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套房平均利率16個月上漲,部分剛需受重創,部分剛需卻安然無恙

從2017年1月份至今,全國首套房平均利率已經連續16個月上漲,對於購房人來說,首套房利率的上升,加上實際房價的上漲,帶來的最直接影響就是增加了購房成本,壓力明顯上升,甚至由現實可行性轉化為不可行性。

首套房平均利率16個月上漲,部分剛需受重創,部分剛需卻安然無恙

以北京為例,首套房平均貸款額度為200-300萬元,首套個人房貸利率已經從最初的8.5折,上升到現在的1.1倍,假如貸款200萬,期限30年,按照之前的利率8.5折優惠算的話,每個月要還9745.36元,總利息大約150萬;按照利率上浮10%,每個月要還11218.13元,總利息大約203萬,現在同比買房要多花幾十萬的利息,月供也要多出1000多元。

買房這件事,我們的討論主要就是為剛需解決問題,但是有太多不確定性因素在不斷變化,比如貸款利率、貸款人的審核限制等因素。看到許多留言的同學還是在猶豫 ,想等房價降點再買房,結果房貸利率上浮了,光利息就多了幾十萬。

首套房平均利率16個月上漲,部分剛需受重創,部分剛需卻安然無恙

事實上,利率上浮對於遏制投機炒房作用有限,而對剛需人群的誤傷卻是不容忽視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差別化的信貸政策一直是房地產調控的核心,商業銀行一方面,通過上浮貸款利率及首付比例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另外一方面應該對首套房貸,實行優惠利率以支持自住性購房。但實際的情況是,卻並非如此,事實證明,差別化房地產信貸政策,或已經陷入了選擇性、單向性誤區。

一般而言,剛需分為兩部分人。一部分人面對動輒上百萬的房價需要花上一段時間才能攢的出幾十萬的首付,這部分群體雖然有剛性需求但是短期內,還不能買房,可以尋求公租房、廉租房、在58同城租房等途徑解決居住問題,好消息是現在大趨勢上是鼓勵租房的,意味著有更多的便利條件可以申請,所以銀行利率的變化似乎對他們而言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另一部分人大多身處中低收入群體,但稍微墊一下腳尖就能買到房,他們受利率上調影響是最大的,意味著他們不得不向銀行支付更多的利息,直接加大還款壓力,甚至有可能直接從有可能買房變成買不起房,而這種情況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

客觀的看,首套房貸利率水平本來就具有內在的上升趨勢,2018年在金融去槓桿的背景下,期限長、利率低、成本高的貸款業務,對於商業銀行而言並不划算。理論而言,如果利率迴歸基準,強化差別化房地產信貸政策,可惜事實並非如此,不知道是不是又是個人理性優於集體理性的囚徒遊戲。

首套房平均利率16個月上漲,部分剛需受重創,部分剛需卻安然無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