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歲裸捐1857萬,這位女先生想把古詩詞命脈傳給下一代

看點 前段時間,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葉嘉瑩先生,將自己的全部財產捐贈給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用於設立“迦陵基金”,目前已完成初期捐贈1857萬元。94歲的葉嘉瑩先生,一輩子顛沛流離,素衣淡茶,晚年卻將全部財產捐出,支持中國傳統文化研究。94載光陰彈指過,未應磨染是初心。在近70年的教學生涯中,葉嘉瑩反覆強調的一句話是:修辭立其誠。詩詞養性,先生風骨為明證。

94岁裸捐1857万,这位女先生想把古诗词命脉传给下一代

- 1 -

17歲時明白人生無常

1924年,葉嘉瑩生於北平,自幼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讀詩吟誦的日常,令她的內心變得極為細膩。

年少時,葉嘉瑩便嘗試寫詩。看到落花滿庭,菊花不敗,她隨口就吟出:“群芳凋落盡,獨有傲霜枝。”

伯父聽了便說:“這孩子看起來柔弱,內裡卻是堅韌無比,想必以後遇到困難,總能堅持得住。”

果然,這預言在葉嘉瑩的人生中得到了應驗。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這一年,山河動盪,因抗戰爆發,在航空公司任職的父親倉促南遷,從此斷了音訊。母親帶著兩個弟弟在淪陷區生活。

生命的無常感,第一次將其俘獲。

但命運對她的折磨,才剛剛開始。

- 2 -

點亮靈魂的人

母親去世後,聯繫不到父親,葉嘉瑩帶著弟弟在淪陷區艱難度日,靠吃酸臭的混合面果腹。幸好在輔仁大學,她遇到了點亮她靈魂的人,顧隨先生。

遇到顧隨後,葉嘉瑩才真正懂得了詩詞蘊藏的力量。顧先生是一代國學大家,每次他講古典詩詞,旁徵博引,葉嘉瑩都聽得如痴如醉。

葉嘉瑩發現,千百年前的哀怨哲思,依然能夠激盪人的心靈,便問顧先生:“這是為何?”

顧先生說:“世上都是無常,都是滅,而詩是不滅,能與天地造化爭一日之短長。萬物皆有壞,而詩是不壞的。”

這話一出口,便如同一束光亮穿鑿在黑暗中,擊中了剛剛經歷喪母之痛的葉嘉瑩。

原來讀詩,是可以療救人生的!

94岁裸捐1857万,这位女先生想把古诗词命脉传给下一代

那些日子,師徒二人以詩唱和,大大啟發了葉嘉瑩。一畢業,葉嘉瑩就選擇了教書講詩,先後在北平三所學校任教。忽一日,顧隨先生寫信給她,希望她成為南嶽之馬祖,而不是孔門之曾參。

此言何意?曾參只會複述孔子的話,馬祖卻能自立門派。

一句話,希望葉嘉瑩將來有一天,能夠將詩詞之美髮揚光大,望其建樹遠在自己之上。

收到這封信,葉嘉瑩自然興奮不已。

對當時的她而言,講詩是第一位的。別的都不在計劃之內。甚至連戀愛,她都覺得是浪費時間。哪料到,偏偏在這時,一個人闖入了她的生命。

緊接著,所有的痛苦都來了。

- 3 -

為自己造一身鎧甲

認識趙東蓀,是在一次同學聚會上。民國才女呂碧城講“不遇天人不目成”,意思說,不是那種出類拔萃的人,是落不到自己眼裡的。

在趙東蓀看來,葉嘉瑩便是天人。

可在葉嘉瑩這方,心底並沒有那麼強烈的波動。只是趙東蓀一次次來找她,她也不好拒絕。當時趙東蓀在秦皇島上班,為了見葉嘉瑩,時常去北平。不久後,趙東蓀丟了工作,在北京貧病交加。

葉嘉瑩覺得很是過意不去。又過了些時日,趙東蓀的姐夫看他實在可憐,為他在南京安排了一份工作。趙東蓀卻對葉嘉瑩說:“你不嫁給我,我就不走!”

