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燈下讀書

散文:燈下讀書

喜歡夜深人靜的時候,捧讀一本喜愛的書。所以,一盞燈,是最親密的夥伴,陪伴著我體會讀書的樂趣,感受著書裡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

我不到十歲,在村裡上小學。那時候,夜晚一來,整個村子都是黑黢黢的一片。由於物質條件匱乏,家家戶戶唯一的照明用具就是煤油燈。我們家有一盞自制的煤油燈,是個黃色的玻璃瓶。瓶蓋中央挖個孔,上面裝一個鐵皮捲成的細箍。母親用捻好的麻繩從鐵箍裡穿過去,下頭浸到瓶裡的煤油裡,上面露出一點。這段麻繩就是煤油燈的燈芯,天色暗了後,點著細鐵箍上露出的那段麻繩,於是昏黃的燈光就像是傍晚的霧氣氤氳開。

散文:燈下讀書

夜色裡,這盞煤油燈,母親做飯的時候,在灶臺亮著;全家吃飯的時候,在飯桌亮著;我寫作業的時候,在桌子對面牆上的釘子上亮著。那時候,煤油是有限的,只要我拿起書本,燈就是亮的。一旦我寫完作業,母親就會把燈吹滅,她和父親在黑暗中說話。父親的旱菸一明一滅,母親搓棉線的聲音“嗡嗡”作響。

散文:燈下讀書

我上初中的時候,在鎮中學。晚自習的時候,都要從自家帶蠟燭。五分錢一根的蠟燭,是個不小的開支。所以我很珍惜晚自習的時光,

經常和同桌共用一支蠟燭,共享一份光明。滴下的蠟油我們也收集起來,放在小鐵盒裡,中間插根麻繩,點著就是特製的蠟燭。蠟燭與煤油燈相比,明亮了許多,那燻人眼睛的黑煙也少了許多。就是在這燭光下,我和同桌互相激勵,刻苦學習,成為學校裡最好的學生。

散文:燈下讀書

後來有一天,村裡的街道邊隔不遠栽起了高高的木樁,開始以為是誰家搭臺唱戲。可是等那並排的電線將木樁串起來,並延伸到旁邊的屋子裡,才知道村裡通電了。

永遠記得那個夜晚,經過電工的忙碌接線,一盞電燈像個葫蘆從屋頂的大梁上垂下來。永遠記得電燈第一次亮起的夜晚,雖然只有15瓦,我卻覺得整個屋子裡那麼亮堂,甚至被煤油燻黑的牆壁也變得雪白。我激動地拿出書本,在燈下攤開,唯恐浪費了這白花花的光線。

散文:燈下讀書

煤油燈,照亮的只是一小塊地方,而且朦朧模糊。可電燈亮起來,整個屋子裡就亮起來,我寫作業看書,父親擺弄傢俱,母親紡紗織布,我們共享著一屋子的光明。就是在這樣的燈光下,我如飢似渴地學習,走進了夜晚更加明亮的城市。

如今,仍有夜讀的習慣。當家人熟睡,一盞檯燈就是我的忠實夥伴。柔和而明亮的燈光裡,一本攤開的書,一支小巧的書籤,一杯升騰著熱氣的茶,還有,一個嗜書如命的我。

關注戴帽子的小人兒,尋覓直抵內心的溫暖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