鱉大王助修周郎點將臺、公瑾封將領老鱉火燒曹營

東吳名將江東周郎、周公瑾在蕪湖人們口中流傳著太多的傳說與故事,今天就給大家說一個周瑜點將臺的來歷的小故事。

鱉大王助修周郎點將臺、公瑾封將領老鱉火燒曹營

在蕪湖老城十字街北頭,聳立一座古壇臺,它高一丈二尺,寬約三丈,長六丈餘,用青石花崗岩砌而成。臺中開了個拱形洞門,寬約一丈,高約九尺。臺北側有石階,長二丈四尺,可供四個人並肩上下。傳說,是東吳時周瑜建造的,他在這裡設過中軍帳,點過將,所以叫“周瑜帥臺”,又叫“點將臺”。

鱉大王助修周郎點將臺、公瑾封將領老鱉火燒曹營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領二十多萬人馬下江南,征討敗退夏口的劉備,寫信給孫權說:“今治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合獵於吳。”吹噓自己兵多將廣,威嚇孫權,要他降服。孫權幾日幾夜睡不著,投降吧,心實不甘;抵抗吧,苦兵力太少。招集手下班謀士、三軍將領商量,有主戰的,有主降的,各講一通道理,吵得一團糟。只有周瑜在一邊冷笑。孫權道:“此乃關係江東存亡大事,公瑾為何不發一言?周瑜道:“降必亡,戰必存!請主公拿定主張。”反戰者都認為周瑜少年氣盛,不知天高地厚。

鱉大王助修周郎點將臺、公瑾封將領老鱉火燒曹營

孫權思謀再三,作出決策:“委周瑜統帥三軍抵抗曹操。當時周瑜不過三十四歲,怕老將們不服抽出自佩寶劍賜給他,當眾宣示:“代寡人行令,一切便宜行事!”周瑜率五百親兵從秣陵(今南京)來到蕪湖,只見見汪洋一一片湖水,蕪藻叢生,鳩鳥飛嗚,是操練、隱蔽水軍的好水域。來到高埂頭,地勢高亢,偌大一塊場地,背靠赤鑄山,面對中江,左側是鰲魚埂橫亙,右測滔滔長江,認為進可攻,退能守,甚是滿意,可作主帥營地。用寶劍畫了一塊方位,指示:“在此築臺。”命令五百親兵:“明日午時三刻登臺點將,誤了時辰統統斬首喂老鱉!”

鱉大王助修周郎點將臺、公瑾封將領老鱉火燒曹營

五百親兵目瞪口呆,心想:這周郎往日待我等親如手足,今天當上統帥,手執尚方劍,就作威作福啦?軍令如山,誰也頂不住,個個拚死出力,從大荊山運來石塊,連夜點燃燈籠火把,壘起石壇。看看太陽昇過赤鑄山,已近中午,那石壇中部上層合攏,下面還缺一個大洞口,石塊早已用盡,無法補洞。