不得不說,在詩詞以外的地方,葉嘉瑩真是個極單純的人。她想著:人家為我丟了工作,如今混到這個地步,他人也還不錯,就和他在一起吧。

94岁裸捐1857万,这位女先生想把古诗词命脉传给下一代

1948年,葉嘉瑩放棄了北平的工作,跟趙東蓀去往南京結婚。剛到南京不久,局勢便出現動盪。

就在這時,趙東蓀對她說:“我被安排到海軍部門工作了,咱們馬上走。”葉嘉瑩怔怔地抬起臉問:“走?去哪兒?”趙東蓀說:“當然是臺灣。”

到了臺灣,原以為日子會好過一點,葉嘉瑩卻未能如願。在旁人引薦下,她到彰化女中當教師。剛生下一個女兒不久,臺灣白色恐怖瀰漫開來,向來熱衷於政治的趙東蓀便被海軍機關當做“匪諜”給抓走。

不久後,葉嘉瑩和不滿週歲的女兒也被帶去審查。警察看了她的履歷,發現她不過一個痴迷於詩詞歌賦的主婦,便打發道:“你回去吧。”

抱著女兒的葉嘉瑩問:“那我丈夫呢?”對方冷笑道:“哼,誰知道他還能不能活命。”

出了警察局,葉嘉瑩丟了工作,連住處都沒了。以趙東蓀的處境,哪還有朋友敢站出來幫忙,那不是找死嗎?無奈之下,葉嘉瑩只好去找丈夫的姐姐。被人家收留後,她要負責一切家務。

一大家子擠在逼仄的屋中,連一張像樣的床都沒留給葉嘉瑩。等大家都睡了,她只能在走廊裡鋪一張薄薄的毯子休息。午休時,怕女兒哭吵到大家,她只能帶女兒在樹下徘徊。等大家都睡夠了再回去。

94岁裸捐1857万,这位女先生想把古诗词命脉传给下一代

寄人籬下,很不好受。她四處打聽不到趙東蓀的消息,不知道丈夫是死是活。那感覺,像是一個人在茫茫沙漠裡頂著烈日走路,喉嚨裡已經無比干渴,放眼望去,沒有一處水源,只有刺目的光線。

但葉嘉瑩沒有被痛苦打敗。

很快,她就到一所私立女中謀得了職位。姐姐、姐夫不給她照看女兒,她索性把女兒帶到課堂上去。一上課,丟給女兒畫筆和白紙,讓她畫畫。

有時女兒要上廁所,她只好對學生說聲抱歉。

整整三年,葉嘉瑩一個人撫養女兒。在精神上,她有了更大的蛻變。再多的苦,她都能吃,旁人再輕蔑的眼神,她都能承受。整整三年,她在窘迫的生活中,為自己造了一身鎧甲。

然而,丈夫一出獄,就把她打了個稀巴爛。

- 4 -

精神上萬箭穿心

由於長期遭受審查,趙東蓀的心靈被扭曲得不輕。出獄後,他性情大變,異常躁怒。由於每一份工作都幹不長,男人心頭窩火,時不時對著葉嘉瑩拳打腳踢。

那是葉嘉瑩一生中最昏暗的時刻。一家人的生計重擔,全部都壓在她身上。為了掙錢,她同時在臺北大學、淡江大學、輔仁大學三所學校任教。課業繁重,很快她就染上了氣喘,胸口時常隱隱作痛。

