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社會,你需要學會“賣人設”

在这个社会,你需要学会“卖人设”

1

這個社會越來越喧譁浮躁,在互聯網這張大手的洗刷下,駁雜的資訊如沙灘泥沙,轉眼出現,轉瞬卻又不知影跡,亦或被沉積在茫茫海水之下。

這幾年,娛樂新聞也在不斷刷新我們的眼球,讓我們不禁感嘆“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做不到”。而且在這不斷翻新的娛樂新聞之中,“人設”也成為許多新晉男神女神們的最常見的新聞。

“人設”原本是指影視作品中人物角色的各種設定,託娛樂圈的福,這個詞越來越常用,吃瓜群眾常常會津津樂道某個明星人設崩塌,又或者隔著人設揣測明星私底下真實的模樣。

我還記得很多年前,演員也有“人設”,提起段譽很多人想起了陳浩民,提前李尋歡,想起了焦恩俊,提起小龍女,我們想起了小陶紅想起了李若彤。

在这个社会,你需要学会“卖人设”

角色成為了演員的人設,成為他們維持國民度的方式。

而現在的鮮肉小花,在演技無法撐起一片藍天的情況下,靠角色來立人設,似乎是太異想天開。

我和我媽一起聊天,她在電視了某某小花,一眼就道出了她的名字。然後說到,她是不是就是電視上經常提的特別愛吃的那個,真好誒,這麼愛吃,居然還不胖,漂亮,果然明星就是明星。

在这个社会,你需要学会“卖人设”

連一向只知道成龍和李連杰的爺爺,看見某某,都還能說一句:那個是不是經常上新聞那個,說是特別有文化的。

相比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打磨好的作品,好的人設似乎是一條屢試不爽的捷徑。

這也是他們維持曝光度的方式,為了利益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籠罩的一層光鮮亮麗的包裝。再也沒固化的主觀印象更衝擊眼球。

這樣的“人設”只是把一個帶有標籤的衣服套在了他身上,而並非他們的本來面目。

這樣包裝的“人設”看重快錢和短期收益,他輕視長遠價值和個人願景,從而忽略由此帶來的風險。

然而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美人終會遲暮,鮮肉總會變老。當那“人設”的壘土堆的越高,摔下來的也就越慘。

2

我記得周華健在《開講啦》裡面回應過質疑:為什麼你很喜歡笑,這是你包裝自己的方式嗎?

周華健說到:我幾個月這樣笑,大家覺得可能很假,我要是一輩子都這樣笑,你還會覺得我假嗎?

在這個社會,每一個人都不可能呈現出完全真實的自己,在不同的人面前,你需要做出不同的偽飾。

我自我承認是一個帶了多張“面具”的人。

有段時間我一直很好奇一件事,大家知道自己的生日是按農曆或者陽曆來的嗎?有沒有人像我一樣,在小的時候一直搞不清自己的出生日是什麼時候,究竟是農曆還是陽曆。一直到大學,才搞清楚,自己出生那天的陽曆日子是多少...

反正我小時候深信不疑自己是巨蟹座,也一直扮演一個敏感細膩戀家的形象,還特別愛哭,總之傾情出演巨蟹座。

然後我才知道,我出生那天的陽曆日來算是獅子座...

但也就此認識到,小時候那些符合巨蟹座的性格特質,其實是我自己給自己加的戲。

在这个社会,你需要学会“卖人设”

是自己給自己帶上的面具。

工作後,我在父母面前,我也會偶爾睡懶覺,喜歡拖延、看見髒亂的房間也不會動手。

我父親經常說:像我這種人,出去以後都沒有哪個人要。

但這也是我在我父母面前做出的偽裝,父母眼中,我永遠都是一個孩子,我會永遠滿足他們當父母的感覺。

在这个社会,你需要学会“卖人设”

在和不同的人相處的時候,你所展現的自我“特質”是不一樣的,你會刻意把某方面放大,這些其實都是真實的你,但又不都是真正的你。

一個人在社會有多副面具,這也是自己給自己設立的短暫人設,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更好融入某個群體。

但是這種人設和明星的不一樣,明星的人設就不一樣,它純粹是為了達到自己的利益點而由公關團隊給自己套上的。對明星來說人設像是一條危險又美妙的通天捷徑,哪怕踩空墜落也要不辭辛苦地擠上去,因為一個合適的人設往往能帶來大量的關注和討論。所以娛樂圈裡才會有那麼多吃貨、學霸、老幹部、女漢子、總攻......

在这个社会,你需要学会“卖人设”

我們的人設一定是從你真實人格中提煉出來的,盲目搶別人的人設過來用,不僅累,而且裝不像。最後就像一件美麗帶刺的衣服,扎傷的是自己。

如果說這所謂的“面具”是人們對自己生活中樹立的一個短暫人設,那麼每一個人都需要給自己的人生設立一個人設。

面具是你外在的一個包裝,人設是你對自己內在的一個改造。

就是我對社會應該呈現一個怎麼樣的狀態,我應該以怎麼樣的方式去走完我的人生。

在這個喧囂的社會,給自己一個“人設”,是非常重要而且有意義的。

3

我有一個高中的同學。

在某電子廠工作了三年,打雜了三年,職場只有經歷,沒有經驗。在這樣的流水線上,他像一個重複的機器,只知道完成眼前的工作,相關知識一概不懂。

後來年紀大了,不適合做電子廠了。

就跳槽去做了服裝廠,但面試了幾家公司。

HR都嫌他沒能力,讓他去尾部和老大爺老大媽一起,拆拆線頭,打打包裝,他想了一下,也欣然接受。

重新又陷入機器人式的工作,唯一不同的是從白班夜班兩班倒,改成了白天上班12個小時。

我很為他感到悲哀,因為在高中時候,他是如此青春飛揚,充滿著活力與對生命的激情。

可是現在他對自我沒有一個明晰的定位,對人生沒有一個自我的設定。生活如布偶一樣,被隨意擺弄。

他很需要一個人設。

我說的“人設”,是自己對自我從內而外的包裝,是你自己對自我的一個人生定位。對自我的一個人生需求。

在漫漫人生中不斷前行,這個“人設”也將成為你一生的烙印,成為你的代名詞。

在这个社会,你需要学会“卖人设”

