的藝術與智慧一點一點地去雕刻他們,讓他們感覺不到痛卻在不斷成長,不斷變化。

老師學會傾聽是一種很好的方法,讓學生回顧自己發生的事,給她們說話的機會。老師則在傾聽地時候儘量不要去打斷她們的話語,給予她們充分地尊重,向她們傳遞一個信息:老師是信任你們的。其實,很多時候,學生在訴說過程中自己都會反思與反省,或者在說出來之後她們的怒氣也會氣回丹田了。

其實很簡單的事,一個寢室八個女孩子,要在半個小時內完成洗漱是有點緊張,再加上有些女孩還要嘴饞吃零食,還要敷個面膜,時間就更緊張了。寢室裡是學生最放鬆的地方,說說笑話,說到高興時聲音就高了,連寢管來敲門都聽不見。結果,阿姨就開罵了,學生也沒有一個是孬種,你一句我一句,場面可以想象是有多麼熱鬧。阿姨憤然離開,學生就“嘭”得關住了門。

  • 讓學生說說發生衝突的原因

首先,我要表示我的立場:你們今天與阿姨發生衝突,很令我傷心,但是我還是給了你們解釋機會,我在聽你們解釋的時候總結了幾點原因。我現在再給你們一次機會,你們自己反省一下,在整個過程中,你們真的是做得很對,都是阿姨搞事情嗎?

於是,她們在經過幾分鐘的冷靜後,開始開口了。

“我們今天因為所有人都輪流洗澡和洗衣服了,所以,就遲了。”

“池某因為貼了黑色的面膜來嚇我們,我們都尖叫了起來,然後我們就大笑了,阿姨在外面敲門也沒有聽見。”

“我因為晚飯沒有吃飽,去小店買了麵包,吃好就遲了。”

“還有呢?……沒有了嗎?我怎麼感覺還有呢?”

“那個,阿姨罵我們的時候,我們回嘴了,阿姨就更生氣了,她說要打電話給你。”此時,一個低低地聲音:我們也沒有犯什麼錯,我們這麼點小事也要向你報告,也太小題大做了。

“老師,我在阿姨走的時候關門重了,阿姨又把我罵了。可是,我真的不是故意把門關得這麼重的,因為我關門的時候,剛好一股風吹過來,門就“嘭”得一大聲,把我自己也嚇壞了。”這個時候,她擔心我不相信她,快急得哭出來了。因為我在班會課向她們演示過如何開門與關門的大學問。

我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 分析原因,尋找化解方法
  • 當天處理過程

等她們全部說完了,我才開始對她們的表述內容進行分析與解剖。

老師明白今天的事情是一件突發事件,也不是什麼大是大非的事情,老師不想把事情鬧大,但是老師發現了你們存在的幾個問題:

  • 全寢室的成員沒有合理安排洗漱時間,造成了上床時間推遲。
  • 池某故意貼黑麵膜嚇同學雖然沒有惡意,但是會給同學帶來驚嚇。晚上做這種惡作劇會給同學造成陰影,萬一哪個同學嚇死了可就攤上大事了。這個是有案例的,嚴重的會追究刑事責任的。
  • 關門聲音太響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讓池某重新再做了一次關門的動作,結果聲音是很響。主要原因是關門的方法不對,她是直接用“推”,門離開手之後在風的作用下就產生具大的響聲,對於沒有防備的人來說這聲音足以“嚇人一大跳”。
  • 你們犯紀在先,阿姨來管你們是她的職責所在,寢室是阿姨的地盤,寢室的一切事務由阿姨做主。就如同教室裡你們歸我管一樣。管理者是最不喜歡頂嘴的下屬的,你們應該做的是意識到自己已經違規了,首先向阿姨道歉,然後再向阿姨解釋。


“老師分析得對嗎?小小事情,其實蘊藏著大學問,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為人處事的能力。如果老師在你們犯紀的時候批評你們,你們也劍拔弩張地一點不認錯,一點不示弱,我也會很生氣的,甚至是怒發衝頂。你們想想,老師和你們好好說話,你們是什麼感覺呢?是不是心裡舒服點,更能接受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現在給你們五分鐘的時間,討論一下應該怎麼處理這件事。

於是,她們給了我以下幾個處理方法:

  • 以後洗澡分批洗,晚自習前四個人,晚自習後四個人。
  • 在家裡貼面膜或者上床之後再貼,不再搞這樣的惡作劇。
  • 熄燈之後不再大聲說話,如果真的來不及,要做到輕聲細語,再違反我們自己罰十圈操場。
  • 關門時拿住把手,轉動把手,不發出聲音,愛護公物。
  • 全寢室成員向阿姨道歉,以後,有什麼話好好和阿姨說,不再頂嘴。

其實好好說話不能僅僅要求學生做到,同樣老師、寢管、學校領導、家長等都應該學會的語言交流的藝術。我們成年人在處理孩子問題時,總是站在“你是錯的,你要向我低頭,你別想挑戰我的權威”的立場上,居高臨下得很強勢地要求孩子向你服軟。你不給孩子柔軟,她們怎麼會內心柔軟呢?

後續處理

在這件事情發生後的一個週日晚自習,學校因為高考鈴聲沒有調整過來,我與另外兩位老師討論高三後期的教學安排而忘了上課時間。教務主任發現學生在走廊上沒有進教室,在他大聲訓斥學生時,我意識到已經上課了。趕緊往教室裡走,此時,我與教務主任在走廊上相遇,他向我大聲吼到:你搞什麼名堂,上課了也不進教室,搞什麼名堂,哪裡還像一個老師。當時就在自己班教室外,很讓我丟面子,而且是在我的學生面前。但我也沒有辯解,只是說了一句:不好意思,我馬上進去,因為我確實沒有在上課時間馬上進教室,是我的失職。同時,我也在學生面前檢討了自己的過錯。

當我回家的路上,教務主任向我發來一條信息:對不起,我今天當了這麼多學生的面向你發火,我已經叫學校的後勤人員調整鈴聲了。雖然只是一條短息,但其中顯露著彼此的尊重。我想當時我和他“槓”起來,只會讓我們倆人的教師形象都在學生面前摧毀了。

我把這件事與學生們一起分享,讓他們明白:老師也會遇到傷心、被誤解的時候。如何去化解,不激化矛盾,好好說話給別人一個臺階也為自己創造一個更高更廣的空間。老師不可能永遠保護你們,也不可能永遠為你們去善後所有的事。

四、總結

好好說話,不是說“好聽的話”而是想好了再說,不要突口而出。著急的事慢慢說;大事要事想清楚再說;小事瑣事幽默地說;做不到事不隨便說;傷人的事堅決不說;該做的事做好再說;沒有的事不要胡說;別人的事謹慎地說;自己的事坦誠直說;將來的事到時再說。

無論在學校、社會、家庭中,愛與期待的力量,遠遠要比強制命令與諷刺挖苦、傷害打擊有效得多。

班主任工作是千頭萬緒,零零碎碎的,總是會沒有任何預兆地發生一些事情。我們要抱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心態,什麼事情都是有最好的處理辦法的。放下太多的俗事雜念,少考慮一點班主任的津貼,少顧及一點期末的考評,更多地去享受與孩子們相處時她們給你帶來的意外的驚喜。當我們一步步走過時,猛然回頭,看見的只是孩子們在一次次的事故中的成長。

好好說話,給孩子們內心裡填充更多的柔軟。好好說話,是師生無障礙溝通的金鑰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