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與宋詩有什麼不同?

None______

我們今天一說到古詩,最先想到的是應該是唐詩,後人多以為,好詩儘自唐。而宋代雖也不乏好詩,卻以詞著稱。

如把唐詩和宋詩放在一起比較,是可以品出不同之味的,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唐宋詩之間的主要區別。




唐詩重意境

唐詩以煉句著稱,尤善於借意象表達,所謂融情於景。看似寥寥幾筆,背後往往蘊藏不盡之意。試舉一例: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這首《滁州西澗》,看似寫景,實則蘊意頗深,品味之後實則是另外一番景象。

首句“獨憐”二字尤為關鍵,憐澗草被雨水所侵,而黃鸝卻居高,得厚自鳴,此二句為暗喻遭遇也;後二句寫晚潮來急,此時野渡正需船伕卻無人,一來點出憂懷社稷之心,二來暗示自己懷才不遇。

這是一首典型的借物言志詩,如不能細究其味,就會只知其表而不知其實,讀唐詩不可不知這點。



宋詩重情理

相比較唐詩,宋詩更側重於抒情或說理,意境也相對較淺。例如:

花開不併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我們看鄭思肖的這首《畫菊》,同為託物言志,卻不需要細味便可知其意,此詩雖有雋永之味,意境較前者而少了一層。

與此類似的還有“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等說理名句。



如果我們細心觀察的話,可以發現宋詩中常用虛詞,而唐詩多用實詞,如此一來,唐詩意境要比宋詩豐富許多,這點也值得我們寫詩借鑑。

如果將詩比喻成畫,我認為唐詩便如水墨畫,而宋詩則如工筆畫。重意則深,重情則淺,或許這便是宋詩遜色唐詩之處。


詩詞補習班

一、他們所處的歷史背景不同,起源不同。唐詩起源於魏末晉初時,那時一批魏晉名士開始做五言詩,這些詩歌沒有題目,不知作者,而且以抒情為主,這就是古詩,到了唐朝,唐代詩人繼承這些古詩以及南北朝民歌、漢樂府、並且大大發展了“歌行體”的形式,在繼承五言、七言古詩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成為長篇敘事詩,同時也創造了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等近體詩,逐漸完善唐詩體系,使唐詩成為了詩歌史上的一道豐碑。而宋詞始於梁代,形成於唐而盛於宋,李白也填過詞,並流傳了下來,詞是相對於詩的一種文學表現形式,由於每句字數不一,又叫長短句,句子長短不齊,但不是自由詩,每首詞都對應一個詞牌,每個詞牌對於字數、句數、韻腳都有嚴格的規定,因此詞人在創作時不說作詞,而說填詞。

二、唐詩、宋詞的表現手法不同。唐詩在創作時有韻便行,除了律詩、絕句等近體詩規定了嚴格的韻腳、對仗、字數,古詩沒有字數限制,所有就出現了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等等,詩人在創作時比較自由,開放,這個也可能和唐朝自上而下的開放、自由、內外融合思想有一定的關係;宋詞就不是這樣,宋詞在早期的時候,是作為歌來的,是一種音樂文學,詞牌實際上就是曲子的名字,在詞人填詞時,要根據詞牌的要求來寫,然後能伴著曲子進行演唱,今天所流傳下來的宋詞,其實當年都是一首歌,可以說是宋代的流行音樂。

三、唐詩、宋詞的內涵思想也有很大不同。我們一直有“詩言志詞言情”的說法,古人寫詩,大多是為了表達自己情感的問題,經常借景抒情、託物言志,直抒胸臆,通過詩的手法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政治抱負,從而反映出廣闊的社會現實問題,在這一點上,唐詩比宋詞更加寫實,敘事,更加剛強,更有意境,另外,唐詩很少有寫男女之愛;宋詞由於最初在民間流行,最早是由女子或樂工演唱,他們的文化程度不高且出身較低,不可能站位很高,或者有很高的政治抱負,所以初期豔麗浮華,流行於市井酒肆,通俗易懂,貼近民間生活,所以宋詞的題材也主要集中在傷春悲秋、離愁別緒、風花雪月、男歡女愛等方面,形成了一個書寫豔思戀情的專門文體,雖然隨著慢慢發展,宋詞的內涵在不斷地充實和提高,慢慢才有了當時士大夫對時代、對人生乃至對社會政治方面的感悟和思考,但是這也是後期發展的成就,形成了宋詞中的豪放派,但是也只是眾多宋代詞人中比較少的一部分。


