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老郭,真正有多少人聽京劇?

王小肥要變成王小瘦

雖然有不少戲迷是通過郭德綱的介紹來看京劇的,但是這並不能說,離開郭德綱,京劇就沒有市場。京劇是需要宣傳,不過也不至於需要到這種份上。

京劇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直到今日一直是小眾藝術,很多人對京劇無非就一個印象——國粹。但是真正的京劇是什麼,又沒人能說得清。


於是郭德綱這樣的人出來了,他以相聲演員的身份來唱京劇,並且舉辦麒麟劇社,招攬一幫子年輕演員來唱京劇,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吸引不少相聲粉絲的關注,畢竟相聲和京劇都是曲藝,在某些程度上是相似的。

郭德綱是給京劇帶來了一定的粉絲,但是並不代表沒有郭德綱,京劇就會變成一副艱難的模樣。京劇的粉絲,是多方面原因吸引而來,但大多數還是依靠京劇本身的魅力而得來的。


在郭德綱沒出來之前,京劇還不是一樣傳承了兩百多年,所以京劇有沒有郭德綱,都是一直這樣傳承下去,作為一個跨界演員來說,郭德綱只是起了一個輔助作用。

京劇的魅力在於它唱腔的優美,曲牌的完好,程式的完整,演員的刻苦。從京劇起源到現在產生了許多京劇大家,如程長庚、譚鑫培、王瑤卿、梅蘭芳等等,他們才是引領京劇潮流的人。

京劇雖然現在沒落了,但是興衰與否也不至於輪到一個相聲演員來說話,決定京劇發展的,從來都是京劇界的大家,郭德綱雖然也為京劇帶來了一些粉絲,但是跟京劇大家們還是無法比擬的。

京劇的傳播,是一種文化傳播,僅靠宣傳是沒用的,主要是內容吸引人。另外,郭德綱只是以票友的身份去宣傳京劇,我們還是要看京劇演員們是如何宣傳京劇的,比如王佩瑜,有空多瞭解瞭解。


戲曲說

別拿相聲說事,說到大天,不過是想說京劇日漸式微,青年無人搭理,或者是想說京劇已是垂死,別再做徒勞地掙扎(振興),那是因為去看郭德綱捎帶著看了京劇!

現在已經凌晨一點了,就這個問題寫幾句透翁的看法。

一,任何一種文化形式(京劇也是文化範疇)都有其生長、壯大、繁榮、鼎盛、衰微規律,也可以說每個歷史時期都有其相應文化。京劇,她青澀過,她繁盛過,她絢爛過,作為一種文化形式,她和唐詩宋詞元曲一樣,她走完了她的週期。唐詩宋詞元曲,她們灰飛煙滅了嗎?沒有,她們還一直燦爛著,只是存在的形式不一樣了。京劇也如是。

二,藝術是為欣賞存在的,欣賞也是需要知識、也需要學習和培養。就如綠茶,喝綠茶不是隻為了解渴,綠茶是苦的,解渴直接老白開最好,所以,喝茶不叫喝茶,叫品茗;書法不是為了看你寫的是個什麼字,而是看你是怎麼寫的這個字;京劇也一樣,不是看他演(唱)的什麼,是看他怎麼演( 唱)的。喝綠茶要學習,要學會品味它的苦與甘。可樂、雪碧不用學習,拿來就喝,但是,沒有文化和品味。欣賞書法,首先要認得字,還要知道寫毛筆字的難處,更要知道篆隸正行草,最好知道歷史上王、張、顏、柳、黃、米、蘇等,如果連漢字都不認得,談什麼書法?所以欣賞書法不叫認字,叫讀帖。京劇亦然,欣賞京劇藝術,首先要知道搬演的是什麼故事,什麼朝代的故事,什麼是表演,什麼是虛擬,什麼是西皮、什麼是二黃。如果你什麼都不知道,只是看故事,你看電視連續劇好了。都說京劇節奏慢,那是京劇藝術特定的需要——使時間停滯、放大、誇張、外化人物的內心瞬間感受。

三,欣賞藝術是知識和品味的體現。綠茶過去和現在都不是所有人都能品味的,首先要消費的起。我們不能要求還尚未解決溫飽的人們都要泡功夫茶、沏龍井碧螺春;我們不能要求邊遠山區不識字的山民崇拜你的書法高深;同樣我們不能要求對傳統文化、歷史知識一無所知、看動漫長大的年輕人去欣賞京劇,他們坐不住啊!