即便如此,還要給丈夫做飯,照顧孩子,整理家務。丈夫非但不體諒,一言不合便摔打東西。

窮困之苦,葉嘉瑩可以忍。但這種精神上的暴力,於她而言是萬箭穿心。每一天對她都是折磨。而家庭的道德和責任又捆綁著她,令她無法掙脫。

這一次,她想到了死。

94岁裸捐1857万,这位女先生想把古诗词命脉传给下一代

葉嘉瑩回憶那份痛苦時說道:“我那時確實在極端痛苦中,曾經多次在清醒的意識中告訴自己:‘我現在要把自己殺死,我現在要把自己殺死。’”

可最終,葉嘉瑩還是超脫了那份痛苦。

就像早年她伯父預言的那樣,在她的骨子裡,始終存在那些堅韌的內核。在黑暗的潮水襲來時,那股力量會支撐葉嘉瑩走下去。

當然,葉嘉瑩也不是單靠著戰慄的雙腿緊咬牙關往前走的,她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柺杖。

那根柺杖,就是古典詩詞。沒有它,她的心早死了。

無論日子多苦,回家被丈夫如何欺負,一站上講臺,葉嘉瑩就變得神采飛揚。

給學生講課時,她好像一個引路人,帶領大家去往了另一個世界。從那個由古人的悲歡、遺憾、壯闊所鑄造的世界裡,去領悟如何超脫現世的神煩。

別忘了,詩是可以療救人生的。

當時在臺灣,後來成名的許多作家,都聽過葉嘉瑩的課。席慕蓉、陳映真、白先勇、蔣勳,都是她的學生。陳映真在淡江大學聽完課便說:“要不是因為葉先生,我一輩子也感受不到古典詩詞中那個美不勝收、豐富璀璨的審美世界。”

94岁裸捐1857万,这位女先生想把古诗词命脉传给下一代

同時,葉嘉瑩亦獨自往更深的境界走去。她更加孤獨、也更加透徹地在敲打著古典詩詞世界的磚壁,試圖從中得到更深的體悟。

忽一日,讀到王安石的一首詩:

風吹瓦墮屋,正打破我頭。

瓦亦自破碎,豈但我血流。

我終不嗔渠,此瓦不自由。

眾生造眾惡,亦有一機抽。

葉嘉瑩不禁心懷悲憫地想:“其實趙東蓀又何嘗不是一個受害者呢?在一個大時代的背影下,他是那麼可憐,性情大變,施暴於人,更是可悲。”

這份悲憫,開始把葉嘉瑩引入一片更大、更遠的精神氣象。不過在當時,氣象還沒有完全成形。

真正形成,是在她最後一次巨大的痛苦降臨時。

這一次,她又被打入了無邊黑暗。

- 5 -

年逾半百,痛失愛女

1966年,美國漢學家想研究詩詞,只能去臺灣找人。

憑藉深厚的詩詞底蘊,葉嘉瑩一到美國,就震驚了整個學界。拿中文都難以表述清楚的詩詞之美,她卻讓外國人聽得如痴如醉。不久後,哈佛就請她去講學。後來為了留她在國外做詩詞研究,哥倫比亞大學直接向她發聘書,並將她家人也接到了國外。

葉嘉瑩一面學習英語,一面照顧家人的生活起居。白天講課,夜裡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還得面對咄咄逼人的丈夫。在現實的痛苦面前,葉嘉瑩選擇坦然面對。要解決精神世界的動盪怎麼辦?去詩裡!

那些日子,為了研究王國維,她在哈佛圖書館一坐就坐到大天亮。管理員問她:“天天在書堆裡,你悶不悶?”葉嘉瑩笑著說:“怎麼會悶呢?”

旁人感受不到她心靈的輕快,感受不到她和古人神交時,獲得的那份自在悠然。

94岁裸捐1857万,这位女先生想把古诗词命脉传给下一代

不久後,丈夫離世。她精神上的石頭隨之瓦解。女兒畢業、結婚,她肩上的重擔也可以放下了。當時她想:“我一輩子辛勤勞苦,到晚年,我的兩個女兒都出嫁了,我想我將來可以樂享餘年。”

誰能想到,就在1976年,結婚不足3年的女兒與女婿突然發生車禍,雙雙殞命。

歷盡半生悲苦的葉嘉瑩聽聞噩耗,欲哭無淚。時代動盪、年少喪母、被丈夫凌辱、被貧窮壓迫,這些她都一一挺了過來。為什麼老天還不肯放過自己?

