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把全球戰略中心放在亞太?

埃夫隆

美國的全球戰略重點就是維護和保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全面優勢,由此就可以看到美國所採取的一切行動都是以此為中心進行佈局的。冷戰期間美國的最大威脅就是蘇聯,那麼它的戰略重點必定圍繞在蘇聯周圍。歐洲就是美國當時國家戰略的重中之重,日後蘇聯解體美國的戰略重心變得飄忽不定。

目前隨著亞太經濟在全球的一枝獨秀,在這當中中國經濟的發展尤為迅猛。這也讓美國感到有點不安,為了安撫自身不安的情緒,美國逐漸把戰略中心轉移到了亞太地區。不過這種轉變也需要一個長久的過程,因為在歐洲方向俄羅斯的舉動美國還是非常在意的。如果在歐洲方向放鬆警惕俄羅斯完全有可能得到快速的發展,這也是美國所不願意看到的。

以西方以及美國固有的邏輯,中國的發展壯大無疑是美國潛在的麻煩,對這種潛在的麻煩美國也不得不重視。重視的結果就是美國的戰略東移,也就是美國的重返亞洲政策,現在好像有個新詞叫印太戰略。印太戰略的實質就是一個軍事上的圍堵戰略,不過要想把它變成一個北約似的軍事同盟還是困難重重的。

亞太地區或者說印太地區的絕大多數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的重點任務還是也發展經濟為主要目的,對於搞軍事同盟的興趣並不是很大。因為很多國家並沒有感受到切實的軍事威脅,即使有也是美國不斷鼓吹出來的。因此美國屢屢在南海搞所謂的航行自由並沒有什麼國家進行真正的響應,反倒是遠在歐洲的美國盟友的調門很高。

美國就是著眼全球提前佈局不斷為自己的全球領先優勢創造條件,當前著手把戰略中心移到亞太地區就是美國對世界形勢的最新判斷。美國還會不斷的優化自己的全球戰略佈局,一切都是以美國為中心而籌劃的。


異域邊緣

對美國全球戰略的分析,其實不能看表面,也不能只看幾年,而應該從一個長期的歷史階段來了解,因為趨勢的轉變是需要過程和時間的。

美國全球戰略中心從沒有完全放在亞太地區。而且全球戰略中心這個詞其實也是有問題的,說戰略重心可能更合適。

二戰前,美國的戰略重心無疑是歐洲;二戰後的冷戰時期,特別是與原蘇聯爭奪霸權,歐洲依然是戰略重心。冷戰後的一段時間,中東成為美國戰略重心。其實中東從未從戰略重心中剔除。反恐戰爭後中東更是美國關注的重中之重。只是在奧巴馬任內,才出現所謂“重返亞太”的情況。而特朗普上臺之後,對中東的態度比奧巴馬還積極,可以說美國的戰略重心更多還是放在中東。他對亞太政策的介入,除了在朝核問題上有比較明顯的舉動之外,在其他諸如南海島嶼問題上,反而出現了暫時性的降溫趨勢。


特朗普政府的戰略重心本質上還是圍繞共和黨保守派的小布什政府的策略的,並沒有出現什麼把亞太地區放在對外關係的第一位來處理。以下是幾個例子,不展開講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深入分析與對比。

1)“邪惡軸心”——這是15年前小布什提出來的概念,認為伊朗、伊拉克和朝鮮對美國和全球安全構成巨大威脅。如今伊拉克對美國已無威脅,“邪惡軸心”只剩下伊朗和朝鮮。特朗普的外交政策與布什的共和黨強硬與孤立路線一脈相承,把伊朗標籤成頭號恐怖主義國家,對朝鮮更強力施壓。“邪惡軸心”或在特朗普任內終結。這本質與戰略重心在亞太沒什麼關係,主要還是從中東戰略和政策延伸出來的。

另外特朗普上任的首訪地已經確定——中東的沙特和以色列。這說明特朗普的外交或者美國的戰略重心依然圍繞傳統的中東地區展開。亞太地區只是實現美國戰略利益的棋子佈局之一。