那麼在過去呢?過去人們的教育水平比現在差的多,為什麼看京劇?要知道京劇也不全是高雅的。觀眾的不同,決定了欣賞的劇目不同、劇團不同、演員更不同。就像崑曲,不是明朝的老百姓都聽懂、聽得起崑曲,崑曲是達官貴人欣賞的,黎民百姓在勾欄看的是“百戲”——滑稽、搞笑而已,大家都知道天橋,都知道撂地吧?現在也不是什麼人都買得起郭德綱的票!京劇不是有宮廷供奉嗎?不是什麼人都能買得起票看梅蘭芳、馬連良的戲。聽梅蘭芳、程硯秋不但需要經濟基礎,還需要文化,包廂看戲不是現在的時髦,慈禧太后就包廂了,現在是復古。

在外國,看一場芭蕾,聽一場交響樂,是要有儀式感的,那是身份和文化的像徵。芭蕾、歌劇不古老?貝多芬是當代的?在外國,一定也有看不懂、聽不懂芭蕾、歌劇及交響樂的,但是,他們不說,因為說了沒有面子,更不會對自己的傳統文化不屑。而我們,好像也不會張揚自己不懂芭蕾,不懂交響樂,聽不懂“我的太陽”,因為怕人說自己無知,但是,我們天天貶斥自己的傳統文化,不但貶斥,還以貶斥、不屑為酷!

四,郭德綱等娛樂公眾人物與京劇。儘管相聲演員必要具備多種藝術素養,歷史上也有許多相聲前輩對京劇研究頗深,但是,郭德綱對京劇的熱愛和研究是一個個案。毋庸置疑,許多年輕鋼絲是衝著郭德綱而不是衝著京劇去的,這對京劇是好事,但是,對我們鋼絲自己的學識不也是一次豐富嗎?對我們的欣賞能力不也是一種學習和提高嗎?

現在央視戲曲頻道在做一個”梨園我掛帥”的節目,參加的演員都是文化娛樂一線的大鱷,這種有意識的策劃,對京劇等傳統戲曲藝術的弘揚是有一定功效的,也可以說郭德綱們為京劇藝術在助力,在拉縴。作為一個戲劇人,透翁由衷滴謝謝郭德綱們!

京劇終將在大眾面前落幕,就像外國的芭蕾和歌劇及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不要奢望大眾人人都能欣賞,也像我們的唐詩宋詞元曲一樣,不要奢望人人都會寫,她們將在另一個舞臺拉開帷幕,那就是存放我們輝煌文明的聖殿——博物院。

不要為京劇的式微與沒落悲嘆,就像我們對唐詩宋詞元曲一樣不好嗎?我們今天不用文言文,不是它不好,更不要鄙視她!也不要試圖去發展她,今天的太陽落下,明天早上又有一個太陽昇起!

透翁手機一指禪於凌晨三點二十分


六場通透翁

先送題主一句郭德綱的經典臺詞:瞧你這沒見過世面的樣子!題主問:沒有老郭,真正有多少人聽京劇?希望看過以下的回答,能改變題主的一些看法!

1.相聲、京劇都有各自的群體基礎,兩者不存在互相利用、互相牽制的關係!

如果真要說到“利用”二字,那相聲利用京劇題材創作的相聲段子比比皆是。傳統相聲中的大部分段子都有京劇或戲曲的參與,雖說相聲把戲曲部分歸為學唱,但離開京劇或戲曲,相聲也僅剩一些文字笑話,毫無韻味可回味!網絡笑話段子大量氾濫的今天,誰還願意花錢買票進劇場聽笑話呢?