楊柳風吹

說唐宋詩自然離不開唐宋人,社會狀況不同,創作氛圍也不一樣。

唐人寫景,大多清新自然,對景物刻畫深入,信手拈來,自然有一種大氣魄,這與唐代有幾個時期國力強勢有直接關係,文人充滿自信,無物不可寫。如李白《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如在眼前,氣勢磅礴。

而宋詩寫景,大多都不是純粹寫景,都是富含理趣。首先是因為宋在唐後,唐代珠玉在前,宋人刻意求變,試圖脫出唐詩範疇。其次宋代文人地位高,參政議政熱情空前高漲,這些在詩文創作中也提現出來。如同是寫廬山的,蘇軾《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詩就重在轉折,重在後面兩句的議論。

簡單的說,唐宋詩有繼承也有發展,唐詩自然清新,宋詩富含理趣,在文學史上是雙峰並峙,各有千秋。


A地水火風A

唐詩與宋詩是有許多不同之處的,前人有許多研究及論述,個人認為錢鍾書先生在的序中論述得十分詳細深刻。所以在這就只簡單說說在平時品讀這兩種詩歌的一些感受。

一、意象不同。中國的古典詩歌尤其注重意象,唐詩在意象的使用上,尤其好用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如寫太陽,就說“白日依山盡”,“白日”說的是落日,但依然用白,說明夠耀目,給人的感受完全沒有落日的柔弱感。在宋詩中,意象就多了許多親切的意味,更覺自然,范成大等人的詩歌即是這種典型體現。

二、題材不同。當然,唐詩幾乎將世上所有景色,所有人事道盡,所以後人將唐詩分為邊塞,山水等諸多派別。這裡所說的不同,是說對題材的關注度,切入點不用。例如,宋詩比唐詩,選取農村,農作最為題材明顯增多。就算在同樣的農事題材,讀王維的詩歌,給人是一種恬靜寧靜的皈依感。而宋詩,卻多了許多農民的辛酸,農民的苦中作樂。蘇軾,范成大都是這方面的大家。

三、審美不同。唐詩重情趣,宋詩重理娶。唐人寫詩,情感往往豐富多姿,表現得淋漓盡致,磅礴萬鈞,就如大唐氣象一樣。李白的歌行體,王昌齡的七絕,高適岑參的邊塞詩等等都是典型。而宋人就內斂了許多,即使是豪放灑脫如蘇軾,也是多了許多的思辨性。可以確切地說,宋詩,是文人的詩。精緻含蓄與美妙兼存,但總感覺放不開手腳。所以毛主席說宋詩味如嚼蠟,正是指出這樣的不足之處。

當然,還有許多的不同,請大家各自體味吧!


龍31991660

唐詩重氣象,宋詩重風味。這是二者的一個本質區別,如果說把唐詩比作嶙峋山石,宋詩就像是雕琢後的玉器。唐詩最具特色的時期當屬盛唐,就拿近體詩來說,王摩詰的“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氣勢恢宏,“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遼闊蒼遠,無不透著一股大氣的自然美,這種自然美在盛唐各家的詩中多有體現。而宋詩如“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婉轉蘊藉、“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中的哲理思辨。宋詩更注重幽深。

唐詩的大和宋詩的深,我想這應該是二者表現上的不同了


陸端己

唐初律詩未成為主流之前,詩的形式主要以沈約謝脁等人發起的齊梁體為模板,發展出四傑體等形式,直到杜審言,沈佺期,宋之問等繼承齊梁體加以修改發展,又經過杜審言之孫詩聖杜甫推助,最終才成為主流。所以唐詩於齊梁體之間,存在繼承關係,內容及寫作也相對類同,多體現於氣象高遠,語句樸實,真切生動。如李白“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而宋詩於唐詩,又屬於一種襲承發展的關係,體現於語句更加精煉細緻,氣息更加清雅,題材更加廣博,如陳與義“客子光陰書卷裡,杏花消息雨聲中”。如果說唐詩還受到“魏晉南北朝”詩風影響,而宋詩已然基本脫離了這個框架。


謝青衣436

總的來說,宋詩還是沒有脫離唐詩的桎梏,在唐詩的圈子裡打轉,受時代的影響,唐詩所表現的感情比較特殊,比較激情、豪邁、悲涼,而宋詩則表現的最多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感情,在表達感情方面,唐詩“悲哀”,宋詩“平淡”,唐詩比較浪漫,宋詩比較寫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