木春山

美國為什麼把戰略重心放在亞太呢?縱觀歷史,美國自崛起以後,就一直很看重亞太地區,上一次把戰略重心放在亞太是二戰的時候,由於日本的崛起,開始了其在東亞、東南亞、印度洋、太平洋與老牌帝國主義列強的全面競爭。而這不可避免的損害了美國的利益,於是美國開始對日本進行了一系列貿易封鎖,很多戰略物資如石油、橡膠(單單就這兩個就足以讓日本工業陷入停滯)等都不能進入日本,日本當時工業化如火如荼,斷了石油就等於斷了命根子,但是美國有這個能力,尤其是在中國問題上,美國更是對日本寸步不讓,要求日本將原來佔領的中國領土歸(主要是華北和東北)還(先別急著感動,那完全是美帝為了自己的利益),日本那不能忍啊,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就這樣吐出來?

但當時美國力量太強大,日本只能與他進行艱難談判,談到後來日本軍部的戰爭狂熱分子沒耐心了,而且當時日本的盟友希特勒在歐洲風生水起,給了他們很大的底氣,於是他們腦子發熱,開始在內閣會議上叫囂對美宣戰。但堂堂大日本帝國還是有清醒人在的,美國太強大,根本不是日本可以招惹的,他們意識到如果無法在一場短暫的戰爭中獲取勝利從而迫使美國讓步的話(就像日俄戰爭一樣),日本就會被拖入戰爭的泥潭,而打消耗戰日本是耗不起的(資源貧乏無可奈何)。

最後大家都知道了,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了。美國的戰爭機器一旦發動,就不容日本有喘息之機,直接把他給打趴下了。戰爭時期,美國自然把戰略中心放在亞太,這可是國運之戰(對日本尤其如此)。好像說的太多了,唉,沒辦法呀,一說到日本就停不下來,再來說說今天美國把戰略中心放在亞太的事。

其實美國一直就在亞太布有重兵,一方面是遏制紅色中國,一方始防範蘇聯這頭猛虎,順便還能給日本,韓國打打氣——大哥罩著你們呢!自新中國成立後,美國便開始著手打造旨在圍堵中國的“珍珠鏈”。如何打造呢,排兵佈陣唄,一系列軍事基地,一個個軍事演習,一條條共同防禦條約,將中國的力量牢牢限制在鎖鏈之內。

其時蘇聯成為超級軍事大國,開始把眼光瞄向歐洲,打算向全世界輸出革命,誓將共產主義的紅色旗幟插遍世界每個角落!美國一看就炸了,立馬出臺了個“馬歇爾計劃”穩住了歐洲,然後就以歐洲為主要戰場與蘇聯開始博弈。這個時候其實是我們崛起的戰略機遇,可惜一系列國內因素錯過了,但我們仍然在兩大集團中游刃有餘。

那麼蘇聯解體後,美國獨孤求敗,幹了一系列蠢事之後,很快進入二十一世紀,頭十年過去之後,猛然發覺東方雄獅已然覺醒,她的體量之大,崛起勢頭之猛已形成不可遏制之勢,美國急忙推出重返亞洲戰略,妄圖挾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戰爭之餘威,夥同其盟國,扼殺中國崛起的勢頭。然而美國很快發現這個對手跟以往他打壓的國家和民族都不一樣,她不是德國,日本,蘇聯,他碰上了一前所未有的對手——一個最會跟別國打交道的民族,最能忍耐的民族。

如今中國崛起已成定勢,只要自己不出問題,已經沒有任何外部力量可以摧毀中國了,而且中國的強勢崛起還帶動了東南亞一系列國家的興起,亞太地區已然成為全世界最具活力的地區,如果美國還不把戰略中心放到亞太,而依然在中東耗下去,美國就不是美國了,他養的一大群學者智庫不是吃乾飯的,美國作為過去一百年間藍星上最強大的力量,這點智慧是有的,失去亞太,就等於失去未來,忽略亞太,就是自掘墳墓,放棄亞太,就等於丟掉權杖。