2.真正的看京劇是哪些人?

真正的看京劇的人在京劇的戲園子裡,在公園的涼亭裡票戲的人群裡,在天南海北的追隨京劇明星的粉絲群裡,在路邊哼唱京劇小曲的人群裡...總之這部分戲迷可稱為真正看京劇的人,也許他們聽戲的時候,老郭還未成名.......即便有因為老郭的相聲產生不少對京劇或戲曲感興趣的人,但如果真要讓他們花錢買票看戲,相信這些人很少願意花錢,頂多遇到感興趣的戲曲視頻,發一聲感嘆“老郭也唱過這段”,僅此而已!

相聲和戲曲都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兩種文化相互薰染,才能更長久的存在,更何況相聲還離不開戲曲或京劇,相信看到這,你已瞭解老郭為何要大力發展“麒麟社”?為何要舉辦與京劇相關的活動了吧?“自帶八核處理器”的聰明人如老郭,絕不會做無利可圖的事情,即便前期大量投入,收效不是立杆見影,但有大好前景可期待,這就值得去做!

本人關注老郭比較早,從他與王玥波開始搭檔時就已是他的粉絲,也曾目睹過他經歷前幾年的風波事件,一直堅定不移的走到今天!這幾年老郭積攢起來的人氣實屬不易,相信像題主這樣的粉絲可以冷靜一下,不要替老郭招黑,引起別人的反感實屬不應該!

即便在沒有老郭的引領,京劇也會有數不清的粉絲在支持,更何況京劇的生命力一直很頑強,當下雖然不如老郭相聲火爆,但也決不會因為一個跨界人物的參與又引來一次京劇的再興風潮!希望這些文字能幫到題主!


大話京劇

雖然這個問題挺長時間了~一直不知道怎麼回答。

這個問題,準確的說,這類問題是我經常被評論裡問到的。或許,在我推送的視頻下面留言並不是只是問我,而是粉絲自我肯定的一種態度吧!

看著這樣的問題,心情很多複雜。

一方面,有人關注戲曲關注京劇,和我的愛好有類似的地方,我都是很高興的。

另外一方面,挺感慨,京劇某一天會在市場中被置於“如果沒有郭德綱”的問句中。

我挺欣賞題主敢承認自己是因為郭德綱而喜歡京劇的,這點比很多人強。

別說80後,90後,70後很多人也是因為郭德綱知道京劇有某個段子,知道有太平歌詞。在普及傳統文化知識方面,郭德綱確實是功不可沒。

不過,綱絲千萬不要把所有人都當綱絲。我們很多人喜歡郭德綱不是因為通過他知道京劇還是子弟書,而是因為他努力讓他的綱絲知道,讓不是他的綱絲也知道。這種普及的精神,是我們欣賞和喜歡的。


小黑豆

我被這種炒作感動了!只要說到郭老師,五花八門的問題與他相關,八杆子打不著的事與他相關。京劇,曲藝,電影,道德,徒弟,兒子,歷史排名,所作貢獻,趙夲山,柳巖,候耀文,候耀華,澳大利亞,曲協,姜昆,太平歌詞,報菜名,這些事多次吸眼球,眼睛就有點突出了。再比比錢學森,楊利偉,張藝謀,廖昌永,趙夲山,袁隆平,鄧亞萍,姚明,鄧稼先,朗朗,於魁智,李勝素,……等等,太多了…………。


科懷10

好惡心的問題

沒有郭德綱,京劇就沒人聽了。

捧郭德綱有點過了,用力過猛就會出事。

如果我要是捧郭德綱的話,是不是應該說,如果沒有郭德綱,京劇就淪落了。

有了郭德綱京劇才有了振興的機會。

滿意了嗎?