王國維說,天以百兇成一詞人。此話真的不假。在處理完女兒的喪事後,葉嘉瑩將自己關在屋裡,不願與任何人交流。她的悲痛,已然無法用言語來訴說。

就在所有人以為她將被擊垮時,一天早晨,葉嘉瑩突然決定外出散步。她手上還帶著一封信,那是寄給大洋彼岸的中國大陸的。

至此,她胸中那片宏博的精神氣象,終於成了。

- 6 -

傳詩,度人

原來,早在1974年,葉嘉瑩便回國探親。當時文革將結束,在一趟火車上,葉嘉瑩看到一個年輕人正在讀《唐詩三百首》,興奮不已。

她默默地想:“中國到底是一個詩的國度,這裡的人遭受了文革十年那麼大的苦難和動盪,最後還要靠詩來解決人生、表達自我。”

女兒死後,她重新回想起這一幕。在度日如年的悲傷中,她最終還是選擇用詩詞來超拔現世的苦痛。只是這一次,不僅僅是去理解詩,也不光是用詩療救自己破碎的心,她決意將自己的體悟、感發,帶回祖國,用詩去點亮更多生命。

94岁裸捐1857万,这位女先生想把古诗词命脉传给下一代

馬未都曾說:“人生有三重境界,年輕趨利,中年趨名,到了最後,就是安放靈魂。絕大多數人,只能到第二層,第三層就上不去了。”

而在電影《一代宗師》裡,宮二對葉問說:“我爹教過我,武學三重境界,見天地、見自己、見眾生,我見過天地,也見過自己,可惜見不到眾生。”

對於葉嘉瑩而言,在遭遇了人生重重苦難後,她早已見過了詩詞的天地,也一次次見過了自己。那麼到了這個時刻,應該如何安放靈魂?

無它。她要讓詩詞這味療心藥,見眾生。

至今,還有人記得她在南開開課的盛況:300人的階梯教室,臨時增加的椅子排到門口,想進去都很困難。由於人太多,中文系規定,必須持聽課證才能入場。從其他學校趕來蹭課的,便自刻假章矇混過關。葉嘉瑩每開一堂課,教室的階梯、牆邊、窗口,都擠滿學生。每次講座結束,學生久久不願離去。

此後30餘年間,葉嘉瑩獨自帶著小皮箱,奔波在中、加兩國之間,旅費全部自費。每到一處,臺下學生無一不為之傾倒,

許多人都說:“ 見了葉先生,我們心中那些美的東西才被喚醒。”

94岁裸捐1857万,这位女先生想把古诗词命脉传给下一代

葉嘉瑩講詩,到底有多引人入勝?

加拿大的實業家蔡章閣,只聽過她一次講演,就出資為她建研究所。澳門實業家沈秉,第一次到南開聽她講課,轉頭對旁人說:“這可是‘梅蘭芳的戲’。”

此後,葉嘉瑩只有一個心願,要讓更多中國人讀詩、懂詩:“我不想我們炎黃子孫,如入寶山空手而歸。古典詩詞蓄積了偉大詩人的心靈,其智慧、品格、襟懷與修養,可以讓你的心靈不僵、不死。”

經歷了那麼多苦難,只有葉嘉瑩知道詩詞的力與美,知道藉助古人的智慧和感動,足以在人們荒蕪的心田上,開墾出一片綠洲,足以讓一個人在現實的焦慮、失落和悲痛中,藉著這一道光,穿越人生的黑暗。