因此,美國自然要把戰略中心放到亞太。

最後還想在多說幾句,從長遠的戰略角度看,美國確實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對手。可以說是我們我們中華民族前所未見的,縱觀歷史,匈奴,契丹,金,沙俄,日本,一個個都消逝在時光長河中了,我們依舊是我們,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今天,在經歷了時代的大變革之後,我們終於可以平視對手了,但我千萬不要小瞧了對手,他擁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似乎是上帝的寵兒,我們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紫秀流楓

美國把全球戰略重心(準確地說是重心而非中心)東移亞太,是為預防美國的強敵而準備。因為在美國看來,亞太地區是最有可能衝擊美國霸權的地區,因而也是美國最需要擔心和警惕的地區。長期以來,美國認為其全球霸權維持的關鍵是防止歐亞大陸形成對美國霸權構成挑戰的國家或國家聯盟。從意識形態,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等方面考慮,中國和俄羅斯的可能性最大,並且目前認為中國比俄羅斯可能性更大,所以不得不重點預防中國,中國所處的亞太地區就是重中之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美實力差距縮小,美國霸權焦慮加劇。雖然美國不願意中美之間直接發生戰爭衝突,但如何限制中國,滯緩中國崛起還是美國人想幹的。於是奧巴馬政府期間,對美國戰略進行了調整,亞太地區逐漸成為美國的戰略重心。無論是重返東南亞政策,還是亞太再平衡戰略,都是把亞太地區作為戰略重心進行對待。在全球軍力部署上,更是要將三分之二的海軍調到太平洋地區,足見美國的重視程度。

當然,美國在戰略包裝和宣傳上會說亞太地區是當前全球經濟最富活力的地區,美國存在很多商業利益。亞太地區有美國很多盟國和安全夥伴,美國加強在亞太地區的存在感是對他們的重視。不過這些雖然有些道理,但不是最關鍵的。在美國的全球戰略部署來看,最強大的敵人或潛在敵人在哪裡,戰略重心就有可能在哪裡!


凌勝利

亞太地區廣義上指的就是太平洋的國家,這個範圍非常之大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和最大的大洲戰機世界總面積的五分之一人口的三分之一,地大物博自然資源豐富,人口眾多勞動力廉價。


美國,中國,日本是主要的技術策源地,美國和新西蘭農業生產率極高,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有著發達的畜牧業。亞太地區經濟系統十分完善,經濟構成複雜包括了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和新興的工業化國家。政治體制上包括了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亞太地區成為了世界經濟最有活力的地區,經濟貿易中心有逐漸向亞太地區轉移的趨勢。所以美國把全球戰略中心放在亞太地區。


歷史上亞太並不一直是經濟政治的重心

區域貿易轉向世界貿易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奴隸社會:四大文明古國

東方封建社會:絲綢之路

以及歐洲封建社會在十一世紀到十五世紀興起的城市之間集貿市場的發展。其中最為著名的是佛蘭德爾-毛紡織手工業中心,它的輻射範圍是整個歐洲地區。在這裡歐洲的資本主義萌芽初步形成,區域貿易中心也隨著手工業中心的發展初具雛形。後來貿易的中心發生了分化,由於交通條件不足以滿足一箇中心輻射全部範圍,就出現了多中心並存的局面。貿易逐步轉移到了佛羅倫薩以及德國北部漢薩同盟地域。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佛羅倫薩、熱那亞、米蘭這是一條沿地中海沿岸為中心的世界貿易中心。

隨著新大陸的發現,地中海已經失去了交通優勢,經濟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這個時候歐洲西部的國家比如英國和美國的東北部成為了世界貿易的中心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品讀武器裝備

首先要明白所謂的美國全球戰略中心是什麼,這個問題很重要!美國的全球戰略就是如何維持自己全球霸主的地位!那回過頭來看,全球誰會對美國的霸主地位形成挑戰,俄羅斯🇷🇺和中國🇨🇳!但是俄羅斯的整體國力不行,沒有辦法對美國構成威脅。但是中國不一樣,當今中國,不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以及全球的影響力,都已經讓美國認為中國對它構成了威脅!當然這個威脅不是我們給的,是美國自己把自己玩死的!所以美國現在是把中國當成了它的第一敵人!