不過,給自己樹立一個人設也不是說要賣弄自我。

大家都是有眼睛的,賣弄和本能之間的差別也不難看出來。所以如果你樹立的人設和你的實際行為相違背,那就很容易出現滑稽的場景。

合適的人設才能受歡迎,而合適的人設必然是與你個人相契合的,是你一生都要通過努力通過行動去維持展現的。對明星對我們普通人來說都是這樣。

半個多世紀以來,沃倫·巴菲特一直都恰到好處地把握了時機。對於這位傳奇投資家,他的長期投資取得了驚人的回報,甚至有些學者都不敢相信,認為這只是僥倖成功。

巴菲特自己把他的成功歸結為“專注”。施羅德寫道:“他除了關注商業活動外,幾乎對其他一切如藝術、文學、科學、旅行、建築等全都充耳不聞——因此他能夠專心致志追尋自己的激情。”

專注是巴菲特給予自己的人設。

當然,人設不僅僅是定下就可以。還需要自己不斷奮進不斷努力去達到。

不然這個人設,就是鏡中月水中花。

在这个社会,你需要学会“卖人设”

“對有些人來說,制定一個目標是他們想打造的一種特別的東西。” 比爾·蓋茨從13歲的時候就有一個富翁夢,夢想著自己有一天成為世界級富翁。但是,這並不是比爾·蓋茨的幻想,為了實現他的夢想,他為自己制定了一個一個的目標。在上大學前,他就曾和一位名叫保羅·艾倫的男孩成為忠實的朋友並組建了自己的公司,作為他微軟致富夢的第一個目標。

這就是比爾蓋茨給自己提出的人設,以及為了達到這個人設所付出的努力。

看清楚了嗎?人設就是自己對於人生明晰的定位。並且為之努力達到的過程。

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就是用努力實現了自己的人設——飛機設計師。

2014年他從150斤瘦到了120斤

從小體弱多病的他為了通過體檢

從 2014 年,每天跑步 10 公里

每週讀完 2 本書

每天晚上做完七張試卷

堅持每天早上五點鐘起床

然後做100個俯臥撐

在2014年6月的體檢中,先前因為身體原因無法通過的體檢,順利通過。

考上他自己夢寐以求的空軍工程大學,專業是飛行器設計與工程。

他的一切成長都源於對自我人生定位的強烈追求。

如果在這個社會,你想跟緊這不斷變幻的潮流,那麼你需要給自己立一個“人設”,並且為之不斷努力而達到,從而終生保持。

4

除此之外,我為什麼希望大家給自己一個人設呢?

因為這也是一個賣點。

這個賣點怎麼講,不是說想成為談資成為焦點,而是想有值得記住的地方。

人設將成為你身上的特質,你身上獨一無二的地方。

大家都是面目平凡的普通人,有一些特別之處總是好的。

我們公司有一個女孩,她長的不是很好看,可是很多人和她交談之後。眼睛都無法從她身上移開。

因為她給人的感覺特別舒服,你和她在一起會覺得很自在。她的笑容總是給人一種很溫煦的感覺。

這就是她的特質,也是她多年以來在文學浸養中的散發的魅力。所以很多人叫她“知性女神”。當她從來不會以此為傲。

我就經常為自己沒有吸引女生的特質而黯然神傷。

在这个社会,你需要学会“卖人设”

我們經常說,我們對一個人的印象只有三秒,如何在三秒裡記住一個人。你就要有自我的特質。

大家都讚揚真實。但我始終覺得,真實固然好,有一個與自身貼合的人設在也挺好的。

不管真實的自我到底是怎樣的,只要在向那個更好的自己靠近,那麼可能終有一天,你會成為自己設定的那種人。

所以想給自己樹立一個人設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事情,將人設作為你的目標去靠近,這也將成為你的動力。

畢竟沒有人是完美的,我們都在社會生存,沒有人會關心你究竟是什麼樣的人,而你對於社會的態度、你自我的特質將影響你的漫漫人生。

在这个社会,你需要学会“卖人设”

數學:微分幾何 | 泛函分析 | 實變函數 | 偏微分方程 | 常微分方程 | 抽象代數 | 點集拓撲 | 傅里葉變換、拉普拉斯變換與小波變換 | 變分法 | 複變函數 | 矢量分析 | 高等數學 | 微分幾何與張量分析

物理:數學物理方程 | 理論力學 | 量子力學 | 熱力學與統計物理 | 電動力學 | 微分幾何 | 廣義相對論與狹義相對論 | 量子電動力學

社科:微觀經濟學 | 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 | 宏觀經濟學 | 財政學 | 貨幣銀行學 | 計量經濟學 | 會計學 | 公司金融學 | 衍生品與固定收益 | 投資學

計算機:人工智能數學基礎 | Ipython notebook數據挖掘實戰 | 人工智能與複雜系統理論 | 機器學習編程實戰 | 人工智能產業實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