慕容曉春

作為娛樂話題無疑這個話題是成功的,因為引起了大家的爭論,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總之吸引了眼球,完全是成功的商業炒作,和郭德剛的炒作行為異曲同工。但是如果以理智的眼光看這個問題,這個問題無疑是弱智的。郭德綱說相聲才多長時間?他火了才多長時間?京劇作為國劇,經歷了百年的傳承,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可以負責任地說,京劇愛好者都是因京劇而喜愛京劇,不是因為別的東西喜愛京劇。否則,這種喜愛是皮毛的,也是不會長久的。


生活亮亮眼

老郭作為一名相聲藝人,近幾年很火,原因二個:一是說的好聽,二是和人撕逼。另外,他發揚了小劇場相聲,讓相聲更加娛樂化市場化,以前大兵也搞過小劇場,現在苗阜也在搞,看樣子好像都沒老郭火。在相聲領域,不可否認,老郭是有一定地位的。



提起老郭和京劇的關係嗎?我以為關聯性不是太大。相聲四門功課雖然包括說、學、逗、唱,偶爾有時相聲演員也會弄上兩嗓子京劇,但和專業京劇表演相去甚遠。所以有沒有老郭(相聲)和多少人聽京劇,沒有太多關係。有了老郭,聽京劇的也不會太多。特別作為年輕人,聽者尤其少。真正京劇唱腔及表演顯得繁瑣,感覺好像高雅,讓人聽不太懂,弄不太明白。還有,現在人個個都好像忙得很,為了生活要四處奔波,哪有多少人有閒情逸致正兒八經做那兒認真去聽,除了少數有閒有錢還有點文化的人。即便沒有老郭,聽京劇的也不至於完全沒有人,因為京劇作為三大劇種之首,它代表著高雅和文化,有著貴族氣息,魅力依然存在。它特別像小說中的文學名著,現在閱讀的人雖然不多,但不代表它沒有價值,它依然是小說中的瑰寶。而流行小說、影視、二人轉、老郭相聲等多屬於快歺文化,讓人快速獲得快樂或其它方面感覺,它比較適合現代人的節奏,所以喜歡者眾。


要說和老郭關聯性比較大的戲曲還真不是沒有,比較突出的是太平歌詞。沒了老郭,可能真沒多少人知道太平歌詞(是說普通群眾)了。有了老郭,大家才知道原來還有種東西叫太平歌詞。至於它好與壞,優與劣,各人有各人看法,不必強求一致。由太平歌詞又讓人想到了蓮花落,因為前者由後者演變而來。


這可能才是老郭和戲曲一點小小的關係吧?!


瑣事漫談

除了一些年紀大的戲迷還在聽以外,年輕人有多少人還聽京劇?中國因為沒人聽,有多少劇種已經消失了?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京劇行業的人太清高,總覺得任何改變都是褻瀆了藝術,要知道京劇藝術是人民群眾聽的,人民群眾都不聽了,那京劇存在的意義又在哪裡呢?郭德綱讓很多年輕人關注京劇,關注戲曲本來就是一件好事,可是很多人壓根就不願意承認這一點,認為一個說相聲的把京劇帶起了不小的熱度很沒面子。恰恰就是這些老頑固眼睜睜看著京劇沒落。現在的京劇被稱為國粹,可是有什麼用呢?沒了國家撥款支持,京劇將會更衰落。京劇名家們要關心年輕人才是真的,因為京劇要發展下去,肯定要靠年輕人,市場才是檢驗藝術的標準。京劇不改變,將最終消亡,或者只能靠國家拿錢養著,成為一個政治藝術,和人民群眾離得越來越遠。


道法自然保護區

難道所有藝術完全是因為有了郭德綱才有人看,有人聽嗎?捧,吹,一個人的能力不可過份!過了就起反作用了!沒有他連京劇都將滅亡?沒有他人們根本不知什麼叫相聲?等等宣傳很多從語言到脫離事實確有點太過份了!這樣做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