鱉大王助修周郎點將臺、公瑾封將領老鱉火燒曹營

五百軍士抱頭痛哭,齊聲哀叫:“砍頭不要緊,喂老鱉太虧心了!”正哭得傷心,忽聽有人高叫:“好漢有淚不輕彈!我來為諸位解危難!”大家止住哭,四方張望,不見人影,都說:“怪呀,白日活見鬼了”一人聲道:“胡說!我不是鬼,是千年老鱉”果見鰲魚埂背住上一拱,崩開一個大裂口,爬出一隻大鱉,那背甲堅如青石,足有一丈方圓,長滿綠毛,茸茸如青苔,四腳著地,呼呼作響,土塊翻飛,一眨眼爬上高埂頭。眾軍士出孃胎也未見過這大傢伙,無不驚駭,那鱉伸頸昂頭,張開大口,吐出人言:“我是鱉大王,修行了千年,鬥不贏江中老蛟,它佔了我的洞窟,只好躲在這鰲魚埂下聽周郎說,你們建壇不成要統統斬首餵我,其實你們五百顆人頭也不夠我一頓下肚。好在我早已不吃葷肉,救人一命勝修一年德行,我來救你們一命吧!”眾軍土大喜,一齊叩頭行禮,道:“謝謝鱉大王!只是如何救我們呢?那老鱉也不作聲,把頭尾四腳一縮,一個筋斗滾進石壇缺洞裡,倒身豎起,頭朝下,尾朝上,蘭截身子入地,背甲上半部正好嵌合洞口,四周合縫,如青石塊砌就。五百軍士齊聲歡呼:“點將臺合攏了!”周瑜來了,用寶劍東戳一下,西削一下,砍到那鱉背鏗鏘作響,點頭道:“嗯,這帥臺築的快,又堅牢,有賞!”臺上豎起三丈高竿,帥旗迎風飄揚。牛角號聲吹起,擂鼓三通,周瑜登臺點將。沿江排列戰船七十餘艘,桅杆上飄動“五兩”信風旗從秣陵、宣城、波陽湖調來的水軍步軍,連同蕪湖駐紮的,合計不過三萬之眾,分別紮下營寨。眾將領參見過了,立馬臺下聽令。

鱉大王助修周郎點將臺、公瑾封將領老鱉火燒曹營

周瑜下令道:“撥戰船七十艘,由黃蓋將軍統領,馳入蕪湖水,早晚操練,待令出征!”黃蓋領令箭去了。周瑜下第二道令道:“呂蒙、陸遜、徐盛三將軍,各領水軍五千、步軍三千,晨昏演習水戰、陸戰,待令出征!”三將應命,各自領兵去了三萬人馬分撥已畢,場上已無一將,只有五百親兵排在臺下週瑜正要步下將臺,忽聽臺下有人高叫:“周郎!你身為主帥,眼中無珠,為何不點我作大將?眾軍士大驚失色。周瑜厲聲問道:“你是誰?”只聽蓬冬一聲滾動,伸頭朝臺下一看,一隻大鱉爬在臺前,仰鼻朝天,口吐人言“我是鱉大王!”周瑜也覺心驚,持劍在手,喝道:“你是何方妖孽怪物敢自稱大王要作大將?”老鱉道:“我有幹年德行,能口吐人言,只是未成人體罷了。已救下你五百親兵性命,支撐你登臺點將,功勞至大,為何不能作大將?”周瑜俯視臺下偌大洞口敞開,心裡明白了,問:“如今出征曹阿瞞,要以一當十,你有何能,敢作大將?老鱉呵呵冷笑道:“我是旱地鱉,滿肚怒火,攻擊曹操,何不用我?”一口噴出烈焰。

鱉大王助修周郎點將臺、公瑾封將領老鱉火燒曹營

周瑜大驚,他不是害怕老鱉神通,而是自己早有火攻曹營大計生怕老鱉道破,喝令:“住口!派你作五百親兵將領,無我軍令,休要胡亂開口,洩漏了軍機,斬!”老鱉不作聲了不久,東南風大起,周瑜下令全軍出征。老鱉讓五百軍士分批站在甲背上游出江口,讓他們登上戰船。它在帥旗船前領航,四腳踏浪分開水路乘風衝浪而去赤壁一戰,它口噴烈焰,火燒曹營,立下戰功。孫權封它“江東水族大王”爵號。並在魯港建立“大王廟”隔江與蛟磯相對它從此有了棲身之處。五百軍士感它救命之恩,春秋二季奉祭香火。莞湖老人說江口一塊大沙灘地就是老鱉駝軍士上船的地方,所以叫“鱉洲”。到了明代設置常關,有欄柵門,檢查過往船隻,才改名“關門洲”。如今,洲灘已沉入江底。至於周瑜點將臺,自從老鱉出征後,依然留下一個大洞口,正面象半塊大鱉甲,一直到今天還是老樣子。天下點將臺古蹟很多,只有周瑜帥臺有洞口,就是這個緣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