她傳的是詩,度的是人。

- 7 -

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

多年間,葉嘉瑩將各種詩詞典籍帶回國,攢了四十多箱。南開成立中國古典文化研究所時,經費有限,辦公器材都靠借。葉嘉瑩四處講詩,打動無數實業家,一幢新樓立馬就蓋了起來。

她的後半生,只有奉獻,再無索取。

1997年,葉嘉瑩就拿出一半退休金10萬美元,創立了“駝庵獎學金”和“永言學術基金”,只為培養人才,從事中國古典文學的普及和研究工作。

自1945年起,葉先生在講臺上站了70多年,即便90歲出去演講,遇到學生搬凳子上來也堅決不坐。

她說:“我坐了,對不起中國古典詩詞。”

按道理說,在經受過貧困的壓迫和精神的折磨後,憑藉在國際上的聲譽,葉先生完全可以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但先生晚年,依然素衣淡茶。

她每天很早起床,早餐不過麵包、麥片,拿自制的三明治到圖書館當午餐。為了研究詩詞,經常伏案到深夜。她說:“吃什麼無所謂,填飽肚子而已。”

胸懷大氣象的葉先生,早已不用紅塵中的流光煙火來定義人生的幸福。對她而言,讓中國古典詩詞這條充滿生命力的文化河流不斷地流淌下去,充實更多人的心靈,才是最好的歸宿。

所以,在6月3日,為了繼續支持中華傳統文化研究,葉嘉瑩先生決定將畢生財產捐給南開,設立“迦陵基金”,僅初期捐贈,就高達1857萬元。只是這樣一則新聞,很快淹沒在了娛樂八卦之中。

94岁裸捐1857万,这位女先生想把古诗词命脉传给下一代

多年以前,在顧隨先生門下學詩時,顧先生對葉先生說:“一個人,要以無生之覺悟為有生之事業,以悲觀之心態過樂觀之生活。”

多年以後,葉先生歷盡坎坷,參悟道之所在,她也說:“人生總有一天像燃燒的火柴一樣化為灰燼,如果將這有限的生命之火點燃其他木柴而使之繼續燃燒,這火種就會長久地留傳下去,古人常說,薪盡火傳,我願意我的生命結束在講臺上。”

當然,我們無法要求每個人都有如此高潔的心性。但至少應該讓更多人,給予先生足夠的瞭解和尊敬。因為所謂精神,不過憑一口氣,點一盞燈。

唯有念念不忘,才能代代迴響。

[1]《我的一生,根在中國》,葉嘉瑩撰

[2]《葉嘉瑩:欲將修短爭天地》,葉國威撰

[3]《葉嘉瑩:一世多艱,寸心如水》,冀寧撰

[4]《每個人都該汲取中華文化美好一面》,葉嘉瑩採訪

[5]《葉嘉瑩:詩教生涯,感發生命》,曾繁田撰

[6]《葉嘉瑩:一生淡泊,一生漂泊》,錢揚撰

[7]《葉嘉瑩:弱德之美》,彭芳撰,《南方人物週刊》

[8]《葉嘉瑩:一生與詩詞相戀》,《名人傳記》雜誌

[9]《一世多艱葉嘉瑩》,傅野適撰,界面新聞

[10]《葉嘉瑩:舍財飼詩詞蓮心向南開》,北京青年報

94岁裸捐1857万,这位女先生想把古诗词命脉传给下一代94岁裸捐1857万,这位女先生想把古诗词命脉传给下一代

關注外灘教育

閱讀 3000+篇優質文章

94岁裸捐1857万,这位女先生想把古诗词命脉传给下一代94岁裸捐1857万,这位女先生想把古诗词命脉传给下一代

外灘教育與臺灣語文名師陳麗雲

她也是港、澳、臺等地教材編寫專家

首次推出

《暑期魔法寫作班》

點擊下圖,立即購買

94岁裸捐1857万,这位女先生想把古诗词命脉传给下一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