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性原則在實際運用中存在的理由

.1謹慎性原則在實際運用中缺乏可操作性

謹慎性原則自身帶有比較強烈的傾向性,它只是針對某一時間區間而非整個會計期間,它對某些會計事項的處理缺乏一個客觀的標準,例如,對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時間沒有一個統一的規範,僅要求相關單位定期或至少於每年年度終了對擁有的資產進行檢查,正確預計將要發生的損失,為實際操作帶來一定的困難,同時,由於準則允許企業根據實際情況認定資產可能發生的減值跡象,並且減值準備的計提比例不規範,會增加會計核算的隨意性,使謹慎性在實際運用中缺乏可操作性。

2企業利用謹慎性原則人為操縱利潤

企業出於粉飾經營業績、逃避稅收等目的扭曲財務狀況,自行決定謹慎性原則的取捨,對企業利潤進行操縱,導致財務報表所反映的會計信息喪失可靠性和相關性,不利於投資者和債權人根據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等信息做出正確的決策。例如,科龍電器正是利用會計政策,調節減值準備,實現“扭虧”,科龍電器通過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使它2001年的年報出現淨虧損,然後於2002年重新轉回各項減值準備,最終得以扭虧為盈,達到企業不退市的目的。

3與新會計準則中的其他會計原則衝突

謹慎性原則是確認預計可能的損失而忽視預計可能的收益,易造成企業少計資產和收入,多計負債和費用,使利潤得不到真實的反映,從而違背可靠性的原則。在謹慎性下,企業提前確認了預計未來可能產生的損失和費用,與權責發生制的規定相背離。謹慎性要求儘量在當期確認預計的費用和損失,延後確認預計的收入和利得,這實質上是對損益的不對稱核算,不符合收入與成本費用相配比的原則。

4受會計人員業務素質和職業判斷力的影響較大

謹慎性原則在實際運用中需進行恰如其分的估計,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從業人員的職業判斷,例如,確定壞賬準備和減值損失的計提策略和計提比例,確定各項或有損失等都需要會計工作者利用其豐富的經驗和較高的專業素質做出相應的判斷和估計,如果進行了不當的主觀判斷,就會造成會計信息失真,謹慎性原則被濫用。

5與某些稅法規定存在不協調

在核算不確定性事項上,該原則本質上會造成多確認損失費用,少確認利得收入,必定會減少企業應繳納的稅款,這顯然不符合稅法的規定,謹慎性在實際運用時需要會計工作者在或有事項上做出必要的職業判斷,而稅法則依照“據實扣除”的原則對所得稅稅前費用進行扣除,謹慎性要求對有減值跡象的所有資產提取減值準備,而稅法要求只有在減值真正出現時才能予以確認,稅法對謹慎性原則是持否定態度的,限制了謹慎性在工作中的運用。

謹慎性原則在實際運用中存在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