板山豫先生

為什麼美國把全救戰略中心(重心)放在亞太?其根本原因有兩點:一,源於意識形態(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美國奉行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優生劣汰哲學,推行叢林原則,稱霸世界,凡是有礙它的霸業的都會成為它的敵人或打擊目標,二,源於當前國際形勢和實力對比,三,冷戰思維作崇。美國把戰略重心放在亞太,目標是對準中哦。由於中國發展迅速,綜合實力越來越強,影響也逐漸擴大,並在某些方面妨礙或限制了它的霸權,加上美國根深蒂固的冷戰思維,所以美國必將其戰略重心放在亞太,以對付中俄。


循析

是啊,美國為什麼把全球的戰略中心放到亞太?二戰之後,美國為了與蘇聯爭霸世界,把戰略中心放在歐洲,目的是圍堵蘇聯的發展,擠退蘇聯的勢力範圍及影響力。於是,兩個超級強國進入冷戰階段。美國為了自己的霸權,把戰略中心依然放在歐洲,同時,為了控制中東石油,控制住石油就控制住了世界經濟命脈,也就控制住了世界。美國分出一部分精力,開始經營中東。這樣,美國的戰略重心一直在歐洲和中東。但後來發現,亞洲大國的發展確實異常的迅猛,為了穩固自己的霸權地位,開始考慮把重心轉移到亞太,但隨後,天不如願,發生了9.11事件,阻遏了美國戰略轉移的步伐。加上中東的戰火不斷,使美國很難快速地抽出身來轉頭亞洲佈局,給中國帶來了幾年的發展機遇期。小布什時期,戰略轉移未能如願,奧巴馬上臺後有些焦慮感,加緊了從中東抽身轉向亞太的步伐,即:要把60%的軍力部署到亞太,遏制中國的全面發展,並從海上和陸上實行全面封鎖,政治、經濟、軍事、貿易全面圍堵。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維護自己的世界霸權,一直想做世界霸主,自稱是充當“世界警察”,不允許別國超越自己。這就是特朗普所說的“美國第一”的思維,美國人優越,美國利益至上,美國永遠統領世界。依照這樣的邏輯,佈局亞太,把戰略中心放在亞太那就是自然的事。


戒掉嗔心

世界經濟著亞州,亞洲經濟看中國,中國是帶動世界經濟的火車頭,美國為了保住世界老大的位子,怕中國的經濟超越美國,那麼老大的位子將保不住,為了保住.世界第一,美國想方設法搞中國的經濟,不讓其超越!.所少美國把全球戰略中心放在亞太!未來的中國很不太平,忘國人加倍努力,超越美帝!


隨遇而安14500102

壓制大陸發展,繼續維持霸權,想全世界繼續向米蒂輸血,這些年大陸發展的太快,周邊的小國有像古代一樣變成大陸潘屬國的傾向,畢竟從古至今,整個東亞宗主國更能使社會國家間的和平,這與西方勢力的殖民模式是不同的,後者更能榨取利益,西方蠻夷更喜歡掠奪,我們中華民族侵略性沒那麼強,更注重和諧,放眼歷史,中華民族的領土擴張,沒有任何一次是主動掠奪擴張,而是為了更好的防禦遊牧民族的掠奪而擴張的前置防禦!這個是有根本的區別,所以現在的華夏這麼多民族真正想獨立的很少,更多的是民族大融合。所以,米蒂把重心放在亞太是必然的,一邊壓制大陸,一邊維持霸權,主要還是擔心因為華夏文明的歷史與文化,還有軍事,經濟的增加,讓周邊的小國回到大陸身邊,這是殖民主義所不允許的。大陸與米蒂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帶領大家一起賺錢發展,後者不為大家,專門利己。所以現在米蒂除了武力壓制,已經沒有其它的辦法,問題是真打,又不敢。所以現在是在火上烤,最近才在半島搞這麼多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